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 程,劉 英
(寧夏醫科大學,寧夏 銀川 750004)
“5S”管理法在口腔醫學實驗室管理中的應用
郝 程,劉 英
(寧夏醫科大學,寧夏 銀川 750004)
為提升口腔醫學實驗室管理水平,規范自身及學生行為,培育良好的實驗習慣、工作態度及職業素養,從而更好地為培養高素質的口腔醫學人才服務,在口腔醫學實驗室管理中引入“5S”管理法,并總結了幾點體會:(1)要注重培養學生的“5S”管理理念;(2)對實驗教學物品、教學文檔及實驗室的現場管理實施“5S”管理法,能提高實驗室的管理水平,創造整潔的實驗環境;(3)能培養師生良好的工作習慣,提高工作效率,提升醫學生職業素質。
“5S”管理法;口腔醫學;實驗室管理
實驗教學是口腔醫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實驗室不僅是提高學生實驗操作技能的場所,而且在培養其良好的實驗習慣、嚴謹的工作作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5S”管理法已被證明是一種有效、科學的管理方法,該管理方法的重點是創造高效率及整潔的工作環境,同時提高人的素質[1]。它倡導清潔工作環境、規范現場、從點滴做起、注重細節,從而培養良好的工作習慣,達到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人員素質的目的。筆者長期從事口腔醫學實驗室管理工作,近年來,將“5S”管理法引入實驗室日常管理工作中,現結合管理工作實踐,談以下幾點體會。
“5S”管理法源于日本企業管理,是企業內部的現代化管理方法,是改善工作程序及環境的方法,其包括“整理(Seiri)”“整頓(Seiton)”“清掃(Seiso)”“清潔(Seiketsu)”及“素養(Shitsuke)”[2]。
其具體含義為:“整理”是改善工作現場的第一步,是把工作現場中需要與不需要的物品及文件區分開,根據物品的使用頻率進行擺放,然后對不需要的物品加以處理,減少庫存,以提高工作效率;“整頓”即放置方法的標準化。就是把整理好的物品定位、定量、整齊擺放,并做好標識;“清掃”就是將環境、設備、物品等清掃干凈和維護保養;“清潔”是將上述3項進行到底,并保持和改進,形成標準化、制度化;“素養”在“4S”的基礎上長期堅持,從點滴做起,注重細節,不斷規范日常行為,養成良好習慣,最終形成自我約束,自覺遵守規章制度的工作作風和職業精神,實現群體綜合素養的提高。
2.1 口腔實驗教學設備的“5S”管理
(1)對實驗室各類儀器設備統一編號、張貼標簽,逐一排查,整理出需報廢和維修設備,按學校規定辦理報廢、維修,擴大存儲和使用空間。
(2)按使用頻率分出常用與不常用,對經常使用的設備,放于顯眼易于拿取的位置,對使用頻率低的放于器械柜底層。
(3)檢查設備編號、標簽、規格型號、在賬冊上增加“存放地點”一欄,定位擺放,做到賬物相符。
(4)將操作規程張貼于儀器設備旁,做好儀器設備的使用登記、維修保養記錄和核查工作,并定期對儀器設備進行清掃,加蓋防塵罩,保持清潔。
2.2 口腔實驗教學模型的“5S”管理
(1)將實驗教學模型存放于模型展柜中,按課程、使用頻率分類擺放,按模型名稱、實驗室等制訂詳細的目錄,打印標簽,貼于模型外盒上,擺放時標簽一律向外,便于查找、取放。
(2)實驗課開課前,將學生按實驗室分成兩大組,即口腔實驗室1和口腔實驗室2,根據模型數量,再把每一個實驗室的學生分成若干小組,然后再發放模型,如兩人配備一套4倍大單色恒牙模型和一套2.5倍大雙色恒牙模型等;與學生確認模型的名稱、編號、規格型號、數量、單價、借用日期、是否完好等,并簽字。
(3)實驗課結束時清點無誤、無損壞和清潔干凈后,將所有實驗教學模型整齊擺放到原位,學生方可離開。
2.3 口腔實驗教學器械的“5S”管理
(1)對器械按照使用功能進行分類,有序放置于器械柜中,并做好領用、借出、報廢登記。對所有器械進行定位管理,做好標識,易于查找。
(2)把器械按照長期使用和臨時使用進行分類,長期使用的器械放到器械盒中,交由學生自行管理并做好領用登記,學期末收回,對于損毀或丟失的按學院賠償制度執行。
(3)器械使用后要及時清潔,定期檢查器械性能,挑出損耗的器械維修保養后放回原位。
(4)經常整理、擦拭器械柜,保持環境整潔。
2.4 口腔實驗教學耗材的“5S”管理
(1)清除不能使用的耗材和與實驗無關的物品,如個人生活用品、垃圾等。
(2)按類別整理擺放,擺放時定點定位,以5的倍數擺放,這樣一目了然,便于計數;同類物品按有效期長短擺放,有效期短的在外,長的依次往里放。
(3)對易燃易爆、化學腐蝕物品應將其分開進行獨立儲存,儲存于密閉容器中,避免二者接觸引發火災或爆炸,并置于陰涼避光處避免受到陽光照射,由專人管理并填寫領用、使用記錄[3]。
2.5 實驗室教學文檔的“5S”管理
(1)教學文檔分為紙質文檔和電子文檔,定期整理,刪除無用文件。
(2)按學校對實驗教學管理要求建立文檔目錄,對相關文件資料按學年、目錄進行分盒歸檔,固定存放,查閱完及時歸位,以便查找。
(3)教學文檔資料要保持其完整性和連續性。
2.6 實驗室“5S”管理的具體實施
(1)學期初開課前,實驗室管理人員組織學生到實驗室,向學生詳細介紹實驗室的各項規章制度以及“5S”管理理念在實驗室管理和實驗操作中的規定與要求,使學生了解“5S”管理理念。
(2)上實驗課時,要求學生提前15分鐘到達實驗室,進入實驗室時穿好白大褂,只攜帶與實驗相關的物品,其余物品鎖到自動存包柜。
(3)按照學號分組、分號;學生走進實驗室后對號入座,每張實驗臺、器械盒、成套模型盒上都貼有標號,使每一位學生對應自己的號牌,清點物品,逐一簽字確認,自己保管并言明賠償制度,學期末課程結束時統一回收;另外每人配發一條小方巾和紗布塊,紗布塊用于擦拭器械及器械盒,小方巾用于擦拭模型,清理自己的工作臺面。
(4)每堂課結束后要求學生“整理”“整頓”“清掃”“清潔”所用實驗物品及實驗臺面,要求實驗臺面上的物品統一擺放在指定位置。教育學生愛護實驗設備、模型與器材,共用物品用完后放回原位,輕拿輕放。班長安排值日生打掃實驗室,由實驗室管理教師監督檢查。做到清掃徹底、不留死角。并注重平時的維護,始終保持實驗室干凈、清潔。
在實驗室管理中引入“5S”管理法,通過對實驗物品、文檔、實驗室的現場管理等的整理、整頓、清掃、清潔,使實驗物品和文檔定位規范、有序擺放、標識清晰,取放方便,減少了查找時間,提升了工作效率,減少了浪費,提高了實驗設備使用率,實驗室環境干凈整潔。
通過各個環節的細化管理,從點滴做起,注重細節,約束不良行為,加強了醫學生的責任心、安全操作意識,使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養成規范操作、科學嚴謹的實驗態度以及自覺遵守規章制度的優良作風,提升了實驗室管理水平,提高了學生綜合素質、職業素養,從而更好地為培養高素質的口腔醫學人才服務。
“5S”管理不是一時的,是一項長久的、全員參與的、細致的工作,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具體執行規則和評價體系[4]。不斷優化,持續改進,使實驗室管理活動更加規范化與標準化,最終達到提升師生優良品質的目的。
[1]陳肖蘭,郭彩云,周瑩,等.引入“五常法”提升重癥醫學科護理管理質量的實踐及效果[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2,29(2):53-55.
[2]許小麥.圖解5S管理實踐[M].廣州:廣東經濟出版社,2003.
[3]張姝.淺析實驗室中危化品的安全管理[J].科技創新導報,2015(18):191.
[4]張沛東,張秀梅,溫海深,等.5S管理理念在高校動物生理學實驗室中的運用[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9(4):257-259.
G40-03
A
1671-1246(2017)16-002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