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孝義
(甘肅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甘肅 蘭州 730070)
基于SWOT分析的甘肅高等職業教育發展對策研究
李孝義
(甘肅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甘肅 蘭州 730070)
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對于發揮我國人力和人才資源巨大優勢、提升實體經濟綜合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因此,采用SWOT分析法,從優勢、劣勢、機會、威脅4個方面對甘肅高等職業教育的內外環境進行全面分析,最后從科學把握高職院校的辦學定位、著力推進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提升辦學基礎能力、加快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5個方面提出相應的發展對策。
SWOT分析;高等職業教育;發展對策
所謂SWOT分析,就是將與研究對象密切相關的各種主要內部優勢、劣勢和外部的機會和威脅等,通過調查列舉出來,并依照矩陣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統分析的思想,把各種因素相互匹配起來加以分析,從中得出一系列相應的結論,而結論通常帶有一定的決策性[1]。利用SWOT分析法解讀甘肅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現狀,可以幫助我們認清目前高等職業教育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從而為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提供建議。
1.1 辦學規模
甘肅省高等職業教育起步于1999年,在國家大力發展高等職業教育的宏觀政策引導下,在甘肅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高等職業教育快速有序發展,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和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培養了一大批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的技術技能人才。截至2014年,全省有獨立設置的高職高專院校22所(2014年新設置甘肅衛生職業學院和蘭州科技職業學院兩所),其中政府舉辦17所,行業企業辦學3所,社會力量辦學2所;有國家級示范院校2所,國家級骨干院校3所,省級示范院校2所,初步形成了多元化的辦學格局。2013—2014學年招生4.760 4萬人,畢業4.327 7萬人,全日制在校生達12.749 2萬人,高等職業教育真正成為我省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1.2 布局結構
甘肅省高職院校建設經過多年的艱苦奮斗,形成了較好的布局結構。從辦學類型上看,除傳統的師范、醫學教育外,設立了包括石油化工、資源環境、冶金、機電、農業、林業、警察、建筑、交通、外語等具有鮮明行業特點的職業學院,基本上涵蓋了我省的支柱產業。從地區布局上看,按照全省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沿西隴海蘭新線經濟帶形成了3個高等教育區,即以省會蘭州為中心的省城高等教育區、以張掖市為中心的河西高等教育區、以天水市為中心的隴東南高等教育區,這3個高等教育區的形成,改變了過去我省高校主要集中在蘭州的局面,高等學校地區分布不均衡的發展狀況得到了很大改善。從河西走廊到隴南山區,全省14個市州,除臨夏州外,已有13個市州設立了高等學校,其中一半是高職高專院校。從專業結構上看,以適應我省產業發展需求為導向,以加強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為重點,依據甘肅省優先發展石化、冶金等傳統優勢產業和先進裝備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制藥、特色農產品加工、特色旅游、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需要,大力發展和培育優勢特色專業,逐步形成了一批以特色專業為龍頭、相關專業為支撐的專業群,基本建立起了與區域經濟發展相適應、與人才市場需求相銜接的專業門類比較齊全的高職教育人才培養體系[2]。
1.3 教育水平
多年來,在省教育廳的指導下,各職業院校不斷更新教育教學理念,深化“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加強內涵建設,教育實力不斷增強,人才培養質量明顯提高。各院校堅持穩定規模抓質量、提高實力創特色,基于行業特點、專業優勢,采用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全面開展以精品課程、教學名師、教學團隊、特色專業等為主要內容的質量工程建設工作,逐步實現全省優質高等教育資源的共享;多渠道籌集資金,加強國家級、省級、校級實訓基地建設,改善、提升實踐育人條件;通過高職院校第一屆畢業生教育質量考核驗收和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以評促建、以評促改,引導學校把工作重心放到專業建設、師資建設、課程建設等內涵建設上來,促進學校形成了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機制,人才培養能力不斷增強,人才培養質量穩步提高;充分發揮示范校、骨干校的輻射帶動作用,推動了全省高職院校教育教學改革的全面、有序、深入發展,教改的正能量作用日益顯現,全省高等職業教育的整體人才培養水平持續提高。
2.1 優勢(Strengths)分析
從2012年起,甘肅省委、省政府實施了“3341”項目工程,打造甘肅省區域性的經濟、文化、生態三個戰略平臺,實施交通、信息和城鎮化三大基礎建設,瞄準戰略新興產業、特色優勢產業、富民多元產業、區域首位產業等四大產業方向,確保到2016年全省固定資產投資規模超過1萬億元?!?341”項目工程涵蓋了工業、農業、服務業和基礎設施、民生建設等方方面面的內容,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大量人才的支撐。省教育廳配套制定了《甘肅省教育廳落實“3341”項目工程行動計劃》(甘教發[2013]27號),到2020年,在蘭州新區建成占地3萬畝、規模30萬人的職業教育園區;從2013年起,通過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大力推進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和加強縣(區)職教中心建設等改革試驗項目,大力培養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在蘭州、白銀等地的職業學校加強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裝備制造、商貿物流、金融服務、輕工業加工等專業建設;在酒泉、嘉峪關、金昌、張掖、武威等地的職業學校加強風能、太陽能、有色金屬材料、新能源材料、新型化工材料、高性能結構材料、特色農業等裝備制造業相關專業開發;在天水等地的職業學校加強機械制造、電子電工、電子信息、裝備制造業等相關專業建設;在平涼、慶陽等地的職業學校加強煤電、石油、化工等相關專業建設;在甘南、臨夏等地的職業學校加強特色種植、生態環保、草食畜牧、清真食品、民族用品、土木建筑等相關專業建設;在定西、隴南等地的職業學校加強中藥材種植與加工、特色農林產品加工相關專業建設。
2.2 劣勢(Weaknesses)分析
2.2.1 辦學定位還不夠準確 甘肅省的高等職業教育起步較晚,多數高等職業院校是由原來的成人高校和中等??茖W校通過改名或合并升格而來,部分院校對高等職業教育的理解還不夠深入,專業設置及專業結構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之間的適應性差;一些專業在人才培養目標、教學模式等方面與高等職業教育的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有的學校在一定程度上仍把職業教育作為本科教育的壓縮或是作為專科教育的變形,沒有完全擺脫學科教育的模式,沒有建立全新的職業教育課程體系,未全面推行基于工作崗位的行動導向教學模式,造成學生動手能力不強、職業素質不高,難以適應社會行業分工及市場需求對技術人才的要求。
2.2.2 辦學條件還比較差 近幾年,省市兩級政府為高等教育的超常規發展做出了巨大努力,但由于政府財力十分有限,沒有足夠的資金投入高等職業教育上來。這些年高等職業教育發展中的基礎設施建設、實訓基地建設、師資建設主要依靠學校自籌和商業銀行貸款,同時,債務問題已經成為制約我省高職教育發展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地方管理的學校,至今還沒有制訂和落實生均撥款標準,地方政府對學校的投入明顯不足,制約了學校的發展。此外,市一級政府對高等學校的管理還不夠完善,對學校改革與發展的統籌指導還有待于進一步加強[3]。
2.2.3 師資隊伍建設明顯滯后 一些高職高專院?!吧瘛焙?,學生規模經歷了跳躍式的增加,有些學校的學生人數甚至翻了幾番,而師資隊伍建設卻明顯滯后。我省有些高職高專院校的生師比長期徘徊在20∶1左右。同時,我省的高等職業院校多數是從中專學校轉型而來,教師主要是原學校的教師,并且大多數教師未經過系統的職業教育培訓,盡管許多教師理論水平較高,但實踐經驗不足,動手能力差,理論與實踐脫節,具有行業企業工作經歷的專業教師普遍缺乏,專業帶頭人在行業企業中的影響力不夠,校外兼職教師中來自生產一線的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社會能工巧匠占比偏低,這樣的師資隊伍不能適應高等職業教育的要求,不能滿足技術技能型專門人才培養的要求。
2.2.4 專業設置不太合理 部門之間的聯動機制尚未形成,對專業設置的研究與指導不夠,在專業布點、招生、就業等方面需要加大調控力度。一些學校沒有設立專門的教育教學研究部門,一些學校在高職專業設置上參考其他學校的專業,也有的學校在專業設置上只是根據本?,F有的師資和辦學條件來設置專業,學校能開什么專業就設什么專業,而沒有根據社會行業分工和社會實際需求提前籌建專業、設置專業,這樣的結果必然是培養的畢業生與社會需求脫節,造成畢業生就業困難或不能滿足需要[4]。
2.2.5 現代職業教育體系還不完善 建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是我國促進現代職業教育服務轉方式、調結構、促改革、保就業、惠民生和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的制度性安排。甘肅省職業教育仍然存在著社會吸引力不強、發展理念相對落后、行業企業參與不足、人才培養模式相對陳舊、層次結構不合理、基本制度不健全等諸多問題。甘肅省經過幾年的努力,至2014年,已建立了中高職銜接“三校生單招”、“2+ 2+1”、“五年一貫制”模式,但這些模式還未在所有職業院校中全面實施。此外,體現終身教育的職業教育機制尚未形成[3]。
2.3 機會(Opportunities)分析
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實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興計劃,強化政府在高等教育投入上的責任,“十二五”對高等教育的投入大幅度提高,國家對我省高等教育的轉移支付經費相應增加?!秶鴦赵恨k公廳關于進一步支持甘肅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支持甘肅省高校改善辦學條件,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教育部也專門出臺了《關于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支持甘肅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支持甘肅教育事業發展的意見》,加之新一輪西部大開發各項政策的實施,都為甘肅高等職業教育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歷史機遇[3]。
2016年6月20日,《甘肅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共建國家職業教育助推城鎮化建設改革試驗區實施方案》經省政府和教育部同意印發全省實施,教育部要對甘肅省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和蘭州新區職教園區建設等予以指導和支持。通過5年努力,甘肅省90%以上的職業院校辦學條件達到國家規定標準。到2020年,爭取建成20個開放式共享型綜合實訓基地、100個專業實習實訓室和一大批企業實訓基地。
2.4 威脅(Threats)分析
在看到發展機遇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甘肅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同樣面臨著嚴峻的挑戰[1]。社會需求旺盛與有效供給不足、規模能力提高與專業結構不合理、就業能力提升與社會吸引力不強、政府強調大力發展與體制機制創新不足等諸多矛盾還比較突出;生源數量的減少、高等教育的大眾化和青年學生高等教育需求的轉變,對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職院校間日趨激烈的競爭,使高職辦學面臨巨大的挑戰;經濟社會發展對高素質技能人才的巨大需求與廣大青年擇業觀念的矛盾,使高等職業教育的改革創新更顯迫切[1]。加之甘肅高等職業教育起步較晚,正面臨著既需要“上規?!庇中枰疤豳|量”的艱巨任務,發展形勢還很嚴峻[1]。
3.1 科學把握高等職業院校的辦學定位
高等職業院校必須堅持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服務甘肅發展為宗旨,以促進就業為導向,適應全省富民興隴和全面小康對技術技能人才的迫切需要,牢固確立職業教育在人才培養體系中的重要地位,堅持政府推動、市場引導,統籌兼顧、服務地方,系統培養、多樣成才,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構建我省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培養更多高素質的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為全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人才支撐。在人才培養工作上要加強質量意識,深化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加強實訓基地、職教集團、教學做一體化建設,全面推進基于行動導向的課程改革;構建“雙師素質”師資隊伍建設機制,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完善質量保障體系,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辦學水平;在辦學模式上要創新體制機制,大力推進校企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不斷提高高職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4]。
3.2 著力推進體制機制改革創新
3.2.1 優化區域政策環境,加快實現校企合作制度的新突破 教育廳將盡快按照《教育規劃綱要》“各地要制定促進校企合作的辦學法規”的要求,拿出具體意見,報請省上研究,進一步完善促進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規,進一步明確政府、行業、企業和學校在校企合作中的職責和權益,以省市兩級政府為主導,通過地方稅收優惠、企業辦學資金抵稅、企業辦學成本列支、安全責任分擔、項目支持、政府嘉獎等政策措施,調動行業企業參與高等職業教育的積極性,促進高等職業教育校企合作制度化[5]。
3.2.2 進一步創新辦學體制,完善保障校企合作的運行機制 政府主動與行業企業合作共建高等職業院校,探索建立學校主體、政府主導、行業指導、企業參與的辦學體制和育人機制,發揮各自在產業規劃、經費籌措、技術開發、先進技術應用、兼職教師聘任、實習實訓基地建設和吸納學生就業等方面的優勢,形成政府、行業、企業、學校等利益相關方合作辦學、共同育人的長效機制;在國家政策引導下,增強高等職業院校在招生、人事、分配等方面的自主權,形成地方政府依法管理、高等職業院校自主辦學的協調機制;推進建立由政府有關部門、教育主管部門、行業企業、學校等利益相關方參加的高職院校管理組織,在堅持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的同時,探索以董事會、理事會等形式共建共管高職院校,形成多方參與、多方建設、多方評價的管理機制,增強辦學活力[6]。
3.3 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3.3.1 繼續深化校企合作等多樣化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密切聯系行業企業,參照職業崗位任職要求,校企共同制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共同完成課程開發、教材編寫、教學實施、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組織管理、培養質量評價,將“合作”貫穿于人才培養全過程,將就業水平、企業滿意度等作為衡量人才培養質量的核心指標,提高培養質量。高等職業教育校企合作要從最初的接納學生實習、就業,發展為聯合開展人才培養,最終實現校企雙方相互支撐、共同發展[7]。
3.3.2 積極穩妥地推進學分制改革,實行更加靈活的選課制和彈性學制 各高職高專院校需要加強內部管理體制改革,為實施學分制打下堅實的基礎。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在學分制改革中發揮示范和帶動作用,率先創造條件,率先改革,引領發展,積極樹立“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個體差異,注重個性發展”的現代高等教育理念,大膽探索學分制下的自由選課制、彈性學制等教育管理制度。
3.4 提升辦學基礎能力
認真貫徹落實《關于建立完善以改革和績效為導向的生均撥款制度加快發展現代高等職業教育的意見》,進一步加大財政投入,保障高等職業教育持續健康發展。省教育廳將積極主動協調省上有關部門,堅持政府投入的主渠道作用,建立完善以改革和績效為導向的高職院校生均撥款制度,進一步加大高職教育財政投入,逐步健全多渠道籌措高職教育經費的機制,著力解決高職教育人才培養高成本與低投入的矛盾。
3.4.1 加大高職教育財政投入,逐步健全多渠道籌措高職教育經費的機制 根據我省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職業教育發展規劃、專業辦學成本差異、財力狀況以及學費收入等因素,因地制宜、科學合理地確定高職院校生均撥款標準(綜合定額標準或公用經費定額標準),并逐步形成生均撥款標準動態調整機制。盡快建立健全學生實習實訓保障制度,開展頂崗實習工傷保險、兼職教師課時費、實訓耗損等經費補貼機制試點工作,加大實訓基地、師資隊伍建設等專項資金的投入,發揮專項資金的激勵作用,提高使用效益,改善辦學條件。
3.4.2 進一步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提升教學能力 進一步完善和實施符合我省高等職業教育特點的“雙師型”教師專業技術職務評聘辦法,將參與企業技術應用、新產品開發、社會服務等作為專業技術職務評聘、業績考核的重要內容。引導各高職高專院校采取各種措施,與企業聯合培養專業教師,提高雙師素質,尤其要注重培養一批不僅具備雙師素質,而且在行業企業中具備一定影響力的專業帶頭人。要從企業聘任(聘用)一批具有行業影響力的專家作為專業帶頭人,聘任(聘用)一批一線的專業人才和能工巧匠作為兼職教師,組成專兼結合的“雙師結構”專業教學團隊,完成職業教學任務[8]。
3.4.3 進一步加強實習實訓基地建設 積極主動爭取政府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進一步實施高等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項目,未來5年,集中力量在全省建設一批運行機制靈活、投入效益突出、裝備水平較高的實習實訓基地,滿足高技能人才培養的需要。各高職院校要積極探索“校中廠”“廠中?!苯ㄔO模式,由學校提供場地和管理,企業提供設備、技術和師資,以企業為主組織實訓;推進校外頂崗實習,切實落實高職學生學習期間頂崗實習半年的要求,與合作企業一起加強針對崗位任職需要的技能培訓,大力提升畢業生的技能操作水平,提高就業能力。
3.5 加快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
在已建立的中高職銜接“三校生單招”、“2+2+1”、“五年一貫制”模式的基礎上,加快實施??茖哟闻c本科層次、專業碩士的對接工作,加快建立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的互轉機制、體現終身教育的職業教育機制。同時,盡快研究、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中的基本制度、運行機制、重大政策,使中高職對接工作流暢、有序。今后幾年,要動員一切力量,深入實施《甘肅省人民政府關于貫徹落實國務院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決定的實施意見》和《甘肅省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堅持政府統籌規劃、市場需求導向、產教融合、各級各類教育協調發展原則,統籌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繼續教育,優化職業教育體系結構和空間布局,將政府辦學、企業辦學和社會辦學結合,全日制職業教育與非全日制職業教育結合,學歷職業教育與非學歷職業教育結合,全面、系統地構建從中職、專科、本科到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體系。
[1]陶文輝.基于SWOT分析的鄂爾多斯高等職業教育發展對策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5(8):116-118.
[2]張榕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助推新型城鎮化建設[J].職業技術教育,2014(25):5-7.
[3]魯昕.加快建設以就業為導向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J].中國職工教育,2014(4):6-7.
[4]呂莉敏.發達國家統籌城鄉職業教育發展給我國的啟示[J].江蘇教育,2014(4):36-39.
[5]張士輝,祁蕓,嚴瑋.基于CDIO的卓越工程師訂單班課程改革實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5):187-190.
[6]張士輝,嚴瑋,田紅,等.高等職業教育校企深度合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以甘肅交通職業技術學院信息工程系為例[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2(11):132-135.
[7]張士輝,嚴瑋,田紅,等.高等職業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實證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3(21):85-89.
[8]劉安華,戴春平.欠發達地區高職院校服務新型城鎮化建設實踐[J].湖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3):7-9.
G40-03
A
1671-1246(2017)16-0005-04
2016年度甘肅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甘肅省職業教育服務新型城鎮化建設改革的研究”(JY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