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桂萍
蘭州市軌道交通有限公司
軌道交通與城市空間一體化發展戰略評述
楊桂萍
蘭州市軌道交通有限公司
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環保意識也逐步提升,人們出行方式也更加傾向于低碳環保的綠色出行。因此城市軌道交通體系在交通體系中有著重要的地位,軌道交通提升出行效率降低能耗。我國多個城市的軌道交通快速發展,兩者緊密結合,作為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發展戰略,軌道交通與城市空間一體化發展成為勢在必行的趨勢,同時軌道交通為城市空間帶來新面貌、新氣象。雖然城市軌道交通不斷發展,但同時也存在著諸多問題。本文通過介紹軌道交通與城市空間的相互作用及軌道交通存在的弊端,從而推進軌道交通的發展。
軌道交通;城市空間;關系;弊端
人們的日常生活和社會經濟發展都離不開城市空間,城市空間承載著大量的人口、較大規模的設施設備,是我們生活在特定的自然空間形成的人為空間。因此交通出行對人們生活經濟發展有著重要作用,對城市空間產生重要影響。然而在眾多的交通出行方式中,軌道交通的承載量大、低碳環保、準時性成為交通出行的最主要方式,對于城市建設發展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影響城市空間的整體發展。本文從軌道交通與城市空間一體化發展的角度分析兩者關系,并指出軌道交通存在的問題,希望對以后的研究發展工作有所幫助。
當代社會,城市空間逐步向集中化、多功能化的方向發展,因此軌道交通隨著城市空間的發展也不斷顯現出集約化、復合化的特點,并且具備了很強的公共功能,為城市生活帶來更加便捷。城市軌道交通與城市空間結構之間存在互相促進互相制約的關系。
城市空間的整體布局受到城市軌道交通的很大影響,城市軌道的建設分布直接影響城市空間的變化,使得城市結構發生變化。結合大量的實際案例,城市的中心轉移結構變化受到軌道交通的影響,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緩解交通擁堵的情況,促進軌道交通與城市空間一體化發展戰略。現代社會交通模式的變化會直接影響城市經濟、文化等發生結構改變,甚至會擴大城市周邊土地的開發利用,從而加快城市現代化的進程。軌道交通的發展為城市分散大量的乘客,減少出行壓力同時具有達到及時準確的優點,讓人們出行更加方便快捷。隨著軌道交通的發展和延伸,在城市周圍軌道交通也得到利用,中心城市延伸到周邊范圍,軌道交通分散中心城市人口和交通壓力,即使在城市周邊居住生活依然可以通過軌道交通快速到達城市中心。因此軌道交通的延伸使得城市中心不斷擴展,形成城市空間布局的改變。由此可見軌道交通在城市發展中起到主導作用,城市土地利用、產業布局和城市空間結構的發展又受到軌道交通的影響,促進城市周邊經濟的快速發展,重要表現在三方面,第一軌道交通促進城市化進程的發展,影響城市產業布局和促進郊區城市化進程;第二軌道交通影響土地開發利用、土地使用模式的確定,第三軌道交通還影響房地產的經濟效益。城市交通與城市空間之間在相互作用、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同時,各自內部也在發展和演化著。
良好的協調軌道交通建設及城市空間的發展兩者之間的關系,那么就要將土資源合理化利用且不能超載負荷,土地利用是軌道交通及城市空間一體化發展的重要研究課題。在實際生活中,城市軌道的建設發展是在土地開發基礎上進行的,土地的高效益開發利用可以提升城市經濟效益,因此土地利用在軌道交通建設及城市空間生產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兩者之間需保持良好的互動關系,充分研究其對土地利用的影響,對提高土地利用強度、研究軌道交通與城市空間一體化發展戰略具有重要意義。城市軌道交通、城市空間與土地利用三者互相影響制約。軌道交通的快速發展,加快土地開發利用,促使城市空間格局變化,而正是因為土地大規模的開發利用,促使軌道交通載客量增加,軌道交通進一步發展。但是三者又是互相制約的,軌道交通有其自身的承載力和最大容載量,若該地區土地被大力度的開發利用,形成人口密集,人們的出行量需求量超過軌道交通可以承載的范圍,那么軌道交通就不能滿足人們的要求,制約了經濟的發展。如果在此基礎上不加以對軌道交通進行擴展,忽視超載情況超負荷的運行就不能達到軌道交通的便捷安全的特點,對人們出行帶來不便 甚至造成交通堵塞,延長出行時間和成本,土地利用性沒有充分發揮,從而整體的城市空間經濟效益也會下降。
城市軌道的建設要根據不同地段對土地進行不同方向的利用,在軌道交通站兩百米內適宜設置商業中心、辦公大廈、酒店等經濟效益較高的設施,在軌道交通站五百米內適宜開發房地產以居住為主的用地,在軌道交通站五百米以外適宜建立學校、醫院、工業建筑等。因此要結合實際情況對土地進行相應的開發利用,才能確保經濟效益取得最大化。
軌道交通的發展不僅使交通出行方便快捷,更通過建立交通樞紐增加人口聚集性,使物流、商業貿易快速發展和擴散,并且軌道交通樞紐站點與出租站點、停車場、商業建筑形成一體化發展,成為地上、地下功能性和建設性協調統一的局面。雖然城市中心周邊的土地利用率低性能作用不明顯,但是隨著舊城改造或者城市的不斷擴充,軌道交通與地塊開發相結合的條件卻最充足,兩者的結合綜合開發利用,加快城市改造,疏散中心人口減少城市壓力,所以要一些交通樞紐節點所在的地塊內地上、地下空間綜合開發提早進行規劃和控制。綜上所述城市的舊城改造城市的不斷更新發展要依靠軌道交通的發展。
交通出行是城市快速發展的主要支撐,交通現狀直接影響城市化的進程,因此軌道交通以其承載量大、準確及時安全性被作為主要交通方式,是改善城市交通擁堵的主要途徑。軌道交通發展與城市化進程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重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引導城市空間結構變化
軌道交通的建設與發展可以促進城市空間結構的變化,通過不斷延伸將中心人口擴散到城市周邊,將城市中心點擴散導致城市空間結構發生變化,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因此軌道交通與城市發展方向相同互相作用引導,和常規的交通方式不同,軌道交通可以促進城市持續發展,解決城市人口出行壓力。
(2)促進城市發展軸形成
因為軌道交通沿線各車站的地理位置主要表現為人員密集、業態多元化且商業價值高,所以沿線范圍內的土地開發利用率要高于城市其他地方,以車站周邊最為顯著,車站之間相對較低。但是由于交通站之間距離超過五百米,各站點之間如果除了軌道交通一種方式那么人們只能依靠步行,造成交通發展軸的單一,沿線之間互動聯系性非常低。因此為了出行便捷站點間聯系緊密,交通發展軸多樣化,就促進其他多種多樣的不同速度不同形式的交通運輸方式產生,和軌道交通銜接。
(3)帶動城市中心的發展和擴張
城市中心的可持續發展,城市副中心的形成和活力離不開軌道交通系統的發展。城市中心和副中心的不斷開發發展,形成人口密集經濟發展迅速的形勢。軌道交通發揮其自身占用較少資源卻能滿足城市出行需求,并且軌道交通的準確及時性使得周邊人口方便快捷到達城市中心。
雖然已經完成了很多一體化項目,但目前還存在一些問題阻礙或限制了一體化建設的進程,主要集中在以下幾點。
由于我國對于土地政策管理極為嚴格,在城市規劃中土地使用性質有明確要求。而軌道交通的不斷發展要和其他建筑、公共交通共同使用土地,因此不能明確的進行土地劃分,所以在土地歸屬上仍然有待商榷。
軌道交通與城市空間一體化發展戰略的實施,要通過很多的管理部門,只有把整合管理和實施同時進行才能確保一體化的發展需要,但是由于傳統管理模式各個部門之間各司其職聯系較少,造成政策難以支持。
軌道交通與城市空間要實現一體化發展需要多方面專業技術的支持,不僅僅是簡單意義上的水、電、暖等專業,還包括更廣發的交通、軌道、大規模的建筑等相關專業,甚至會涉及很多跨學科的專業。
軌道交通與城市空間互相影響又互相制約,軌道交通作為城市交通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市空間的不斷發展變化就要依靠軌道交通,城市規劃者要把軌道交通與城市空間緊密結合,通過合理的協調和專業的技術,克服規劃建設中遇到的問題,才能實現一體化的發展戰略,
[1][美]格蘭尼·J·S[日]尾島俊雄.城市地下空間設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5.
[2][美]里查德·瑞杰斯特.生態城市伯克利:一個為健康的未來建設城市,沈清基,沈貽,譯.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5.
[3].錢才云,周揚.對復合型的城市公共空間與城市交通一體化設計方法的探討[J].建筑學報,2009(11):135~140.
[4]段德罡,張凡.土地利用優化視角下的城市軌道站點分類研究:以西安地鐵2號線為例[J].城市規劃,2013(9).
[5]邱盼.城市公共交通樞紐與建筑綜合體一體化設計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