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論明末清初文學家謝良琦的散文思想

2017-03-09 12:28:27葉官謀
河池學院學報 2017年4期

葉官謀

(廣西科技師范學院 文化與傳播學院, 廣西 來賓 546199)

論明末清初文學家謝良琦的散文思想

葉官謀

(廣西科技師范學院文化與傳播學院,廣西來賓546199)

明末清初為王士禎詩集作序的文學家謝良琦的散文思想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一是認為文與道是相互依存的關系;二是認為有才學、閱歷和下苦功夫方能寫出好文章;三是認為散文創作要做到氣厚格高、雅正合度;四是認為文德相隨,德優文顯;五是認為散文應反映真切的內心感受;六是認為散文應具有啟發意義,令人有所得;七是認為不應因人因事廢文。

古代文學;謝良琦;散文思想

謝良琦(公元1624 — 1671),今廣西全州縣龍水鎮橋渡村人,字仲韓,一字石臞,號獻庵。其在崇禎十五年為壬午科舉人,先后出任浙江淳安縣令、江蘇常州和福建延平通判。后因觸怒權貴而受牢獄之災。出獄后,時常借酒澆愁,嬉笑怒罵,尤為痛恨達官貴人。不久,返回廣西全州老家,窮困度日,年僅48歲而卒。謝良琦有《醉白堂詩文集》流傳于世。該詩文集共收其書、傳、志、表、記等文章共154篇。謝良琦的詩、詞、文俱佳,其文更是出類拔萃,受到當時一些文學名家的肯定和欣賞。據統計,謝良琦在其短暫的40多年生活中,就曾為當時文壇巨匠王士禎等近40位文學家的詩集作過序,這就從一個方面佐證了其文學才華之非同凡響。此外,尚有不少文學家對他的創作也有過很高評價。如晚清詞學四大家之一的況周頤,不僅在其所編的《粵西詞見》中收錄其詞,還稱其詞為“集中佳勝”[1]72。江蘇文學家楊廷鑒對其稱贊道:“仲韓具雄偉拔出之才,為海內詞壇領袖。自名公卿至騷人墨客,得其片言只韻,以為希世之寶?!迸R桂詩人廖金甫鼎生專作詩評道:“作倅江南有鉅公,文章海內獨推雄。為念薏苡明珠謗,感淚漁洋恨不窮?!盵2]1336王士禎亦言道:“謝石臞能為古文,……自負其才,不可一世,后貽其刻集中,有為余作《漁洋詩序》。”[3]5從王士禎與謝良琦的交往史考察,二人關系并不算好。盡管對謝良琦印象并不佳,但王士禎仍讓其為詩集作序,可見謝良琦當時聲名之重。而蔣珣則一言以蔽之,稱“醉白堂翁古文逼近昌黎”。由以上諸多評論可知,謝良琦可謂為清代一位十分重要的文學大家,其豐富的文學思想自然也就很值得我們進行深入研究。鑒此,筆者不避淺陋,試對其散文思想作一個粗略研究,以求教于方家。竊以為,謝良琦的散文思想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一、文與道是相互依存的關系

謝良琦認為,文與道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關系,二者不能截然分開。因此,在《<孟次微文集>序》中,他明確提出:“文者,載道之言也”“文以傳道,道以存文,文與道交相維焉。”按照這一標準,在《再與李研齋書》中,他給先秦以來散文的發展理出了一個清晰的脈絡,以是否載道為標準對各階段為文的得失進行了評說:“古之圣賢以道為文,故其辭簡,今之君子以文為道,故其辭繁。以道為文者,其道立;以文為道者,其文傳。文傳,道亦傳也?!笼R梁之間,文始一變,至唐宋之間,則文又再變,而后有八家者出,卒能論辯匡救,以終返之于道。”[3]39據此他提出文、道的發展演變是由合而分、分而復合的觀點,指出了文道發展和人們對文學客觀規律的認識是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并概括了由古之圣賢以來,文與道多次分分合合,使文學的功用呈現出時而更偏重于文,時而更偏重于道的不同局面,而至唐宋八家之文“終返之于道”,合文統、道統為一,文學功用之發揮達到了極致。這是其基本觀點,同時也是謝良琦尊崇唐宋古文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散文理念上,謝良琦認為的“道”,為圣人之道。正因他認為文必須合乎圣人之道,因此謝良琦認為為文的一個關鍵因素是要博覽群書,尤其是古圣賢之書。他強調“必于六經、周秦兩漢、唐宋八家之書求之”,認為如果“僅出入于近世諸家所為文集”是難以寫出好文章的。為此他還提出了如何選擇觀覽古圣賢之書的良好建議,其說道:“文則自選唐宋八家之書之文,又自選周、秦、漢、魏、唐、宋諸家之書之文,又自結繩以來迄于近代之書之中可歌、可詠、可喜、可感、可涕,或一篇或一節,皆掠取之以為文,采擷之以為故,實以為吾之書。而諸書之中之《水經注》《山海經》又皆書之有法度者焉。七書雖龐雜,昭代尚之士之講武者習焉,則又不獨采擷之而全識之?!妱t漢、魏之書所載樂府、古詩及安世房中之歌,既遍觀焉,不盡讀則選而取之。陶詩、李詩、杜詩、唐諸家詩、詩余及殘編斷簡之書之詩之一字一句可傳者。內典則《楞嚴》《金剛》之書其最可讀者也?!盵3]195-196

此外,謝良琦認為文章所蘊含的“道”還應當是對古圣先賢思想觀點的進一步闡發和論證。而且,還不應涉及社會現實斗爭和諸種矛盾等,只有這樣的文學內容才是符合“道”的要求的,才能夠成為傳承發展圣賢思想的文道合一的好文章。他還認為只有真正研學圣賢之道并真正悟透,所寫出的文章方能取信于人。針對以上這些問題,其在論中指出:“生今之世,志古之道不得圣賢之說,將不信于天下。而非吾之說,則后世幾疑圣賢之論近于絕物,而學者或怠以廢,此世所以常賴有圣賢也。”[3]133這也正是謝良琦立誓要繼往圣哲學,寫出更多文道合一的好散文之重要原因。

二、才學、閱歷和努力是寫出好文章的主要條件

他在《才子必讀書序》中說:“凡古之著書立言,傳天下垂后世者,必其才美,又加學焉,故得至此?!痹凇渡蚩党荚娦颉分?,其指出:“吾聞君子之有志于其業也,必明其道。讀書者所以明道之業也??党甲x破萬卷,于詩之源流本末既已畢達……而天下又何從而不信之乎?”[3]124認為只有明道有才學,所寫文章方能令人信服。同時,他指出前人僅以才華論創作成就是不夠的。他認為為文還需要有豐富的內在感受及人生體驗。在《沈康臣詩序》中,他認為沈康臣“所見盛衰興廢、悲憂愉戚、山林海水、雷霆霹靂等等,凡意有所蘊結無不發之于文”,認為他“積三十年之精神一注于文,而又囊括乎六經、周秦兩漢、唐宋八家之書以暢遂其懷,閱歷乎升沉顯晦、艱難險阻、扁舟間關以砥礪其志氣。宜其文章凌礫百代,而于舉世尊崇?!逼湓凇对S哉庵詩序》中云:“夫淺深之候,歷之然后能知。追憶向時酒杯,議論往復,尚未及此,人生世上,窮愁離別,又何可少也?”強調指出了詩人在文學創作上能夠取得成就,還在于其具有豐富的哪怕是艱難困苦的生活經歷,并將這些閱歷真實地再現于其詩文之中,故而能夠引發人們的強烈共鳴??梢哉f,其為此后清代趙翼所提出的“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觀點提供了很好的啟示。除了強調學問和閱歷外,他還強調必須下苦功夫方能有所成,對陸游“工夫在詩外”的理念進行了深入和拓展式的說明和論證。其在《陳賡明詩序》中道:“子歸而讀三百篇之詩與少陵之詩,又自讀所為詩,或合或不合。其合者,度用吾力幾何?其不合者,度吾用力幾何?以此意什揣量,可八九得也?!逼溥€在《龔介眉詩序》中指出:“ 詩文之傳不傳,視其用之力之淺深厚薄而已。介眉之詩,以二十年之性情學問出之,其閱歷不為不深,其渟蓄不為不厚,必如是而后工與傳可得而幾焉?工與傳豈易言耶?”他以友人用功之深成就之大為例,強調了只有反復訓練、艱辛付出才能真正在文學創作上有所創獲。

此外,他還強調指出進行大量創作實踐應當是在理解散文理論的基礎上根據自身實際進行。在《釣譜序》中,其論道:“夫六經、秦漢、唐宋之書之傳于天下者,其法存也。……執六經、秦漢、唐宋之書以為法,不得謂之法,猶之執釣譜以為釣,不得謂之釣也。然其義,其例則已備矣。故凡古事之傳于今者,茍知其義與例,皆當以己之意通之?!恢?無所用吾法矣。推之,凡事皆然。”[3]129-130認為只有理解古人所說之文法,并結合自身優長等進行大量實踐創作,才能更好地逐漸形成適合自身特點的文學風格和特色,從而在文學創作領域有所成就。

三、散文創作要做到氣厚格高、雅正合度

謝良琦對那些不墨守成規的寫作風格是予以肯定的,認為他們的寫法迎合了時代的發展要求,所以是深受那個時代的歡迎。同時,他也不無創見地提出了散文創作的一些要求:“凡為文章,以氣為主,其次格局,其次議論,而皆整齊之以法度。此世所知也。氣厚矣,厚之中有其寬舒;格高矣,高之中有其平衍;議論雅正矣,雅正之中有其奇辟;法度嚴密矣,求之法度之中而失,求之法度之外而得。”謝良琦認為,好的散文就應當是“氣厚”“格高”“議論雅正”“法度嚴密”,但并非一定是中規中矩,在不違背雅正的大前提下可以有所創新,法度亦如此。同時,他認為那些只是一味地玩弄技巧卻言之無物的文章是低劣不足取的。在此論中,謝良琦所謂的“厚”事實上是指文章內容的充實,他認為人們應當通過通讀圣賢書,以儒家的仁義禮智信等豐富而深厚的思想內涵來避免為文的粗淺和庸俗。

謝良琦在實際創作中,在其理論的指導下,特別注重合理地吸收古圣先賢著作中的精華,能較好地形成自己新的創作理論觀點并據此進行創作實踐。蘭陵的龔百藥就贊論他:“或者曰:遷、固之文,皆史。史于雜體未備焉,故采之八家以備其體,必其善者而后可夫?亦隨其人之所近,舍短取長已耳。要之于本,豈在是耶?是以石臞之文,于漢則遷、固其兼,而于八家則韓愈、歐陽修其近也。夫遷,好奇,或見以為疏。其疏也,人之所不敢為也。固,守正,或見以為密。其密也,人之所不欲為也。是皆二子之所不避矣。斟酌于疏與密之間,而神明于奇正之至者,石臞也。愈,有似乎遷,其得也潔,其失也拘。修,有似乎固,其得也醇,其失也易。去其拘且易,而存其潔且醇者,石臞也。”從謝良琦的創作實踐中,我們確實可以發現其散文正是對古圣先賢思想的綜合而合理地吸納,并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

關于文章合乎法度問題,謝良琦在《亦文補》文選序中說:“猶文章之發而為奇正、分合、濃淡、疏密也。今使浮天之云不安其縹緲卷舒之常,而倏為螮蝀之在東,倏為白虹之貫日,倏為不雨之密陰,則天且失其常,度有圣人者出補之,以裁成輔相之功。然后各得其正,而論者乃徒求之區區五色之石,不已疏乎?……秉三資質英茂,其得于天者既深,而又能盡乎人之事??挥谑赖廊诵闹还?故其言語、文章、政事一出于正,而歸之大雅。在《清遠閣詩序》中指出:“蓋清遠閣之詩,其言系彝倫風教之大,其音得和平莊雅之常,且篇什不多,刻于身后,不近名,不表異,詠雪單詞,所為嘖噴千古者也?!庇缮险摽芍?,謝良琦所謂的合乎法度,是指不管什么樣的文學風格特征,都不應當偏離古圣先賢的思想和文體的基本要求,同時還需要靈活應變進行創作并具有自身鮮明特色。

四、文德相隨,文如其人,德優文顯

謝良琦認為,一個人不管身處何種處境,都應當恪守良好的道德,這既是做人的標準,也是寫出好文章的標準。絕不能因為自己所處困境而委曲求全,使自己道德淪喪,同時也使文章失去精魂。因此,他要求文人要具有良好的道德,以成就良文佳作。其在《擬上某執政書》中言:“將使天下后世之人,讀其文,想見其為人;嘆其時,悲其遇;而不在乎一節之間也。使當時遂有一人焉,讀其文,哀其窮,以其力之可以自至者矜全而扶豎之,則其人亦將與數君子者俱不朽矣。然而竟無聞焉,何也?當時所重在于爵祿名位,而樂道德而能文章者少也。如仆不敏,不敢數比于數君子,然其文則嘗學之矣。其于傳圣人之道,雖不敢謂能顧其志,則已勉之矣?!綄榱?圖盡執業,以希取爵祿名位,故不憂饑寒困窮;不憂饑寒困窮,故不乞恩仰沫,雖欲以文為蟄,不必且不敢也。近者又來游京師矣,爵祿名位之不可以幸而致也,饑寒困窮之不能以免也,斯亦已矣,幸而其義粗成,其志粗立,則雖行吾意焉,亦可也。雖然,猶有待誰為輕權利者乎?誰為樂道德而能文章者乎?閣下之盛德而天下稱之,閣下之道德文章而天下傳之,則所謂有一焉,或亦是矣?!彼诟袊@世道對于道德追求之少和那些熱衷于追求高官厚祿的人們的同時,也意味深長地指出了道德之于文章的重要性。認為文人即使身處窮困饑寒交迫之境,只要有道德,就會有底氣,就會有正氣自然而然地源源不竭地流淌出來。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寫出好文章,才能創作出不自欺亦不欺世之文,才能夠令人心悅誠服。

在《書同年張蹇庵錄詩卷后》中,其言道:“故知詩文之傳,惟其詩、惟其文、惟其人正,使后之學者讀之穆然想見。山高而水清,則相與沈惜愛護之矣,況其子孫如吾蹇庵者哉?蹇庵初勤蚤服,逮后遁跡空山垂三十年,其著述多,其同游皆道德節義之士,然其時與勢則有異矣,其所可傳當必有待?!彼J為道德上乘之士往往會寫出令人仰慕的可流傳千古之名篇佳作,無論其身處何地任何職位均如是。他的這些思想對后世文學家尤其是廣西的文學家有極大影響,如清代中后期的廣西壯族著名文學家鄭小谷就受他的啟示悟出了“要做出好詩,先要做個好人”[4]的詩學思想。

五、優秀文章應反映真切的思想感受

謝良琦認為真正優秀的散文必須遵從內心,抒寫自身真切感受,如此寫出的文章方有可能贏得廣大讀者。而那些無病呻吟和不能體現性靈的文章往往是質量低下不值一視,哪怕是自己朋友做出的此類文章,他也同樣厭惡。

謝良琦指出:“國之事期于信,故文不求備,不敢為偽也。嗚呼!此世之所以治亂、而吾族之所由盛,其原在此歟?自國家以科第取士,士雖奇材異能,不由是不得躋卿大夫之列。故當時學者,皆爭自灌磨于圣賢之域,而無僥幸茍且之心。方是時,朝庭清明,人材蔚起,朋黨之水火不生,四方水旱、盜賊之患不作。士大夫學術醇正,诐邪淫靡之詞不興?!湮恼码m質樸無驚采可觀,而亦不為其雷同剿襲。嗚呼,此吾族之所盛也歟!”他將文章之事與國家之事相提并論,認為國家要有誠信,而文章亦然。因此,他認為所寫的文章即便不能做到十全十美,但一定要做到能夠表達自身的性靈真意,不能“為偽”和造作,只有這樣的文章才能令人信服和產生強烈共鳴。

在創作出反映自身內心真切感受的性靈文章方面,他認為鄧子材表現尤為突出,可謂典型。其指出:“今觀吾友鄧子材《感遇詩》,何其音節要妙與嗣宗若合符契也?子材勉乎哉!夫以嗣宗窮途之哭其憤世嫉邪,發于詠歌,要不必深有所寄托己,必傳于今。若此則子材之遇事感物,徘徊忠孝之交,流連新故今昔之殊,大者憚赫,小者纖郁,其傳于后何疑耶?子材勉乎哉!世嘗謂古今人不相及。嗣宗生于亂世,竹林之游有友六人相與,晤言放歌。子材少時獨與予莫逆,及予小草自污。子材獨處窮山中,顧能磅礴奮發以自伸其獨往之志,寧可不思,其所以異耶?若夫發焉而不知其所止,惝恍焉而莫必其所守,則子材之筆可以廢矣?!彼J為鄧子材所寫之詩文都是其親身經歷和切身感受,是情感的自然流露,故而很能打動人。而不是如一般人那樣,作文時憑空捏造事實,下筆不知收止,所寫之文令人厭倦。事實上,謝良琦也正是這樣一位詩人,他所寫的詩詞與散文中,有一半是對古圣先賢之道的深入議論和外延擴張,還有一半是表達自己的孤獨、寂寞、憂愁、苦悶、思鄉等思想感情,由于情真意切,故很能引起讀者的共鳴。這也是其作品能夠不斷贏得后世廣大讀者甚至于那些不很欣賞其為人的同時代讀者喜愛的重要原因之一。

六、文章應有啟發意義,令人有所得

謝良琦在論文中指出:“凡文章之妙,當使讀者自得之,其不知者不能強也。譬之化工賦物,山疑疑然,水融融然,草木花實歷歷然,方是時,雖化工亦不能自知也。古人往矣,千百世而下,精神若將見之,亦不待其自言也?!彼J為好文章應當能夠通過其所描述的事物或所論述的觀點或展示的美好精神得到良好啟示,而不是讓人讀后一頭霧水,精力白費。

在此方面,他還進行了擴展性的論述,指出不論是散文還是其他樣式文體,都應當令人讀有所得。其說道:“凡吾為文章,豈惟自娛樂?亦將以上同于古人,不求人知,不敢立異,至于合不合,則學所成就,不可強也。詩余雖小,亦文之一體。既已為之,則亦不敢漫然以從事矣。而況詩余亡而后歌曲作,歌曲作而后詩亡,則詩余不亡,詩猶未亡也。詩余之所系,又豈渺少也哉!凡事不足傳天下、示后世,則不為之,不則終其身皆以其暇日學之矣。”他認為即便是詩余等文學樣式,也一樣要通過這些文體本身具有的特點來合理涵蘊一定的實質內容以打動或教育讀者,讓他們深受感染而有所收獲。

七、不應因人因事廢文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謝良琦認為對于古代的文人,即便其個人被認為當時犯了錯誤,但如果其所著文章是符合雅正思想的,或幾乎所有人均認為是正確(客觀真理)的,也應當是可傳承的好文章,而不應因人因事而廢其文。為此,他曾為金圣嘆鳴冤叫屈,認為金圣嘆就是此類典型。在《才子必讀書序》中,其說道:“嗚呼,圣嘆天才夐絕,余讀其書,固多可稱,其繆戾詭譎,亦不合于道。再考之,或者之論其觸刑辟也,固宜,然其志意亦有足悲者,可謂不易得之士矣。余嘗考古賢人所為,如圣嘆者多有。茍其言語議論有可傳,則后世猶不廢黜。然則圣嘆之書,亦學者所宜觀覽也。圣嘆于書好出新意,獨于古人之文,毅然一歸于正。蓋圣嘆之為人,少時如奇禽怪獸,悍然出其羽毛鱗甲,以驚駭當世?!湔撜f古今,亦紛華險遠,漸造平實,其可傳也,宜哉。雖然圣嘆往矣,天下之為才子者甚多,方共寶惜。”從字里行間其不平之意甚篤,認為金圣嘆之著作與合乎雅正等言論不應當由于其含冤被斬而受到統治者和時人哪怕是暫時的冷落與埋沒。

事實上,謝良琦之遭遇與金圣嘆何其相似!人們在同情金圣嘆的同時,在謝良琦逝世后,也將其列入了與金圣嘆同冤的行列。如后代著名文學家況澄在詩集《西舍詩鈔》中如此評說謝良琦:“千秋醉白堂,搖岳筆縱橫。國華轉悃愊,太璞涵虛明。漁洋念舊雨,丹麓述高情。詞壇獨領袖,只字皆瑤瓊。薰香摘奇艷,再拜心常傾。后賢撰粵志,何獨遺芳名?(謝啟昆《廣西通志·列傳》無石臞名。)”還有未署名之文人如此論道:“吾粵僻南陬,雅風懼淪墜。僂指多才賢,湘源實寡二。遺編我獨抱,無人識所自。(石臞在國初稱古文大家,刊本殘失,遂無知之者)”[3]117謝良琦因個人性格之故,遭致不少文人甚至文學領袖人物的詆毀,使其著作與聲名在其生活時代及其逝世后長期受到埋沒,這實在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

總之,生活于明末清初的廣西文學家謝良琦以其異乎常人的文學才華,贏得了他的不少友人甚至敵人的好評,盡管曾經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以及被誣入獄,在其所生活的朝代受到了不少史書的“遺忘”,但其留傳于世的《醉白堂詩文集》,卻令后世不少人刮目相看,并促使許多人為其所受到的冤屈鳴不平。與此同時,其文學思想尤其是其散文思想更是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和研究。對于謝良琦的整體文學成就及其本人,人們理應在進行全面充分的研究之后,給予他一個更為全面、客觀、公允的評價。

[1]韋湘秋.廣西歷代詞評[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2001.

[2]郭紹虞.萬首論詩絕句[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清代詩文匯編編篡委會員.清代詩文匯編第90冊:醉白堂文集[M].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4]葉官謀.論清代壯人儒士鄭獻甫之詩學思想[J].民族文學研究,2013(4):163-168.

[責任編輯韋志巧]

OnXieLiangqi’sProseThoughtintheLateMingDynastyandEarlyQingDynasty

YEGuanmou

(Collegeculture&commnnication,GuangxiScience&TechnologyNormalUniversity,Laibin,Guangxi546199,China)

In the late Ming and early Qing Dynasty, as the writer of the foreword to Wang Shizhen’s anthrology, Xie Liangqi held unique essay thought: the first idea is that the text and the Tao are interdependent with each other; the second idea indicates that talent, experience and hard work are indispensable to write a good article; the third idea requires proser to have great and righteous spiritual temperament; the fourth one focus 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prose and the morality of the writer; the fifth idea is that prose should reflect true feelings; the sixth one is good prose should be enlightening; last but not least idea is that prose creation should not be given up because of personal factors or other affairs.

ancient literature; Xie Liangqi; prose thought

I209

A

1672-9021(2017)04-0001-05

葉官謀(1970-),男,廣西來賓人,廣西科技師范學院文化與傳播學院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宋元明清文學。

2017-04-20

主站蜘蛛池模板: 毛片在线播放网址|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免费| 青青草原国产av福利网站| 久久香蕉欧美精品| 国产一级精品毛片基地| 国产网友愉拍精品视频| 国产一级二级在线观看| 国产一级二级三级毛片| 日韩中文欧美|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 在线观看免费AV网| 福利国产微拍广场一区视频在线 | 成AV人片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欧美成人精品在线| 国产精品专区第1页| 无码日韩精品91超碰| 欧美色图第一页| 国产在线观看成人91| 精品少妇人妻av无码久久| 国产美女丝袜高潮| 一本久道热中字伊人| 国产乱子伦无码精品小说| 国产亚洲高清在线精品99| 欧美一道本|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在线播放| 狠狠躁天天躁夜夜躁婷婷| 亚洲免费毛片|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观看| 免费无码又爽又刺激高| 在线观看免费人成视频色快速| 国产日韩丝袜一二三区| 久久久久九九精品影院|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电影| 成人午夜视频网站| 国产一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毛片人妻AV不卡| 久久国产精品国产自线拍| 久久久四虎成人永久免费网站| 国产黄视频网站| 看你懂的巨臀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 国产在线观看成人91| 亚洲男人天堂2018|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66| 又粗又硬又大又爽免费视频播放|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欧美一区| 鲁鲁鲁爽爽爽在线视频观看| 人妻无码一区二区视频| 尤物国产在线| 国产精品自拍露脸视频| 欧美色综合网站| 国产人碰人摸人爱免费视频 | 亚洲视频在线网| 亚洲精品波多野结衣|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226114 | 九九九久久国产精品|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视频色| av尤物免费在线观看| 久久毛片基地| 国产玖玖玖精品视频| 欧美亚洲日韩不卡在线在线观看| 色综合五月婷婷|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影院| 天天色天天综合网| 色精品视频| 大香网伊人久久综合网2020| 人人91人人澡人人妻人人爽 | 老司机久久99久久精品播放| 国产成人啪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国产精品麻豆系列| 青青草91视频| 91网红精品在线观看| 99热最新网址| 亚洲第一在线播放| 国产一级二级在线观看| 亚洲伦理一区二区| 午夜a视频| 精品伊人久久久香线蕉| 亚洲成aⅴ人片在线影院八| 欧美国产日本高清不卡| 欧美成人二区| 狠狠操夜夜爽| 欧美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