鐘雪蓮
河源市市區城南污水處理廠
探討城市綜合污水處理方法
鐘雪蓮
河源市市區城南污水處理廠
眾所周知,城市綜合污水的排放嚴重影響了人民群眾的身心健康,嚴重阻礙了我國生態文明的建設進程,與我國的可持續綠色發展理念相悖。伴隨我國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城市化、工業化進程開始向縱深深入;工業企業的飛速發展使其對水資源的依賴性日益增加;相反,工業和城市化進程帶來的各種污染問題正在侵蝕著寶貴的水資源,由于污染防治處理措施滯后,我國所面臨的水資源污染問題相當嚴峻。本文通過分析城市綜合污水的成因及特性,并結合我國基本國情提出了針對性的改善措施,以期從根源上解決城市綜合污水給城市發展及人民生活帶來的種種困擾。
城市綜合污水;成因;處理技術;治理措施
城市綜合污水的肆虐無疑加重了城市水資源短缺的情況,由于城市綜合污水嚴重干擾了人民群眾的正常生活,加之相關防治減排措施落實不到位,城市綜合污水成為水體污染的重要源頭,已經嚴重違背了綠色可持續發展的基本理念。在黨的十八大召開以后,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城市綜合污水的處理問題,如何采用安全可持續的方法解決城市污水問題成為主流研究課題。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國不斷開發出種類齊全的污水處理方法,并大力引進國外先進污水處理技術,極大地緩解了城市綜合污水的惡化態勢。本文結合我國城市實際,在采納外國成功經驗的基礎上,科學評判了我國城市污水污染情況,并提出了若干可行的防治措施。
目前,我國城市綜合污水處理方面依然面臨相關政策落實難、基礎設施建設落后及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等弊端。由于全國大部分二線及以下城市在城市污水處理方面投入較少,大部分污水處理部門停留在二級水平以下,基本無法實現水資源的二次利用;此外,大部分處理設備存在高耗能、高污染及自動化能力低的特點,加劇了污水治理滯后的情況。在制度建設方面,城市綜合污水的治理責任落實不明確,相關部門“踢皮球”現象嚴重,污水處理制度缺乏配套的監督管理體系。
城市污水的快速處理依賴于城市污水管網同各處理中心的有效銜接與配合,目前,由于建設經費的短缺,全國大部分地區存在污水分支管網同處理中心管網銜接差、配套不良等問題。國家雖出臺了關于城市污水治理的收費標準,但由于職能部門責任落實不到位,使得征收費用遠不能滿足污水處理廠建設用資;由于經費短缺,已投入運營的處理廠不得不低效運營,致使城市綜合污水在短時間內得不到快速消化。
AB法,即:生物吸附法,AB法實際是兩個階段的組合,先通過A法吸附污水中的游離物;再通過B法通過降解作用,將污染物沉淀至水底,屬于物理凈化原理。由于AB法原理簡單、成本低廉、適用性強,被廣泛應用在懸浮物較多的城市污水中。需要注意的是,A段吸附階段生成大量BOD,將導致污水內C含量降低,且AB工藝無法同脫氮流程合用。
AO法是少有的同時具備脫氮、脫磷、化解各類可溶性有機物功能的凈化工法,其原理是根據污水內不同地區氧含量逐步富集的趨勢,實現有害物質先釋放再吸收的過程。由于AO法成本低廉、使用時間較長,因此,被廣泛應用于國內中小型污水處理廠。
同前兩種污水凈化處理方式相比,該方法的優勢主要體現在其處理程序更加簡潔、抵抗沖擊負荷能力顯著提升、處理后水質更加穩定等方面,在處理相同質量污水的前提下,該法功耗最低,完全滿足污水處理過程中的環境友好要求。此外,氧化溝具備可拆卸性能,能實現多組設備串聯工作,極大地提升了凈化效率,尤其在處理難溶有機物方面優勢顯著,該法目前已被廣泛應用于大中型城市污水處理廠中[1]。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深入,預計未來10年,我國城市化率還將提高10個百分點以上,為了實現城市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與城市化進程同步推進,地方政府需因地制宜制定建設方案,落實好“三個結合”即:水污染近期、遠期規劃相結合;人居環境同水資源環境相結合;水資源保護與污水處理相結合。在城市綜合污水處理廠選址過程中,必須綜合考慮各影響因素,廠區位置一經確定,在不發生特殊情況下,不得人為更改。應堅定不移加速城市污水處理配套設備的建設進度;在新建基建工程中,必須平衡好城市基礎設施與污水處理管網、采集系統及管網銜接工程間的協調關系,其中,在大型污水處理廠的修建過程中,不能盲目上馬工程,必須對工程項目進行全面、科學的評估和判定,應具備項目前瞻性,在主管網各位置預留管網分支接口,以適應未來城市化發展進程[2]。
繼續推進國家和省級層面對各地方政府在城市綜合污水治理中的配套系統建設力度,從設施配套角度提升各處理系統的綜合治理效率。其中,對于我國中西部一些國家級連片貧困地區,其推進方式應有別于經濟發達地區,并不能僅僅依靠擴大城市污水綜合處理廠的建設規模來提升治理效率,應充分挖掘現有的管網設施,實現廢物利用,科學安排城市中現有的自來水管道、城市污水管道及污水回收再利用管道,最大程度提高污水的利用率,從而間接促進污水處理廠的治理效率。為了盡可能減少基建開支,在新建設施開工前,應對現有或剛建成設施進行調查,掌握其運營情況,做到心中有數;與此同時,為了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提倡城市“三網合一”,即:將供水管網、污水處理管網及污水再利用管網合并運營,以實現我國城市綜合污水治理能力的整體跨越[3]。
必須進一步改革監督管理措施,環保部門應建立動態實時監督機制,重點對城市綜合污水去向、經污水處理廠治理后水質情況及治理廠污泥廢物處理方式等方面進行監管。為了避免污水的二次污染,城市污水進入治理廠后,保證處理廠相關污染防控體系正常工作,應強化源頭治理理念,做好城市污水主要排污口的管控工作。為了實現責任落實到位,保證監管不留漏洞,省級政府牽頭,施行地方主管部門責任制,切實推進城市污水處理的安全排放、嚴格治理工作;此外,為了激勵政府主管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在保證各項規章制度健全合理的基礎上,上級主管部門應設定獎懲體制,將地方政府工作人員在城市綜合污水整治工作中的業績記錄到個人官員檔案中,并作為后期提拔考核的主要指標之一,對于不能勝任污水治理工作的人員堅決予以撤職。只有將監管機制落實到位,城市綜合污水治理工作方能走向可持續、循環綠色發展的軌道。為了建立城市污水處理的長效機制,必須建立具備法律效力的污水處理政策,確立污水有償排放,有價治理的新模式;將城市污水治理納入市場化軌道,并通過政府強制調控確保污水治理始終留有一定的利潤空間,以維持污水處理部門工作人員的生產積極性。這樣一來,不僅徹底解決了城市綜合污水處理難的問題,還為污水治理企業注入了強勁的推進劑,進一步豐富了市場經濟形態。
眾所周知,水資源是人類生產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基本條件,是一切社會活動的基礎。為了最大程度保護水資源,實現資源的永續利用,必須采取科學而強有力的措施從遏制污染源、集納城市綜合污水、城市污水凈化處理等方面入手。我們應該明確,人類的生產生活活動不可避免地會產生大量的廢物,從而污染水資源,面對這一客觀存在的事實,我們不應逃避責任,而是應該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對污染水源進行治理,以實現水資源的循環使用。水資源不僅為人類子孫繁衍提供了條件,同時也為社會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深入解決城市綜合水污染問題意義深遠。
[1]孫玉龍.城市綜合污水處理方法研究[J].科技風,2011,9(下),34~35.
[2]李明,施曉亮,顏恒亮.城市污水生物法處理方法的應用探討[J].環境與可持續發展,2016(3);111.
[3]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術指南[M],環境保護部,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