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清代天河鳳岡書院文獻及其相關問題述略

2017-03-09 12:28:27張勁松
河池學院學報 2017年4期

張勁松

(南昌師范學院 書院研究中心, 江西 南昌 330032)

清代天河鳳岡書院文獻及其相關問題述略

張勁松

(南昌師范學院書院研究中心,江西南昌330032)

鳳岡書院是原廣西天河縣歷史上的第一所書院,創(chuàng)建于清代乾隆四十年。相對于天河縣、慶遠府等地方志極為簡略的介紹外,書院創(chuàng)辦者董秉純的文集中保存了極有價值的書院文獻。通過文獻研讀,可初步還原書院的歷史軌跡。作為桂西北民族聚居地區(qū)的一所縣邑書院,天河鳳岡書院是清代縣級書院的重要樣本,為觀察清代地方官員與書院關系提供了獨特視角,使深入探索民族區(qū)域書院特點成為可能。

天河縣;鳳崗書院; 文獻; 董秉鈍

一、未進入研究視野的天河鳳岡書院

清代是我國書院發(fā)展最為迅速的時期,書院的數(shù)量、分布等遠較宋明時期為盛。研究表明,“不僅內(nèi)地沿海省份許多府、州、縣、鄉(xiāng)都創(chuàng)建了不少書院,而且連一些宋、元、明各代均無一所書院的邊遠省份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集結地區(qū),如今吉林、黑龍江、青海、新疆、寧夏、臺灣等省區(qū)都有了不少書院”[1]784。以廣西為例,雖統(tǒng)計口徑有別,但總體而言,清代廣西書院無論是新建還是存世數(shù)量均為明代的數(shù)倍以上*有研究認為廣西明代增建的書院60所,清代增建127所,清代是明代的2倍(李國鈞等著,《中國書院史》,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784頁);高敏貴在《廣西的書院》一文中指出明清時期廣西書院增長數(shù)量驚人,明代是南宋的7倍,清代又是明代的3倍《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0年第5期);全昭梅《廣西書院與地方文化》載明代有78所,清代有272所,則清代約為明代的3.5倍(廣西大學2015年碩士學位論文)。廣西西部及西北等地均有新建書院的記錄,使得全廣西基本都有書院分布,標志著清代廣西書院的發(fā)展與全國同步,進入高速發(fā)展的歷史時期。

2011年,大型書院歷史文獻《中國書院學規(guī)集成》出版,其中收錄今廣西區(qū)行政區(qū)域南寧、桂林等地七所書院的學規(guī)及章程,分別為清代桂林宣成書院條約、經(jīng)古書院章程、同鳳書院學規(guī)、道鄉(xiāng)書院學規(guī)及條規(guī)、藤州書院規(guī)約、富江書院規(guī)約和銅陽書院章程等[2]1389-1402。但清代天河縣*天河縣于1952年撤并至羅城縣,原天河縣治為今廣西羅城仫佬族自治縣天河鎮(zhèn)。鳳岡書院學規(guī)被遺漏,成為《中國書院學規(guī)集成》之遺珠。檢索存世的清道光六年(1826)二卷本《天河縣志》、光緒六年(1880)《天河鄉(xiāng)土志》、民國三十一年(1942)《天河縣志》及道光九年(1829)《慶遠府志》等史籍,對鳳岡書院的記載極為簡略,道光《天河縣志》有寥寥二筆,其一稱:鳳岡書院在城南,乾隆四十年署知縣董秉純建,今暫作儒學署[3]99。另一稱:訓導儒學署,在學宮左,康熙二十一年訓導韋泰運請修,后毀無署,租住民屋,道光三年遷居城南鳳岡書院[3]96。道光《慶遠府志》稱:(天河縣)鳳岡書院在城南,乾隆四十年署知縣董秉純建,道光二年訓導蒙永暉改修學署[4]。民國《天河縣志》于“教育”類中稱:縣之有鳳岡書院及龍江書院,盛極一時。所謂家學書香,殆非眾人所得而公享者也[5]。鳳岡書院作為千年古縣天河的第一所書院,其相關歷史文獻的整理與利用未引起重視,作為廣西民族地區(qū)規(guī)制相對完備的書院代表,對鳳岡書院的價值、作用與歷史意義的研究付之闕如,基本沒有進入廣西書院研究的視野*如李彥福《試論宋元明清時期的廣西書院》(《廣西社會科學》,1984年第4期)、高敏貴《廣西的書院》(《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第5期)、陳業(yè)強《廣西書院研究》(《廣西地方志》,2004年第2期)、周玲《廣西書院文化》(2006年廣西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全昭梅《廣西書院與地方文化》(2015年廣西大學碩士學位論文)、黃明光、吳先勇《清朝廣西壯族地區(qū)書院快速發(fā)展的表現(xiàn)及原因》(《創(chuàng)新》,2016年第5期)等全景式的廣西書院研究成果中,除全昭梅的論文在名錄性質(zhì)的圖表提及外,幾乎完全沒有鳳岡書院的內(nèi)容。。究其根本,與鳳岡書院相關文獻的發(fā)現(xiàn)、發(fā)掘有關。為此,本文擬根據(jù)新見相關文獻對鳳岡書院的基本情況及意義等相關問題作簡要論述,希望引起學界對廣西民族地區(qū)書院的進一步關注。

二、董秉純與天河鳳岡書院

天河鳳岡書院創(chuàng)辦者董秉純(1724-1794),字抑儒,一字小鈍,浙江鄞縣人(今浙江寧波鄞州區(qū)),著名學者全祖望(1705-1755)大弟子,被全祖望目為有用之才。董秉純久困科場,乾隆十八年(1735)以拔貢次京師,后補廣西那地州州判(治今廣西南丹縣)。那地州為少數(shù)民族聚居地,雍正八年始立漢官。董秉純到任后,對當?shù)啬信蚯椴缓蟿虞m采毒草自戕的惡俗加以整治,禁踏歌鬼師,鏟除毒草,集鄉(xiāng)耆朔望講鄉(xiāng)約,民俗為之一變。乾隆三十九年(1774)權天河縣事,復署上思州(治今廣西上思縣),改變僅土官子弟方能入學陋習,治績斐然。擢甘肅秦安知縣(治今甘肅秦安縣),集眾捐輸千金,買田五頃為秦安春雨書院經(jīng)費,建隴城、玉山、河陽三義學,一時人文丕振。乾隆五十三年(1788)以疾歸里,乾隆五十九年(1794)卒于鄉(xiāng)。

董秉純在學術上頗有建樹,深得全祖望真?zhèn)鳎涑删椭饕腥皇菐熓氯嫱踔敗J贩Q“謝山文內(nèi)外集皆所編定。又仿萬氏述黃氏世譜以冠《南雷集》,作《全氏世譜》,撰《年譜》一卷”[6]101。二是表彰全祖望之學不遺余力,這在董氏著作中多有體現(xiàn);三是特別重視地方文獻的收集整理。如所撰寫各書院記、義學記、城隍廟碑記等,有意保存地方文獻,皆承祖望之學,后人稱“(董秉純)先生之大者在傳雙韭之學。……然則傳先生即所以傳雙韭,而先生之文雖不及樗庵之強健,卓然有功于雙韭雖樗庵有不逮焉”[7]。董秉純著有《紅雨樓文稿》十四卷(一名《春雨樓集》)和《百花吟》一卷[8]2177,民國二十四年(1935)《四明叢書》之《春雨樓初刪稿》十卷為《春雨樓文稿》十四卷精編本,2010年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清代詩文集匯編》將《四明叢刊》之《春雨樓初刪稿》收錄其中;2007年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北京師范大學圖書館藏稀見清人別集叢刊》,其中有董秉純撰《小鈍居士集》,為抄本,其內(nèi)容與《春雨樓初刪稿》多有不同,有54篇為《四明叢書》所無,而《四明叢書》中亦有49篇為《小鈍居士集》抄本未收[9]。未見于天河與慶遠府方志的相關鳳岡書院文獻即保存在董秉純文集中*詳見本文附錄。。董秉純雖艱于宦場,但每任一地必汲汲于文教事業(yè),先后在廣西那地州、天河縣、上思州及甘肅秦安縣等地捐廉倡修書院,是清中期具有豐富書院實踐的教育家。董秉純的書院教育觀主要體現(xiàn)在重視書院教育的作用、端正書院教育的目的及規(guī)范書院教育的日常等方面。董認為地方官學“官司未免拘于職守,考課亦第循成例”[10](卷十,召生童肄業(yè)義學示),其培養(yǎng)人才的效果不如書院的講習討論,儒林、氣節(jié)、功名、文學等各領域的杰出人才多半出自書院,著名的如白鹿洞書院、石鼓書院等天下四大書院。他對當時的士風提出批評,明確提出“書院為士子讀書之所,而讀書非但博取科名之謂”,書院應以培養(yǎng)經(jīng)明行修之士為目標等。要實現(xiàn)這一目標,他在相關學規(guī)中對士子立志、書院課程及獎懲與辭章練習等作了詳細規(guī)定,其中既有宏觀目標,更有細微的具體要求,從中可以窺見董秉純作為一個教育家的成熟理念與縝密思考,天河鳳岡書院便是這一思想下的產(chǎn)物。

乾隆三十九年(1774),董秉純署天河縣令。天河為桂西北小縣,自唐貞觀四年(630)建縣以來未有書院之建,文風凋敝,科第星稀,而天河所在的慶遠府屬,如宜山、河池、思恩等都建有書院、義學,為此,董秉純蒞臨伊始便有建書院之意。乾隆四十年(1775),董在前署縣所遺余銀的基礎上捐廉倡修書院,“買得民房一所,其正中瓦屋三間,立為講業(yè)之堂,其西建大門一座,門舍一間;東立茇舍三間,繚以周垣,”[10](卷一,新建天河縣鳳岡書院記)以縣治城東有鳳凰山,名為“鳳岡書院”。從建筑規(guī)制來看,鳳岡書院雖略顯簡陋,但畢竟從此天河士子肄業(yè)有所。為此,董秉延掌教,集諸生誦讀,并作敦禮讓、明經(jīng)術、習辭章、嚴賞罰等四條學規(guī)揭之講堂,對書院生徒多有期望:“愿諸生砥節(jié)礪行,以嗣響鵝湖、鹿洞諸先哲。然即以文章言,必如何勤勉乃克日進乎高明,以庶幾不負張侯與予之惓惓,而上報圣天子做人之化。”[10](卷一,新建天河縣鳳岡書院記)值得留意的是,董秉純在書院初創(chuàng)時即有意保存書院史料,以修書院小志,并有從書院志直至編修天河縣志之意,所謂“舉一事即筆之于書,其于成邑志也,何有?然則此志之作固為書院計,亦使后乎吾者皆各掌記其所有事,以其成邑志也”[10] (卷二,鳳岡書院小志引),充分體現(xiàn)了董為全祖望高足的史學修為。

據(jù)方志記載,道光三年(1823)鳳岡書院即被用作縣儒學訓導署,成為官方的教育行政機構所在,基本失去了其教學、會文的功能,此時距書院創(chuàng)辦不到50年的時間。在此之前一年,即道光二年(1822),署縣譚聯(lián)升奉廣西巡撫趙慎畛之命在天河城東創(chuàng)建龍江書院,懸“進德修業(yè)”匾額。[3]99由此似可推知,早在道光二年之前鳳岡書院即乏人問津,成為故址而已,這一傾注了董秉純極大心血的書院傾圮之快令人唏噓不已。究其原因或與書院無學田等穩(wěn)定的經(jīng)費來源有關(董秉純所撰書院文獻及各地方志均無此記錄)。在書院發(fā)達的長江流域,“無田即無院”是書院建設者的共識。鳳岡書院的創(chuàng)建在于熱心斯文的地方官員重視,興建經(jīng)費則來自于地方紳眾捐助,但也僅160余金而已,一時難以有學田之建。無學田則難以聘請山長掌院,更無制度性的生徒膏火。即有肄業(yè)之所,也多為權宜之計。因此,中國書院史上屢見不鮮的院以人興、人去院廢的情景在鳳岡書院上再次上演。除學田外,鳳岡書院亦面臨著天河士子稀少,士風涼薄的困境。在鳳岡書院建成前,董秉純有《召生童肄業(yè)義學示》及《(義學)開學告示》,從這兩件文告中可知在無書院的天河縣,士子不但求學無所且求學人員稀少,從同時期毗鄰天河的廣西那地州可見一斑:“夫以堂堂數(shù)百里之州,而秀才不滿十人,童生現(xiàn)考者僅止三人,豈惟爾本地士民之羞,官斯土者寧不深恥作養(yǎng)之無道,而大懼負朝廷樂育人材之至意哉?”[10](卷十,判那地州招儒童應考示)士子稀少的原因則又與明清以來廣西民族地區(qū)土司制度有關,“那屬僻處山陬,有志讀書上進者本來廖落,而土司舊例惟準官族及頭目之子弟赴考,其余百姓概不收送,以致應試更加稀少。”[10] (卷十,判那地州招儒童應考示)在無穩(wěn)定經(jīng)費加之士子稀少、士風不振,書院作養(yǎng)人材效果并不理想,以道光《天河縣志》所載為例,乾隆四十年至道光六年,天河士子僅在嘉慶十三年恩科有一人鄉(xiāng)試副榜,科第仍然寥落。

三、天河鳳岡書院的歷史意義

鳳岡書院雖存世時間不長,且因種種原因作養(yǎng)成效不十分明顯,但作為桂西北民族地區(qū)在中國書院發(fā)展的高峰時期新建的一所縣邑書院,仍然具有重要的意義,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鳳岡書院是清代縣級書院的一個重要樣本

研究表明,清代縣級書院延續(xù)了自宋代以來的官學化的傾向,其主要表現(xiàn)為書院活動以考課時文為主,[11]科舉預備機構的功能成為書院存在的合法性基礎。鳳岡書院雖遠離乾隆時期政治中心,但仍表現(xiàn)出這一時期書院的普遍性特征,董秉純在書院學規(guī)中雖開宗明義提出“書院為士子讀書之所,而讀書非但博取科名之謂也”,但仍不忘在學規(guī)中將“習辭章”作為肄業(yè)士子的四大任務之一,稱“功令以貼括取士,諸生之汲汲于此,固其宜也”“諸生于時文向有所業(yè),但當選擇精粹,其課程毋使間斷,以期至于日多日熟,”呈現(xiàn)出強烈的科舉傾向,從而為豐富清代縣級書院與科舉之間的關系提供了一個鮮活的樣本。

(二)鳳岡書院為研究清代地方官員與書院發(fā)展提供了獨特視角

中國書院史上,包括地方官員在內(nèi)的各級官員在書院發(fā)展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12]。明清時期,縣令的作用尤其明顯,他們是地方書院創(chuàng)建與有序發(fā)展的主要力量。以清代為例,雍正十一年(1733)諭令在省會設立書院后,書院的迅速發(fā)展與有著“一人政府”之稱的縣令直接相關。筆者在觀察創(chuàng)建于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的河南省臨潁紫陽書院時,發(fā)現(xiàn)紫陽書院的創(chuàng)辦、發(fā)展與衰落幾乎完全為時任縣令、儒家學者沈近思所主導。作為一所縣級書院,縣令沈近思的學術追求、地方治理理念直接影響到書院的辦學宗旨與具體舉措[13]。董秉純之于天河鳳岡書院和沈近思與臨潁紫陽書院之間,雖時空不同,但情形十分相似,共性突出。人類學家在研究20世紀40年代云南西城與20世紀70年代的香港沙田的宗教活動時得出“中國文化從根本上是一個整體”的結論[14]131。借鑒這一說法,從董秉純在天河鳳崗書院及沈近思在臨潁紫陽書院的實踐而言,中國書院文化亦具有整體性,而這一結論的背后則是研究者需要高度關注的國家政策、官員素質(zhì)、社會風尚、時代背景等對書院發(fā)展具有重要影響的因素,與此同時,還必須回答區(qū)域書院特點如何呈現(xiàn)的問題。

(三)鳳岡書院為民族區(qū)域書院研究提供了可能的方向

鳳岡書院地處桂西北民族地區(qū),天河縣在清代設有永順副土司,毗鄰州縣亦多土官治理。與其他區(qū)域不同的是,作為漢族官員的董秉純興建書院既有儒家學者的學術理想抱負與地方治理需要,同時也有普及推廣漢族文化,加強儒家倫理規(guī)訓,強化國家認同的需要。社會學者在研究清代地方宗教時發(fā)現(xiàn),在少數(shù)民族聚居地區(qū)一些宗教建筑特別發(fā)達,如“廣東南部山區(qū)深處非漢族的苗族和瑤族人領地,那里的官員負有普及漢族社會制度的特殊責任,而寺廟建筑便成為推廣漢文化的一種途徑。”[15]292寺廟是宗教信仰場所,書院則為儒家文化的道場,董秉純興建鳳崗書院是清代漢族官員在少數(shù)民族聚居地推廣儒家文化、漢族規(guī)制的代表,鳳岡書院為探索民族地區(qū)書院特點提供了一個可能的方向,值得進一步深入研究。

附錄:

董秉純《春雨樓初刪稿》有關“鳳岡書院”文獻

(一) 新建天河縣鳳岡書院記

今天下文教日隆,省、府、州、縣庠序之外莫不有書院。慶遠府凡五屬,宜山附郭有龍溪書院、龍江書院,而李公書院則太守生祠也;德勝鎮(zhèn)亦有屏峰書院,河池無書院,而學宮之前有義學;思恩有環(huán)江義館;東蘭初改流,百務草創(chuàng),然州署之西特設義學;惟天河自唐始置縣,迄今千余年,未有創(chuàng)斯舉者。我皇上御極之三十有八年,代州張君健來署邑篆,始謀于眾建義學,舁得白金以兩計者百有六十。適奉調(diào)入闈,事未集,以銀貯之訓導劉君,撤闈改署河池。予來承乏,下車于明倫堂延接諸生,堂頗頹敗,訓導君僦居民舍。及謁圣宮,更荒落。至問書院,方知欲舉而未暇也,予重為慨然。今年三月,葺學宮既竣,乃買得民房一所,其正中瓦屋三間,立為講業(yè)之堂,其西建大門一座,門舍一間;東立茇舍三間,繚以周垣。定議于四月下浣蕆事,于六月中浣規(guī)模楚楚略具,顏曰:鳳岡書院,以城東有鳳皇山也。乃詔諸生告之曰:古之為吏者,教與養(yǎng)并其職也,故敬敷五教,即屬司徒之官。后世歧而二之,長民者曰吏,而掌教特設儒官以為之師。后世又以官設之師,形格勢阻。而鄉(xiāng)黨中賢士大夫足為一國之望者,聚其族而尊奉之,其效轉(zhuǎn)盛于學校,于是書院始日廣。今以予之不德,無以誨化吾民,而天邑又千百年來無書院,宜乎吏與民之切切于是也。今書院創(chuàng)興矣,吏之謝吾民者,庶幾有詞矣;而下之報稱乎上,方自此始,諸生知之否耶?夫古之為士及所以造士者,經(jīng)明行修是也。今則專事詞章,然文之佳者,湛深經(jīng)術。又其極,為載道之文,固德行所流露也。予固愿諸生砥節(jié)礪行,以嗣響鵝湖、鹿洞諸先哲。然即以文章言,必如何勤勉乃克日進乎高明,以庶幾不負張侯與予之惓惓,而上報圣天子作人之化。乃為立學規(guī)四則,揭之堂壁,而先書其略如此云[10](卷一,新建天河縣鳳岡書院記)。

(二)(鳳岡書院)學規(guī)

書院為士子讀書之所,而讀書非但博取科名之謂也。謂夫經(jīng)書所言皆吾身當為之事,足以取法而實見之今日也。顧五常百行備具于書,無不宜法。而在學言學,則禮師長,敬朋友,與夫講貫習服,出入言語之間尤切要。諸生果能體認涵養(yǎng),于此一無差失,即推之家庭,平日無差失;即推之異日,立朝事上、出身加民無差失。如此,方無愧乎讀書,無愧乎儒士,即無愧乎科名。若徒記誦古人之論說,以夸文詞而博科第,末務而已,非學也。方今圣天子在上,文教日隆,故雖天邑之僻小,猶得創(chuàng)興書院,乃發(fā)軔之初,猶恐諸生狃于故習,惟知書院為會文之所,而未講乎實學,故首揭以為諸生告,諸生其勉之。右敦實學。

古人為學日有就,月有將。日知所亡,月不忘所能,朝而受業(yè),晝而講貫,夜而習服,其次第有定也,程期有定也。日之所業(yè)書之于冊,或數(shù)日而校,或一月而校,勤惰工拙,按之歷歷可數(shù),是以其教不煩而業(yè)易進。向見各處書院,不入院者惟朔望一至,居其中者亦惟文期會集,而無常定之課,課無可稽之冊,是職業(yè)無定程也,勤惰無主名也,其何以申掌教之責?今與諸生約:凡入書院,先各循資力,定為常課,使日有章程。每月置考課冊填寫所業(yè),每日執(zhí)冊請掌教判,日校課聽掌教不時抽取背誦覆解,月終掌教各就冊所書,校其勤惰。諸生務不負此日月,不負掌教之啟迪,以力副此院創(chuàng)建之意。則從此精進,雖讀盡古人之書,力追古人之學亦易易耳,豈特工帖括博科名哉。右定課程。

《尚書》“樸作教刑”,注家謂夏楚二木,學校之刑也。然人心不古,處束縛馳驟,三家村中童子師能行之,而黨庠術序輒以為不便。于是生徒及冠者,師長即不得以弟子之法繩之,甚且稱字稱行,儼如朋友,豈師嚴道尊之謂?然夏楚之設,原以勵廉恥,非必鞭策也。茍然知恥,則記功記過即無異于華袞斧鉞。掌教但于一月之終,大書于榜曰:某也勤,記功若干;某也惰,記過若干。黏之講堂,俾邑長官司以暨通國之人,其得周知某某之賢否。嗚呼,可不懼與?!右嚴獎勵。

功令以貼括取士,諸生之汲汲于此,固其宜也。然近者又兼令賦詩,則韻語亦所當習,夫有其習之,必有其師之,所謂事不師古,以克有訓,非說攸聞。今目不睹六朝三唐為何珠,耳不聞劉曹沈宋為何人,輒欲效西家之顰,習東墻之笑,何怪心日勞而藝日拙。至于時文果能以六經(jīng)為根柢,以子史為波瀾,何愁下筆無驅(qū)遣?茍或不能,則胸中無昌明博大之文,數(shù)百首往來,寢處于其中,雖有刻苦之思,何以自達?諸生于時文向有所業(yè),但當選擇精粹,其課程毋使間斷,以期至于日多日熟。至于詩亦須多讀,俟讀至一、二百首,心目間已有詩之境界趣味,然后聽掌教命題,于作文之日兼賦一律,勿徒思生吞活剝,草率搪塞也。右習詞章[10 ](卷一,學規(guī))。

(三)鳳岡書院小志引

志者識也,其名起于《周禮》“小史掌邦國之志”。自《漢書》有“十志”,鄭漁仲作《通志》,于是郡國之圖經(jīng)及凡有記載通號曰“志”。顧天河雖小,亦數(shù)千室之邑,而自唐以來千余年無志之者。鳳岡書院不過數(shù)千室中之一隅,又方作于今,而為之志,無乃已侈乎?曰:非也,凡天河之無志,正以無有人焉為之件系而條舉之也。使前乎吾者,舉一事即筆之于書,其于成邑志也,何有?然則此志之作固為書院計,亦使后乎吾者皆各掌記其所有事,以其成邑志也。柳子厚曰:同職者,后來繼今者,各以所聞知,孜孜不怠,則卒有明也。端木子曰:賢者,識其大者。予不足當,請先識其小[10 ](卷二,鳳崗書院小志引)。

(四)召生童肄業(yè)義學示

王化最重乎作人,造士莫先于興學。顧庠序之設久,已建官立學,而文教之盛猶重賴有書院者。蓋官司未免拘于職守,考課亦第循為成例,不若鄉(xiāng)黨之間賢士大夫自為講習討論,其造就人才尤切要也。故自有宋以來如白鹿洞、石鼓、岳麓,所謂前后四大書院者,其功倍深于官設之學校,而儒林氣節(jié)功名文學之士半出于其中。元明書院日盛,本朝學宮官長之外,省會郡城大抵皆立書院,延山長。天邑僻處山隘,學校僅立訓導一人,而書院竟缺,然本署縣下車之始即留意于是,所苦經(jīng)費無出,今勉捐薄俸,敬即延官設之長,為書院之師。擬于仲春就明倫堂開學,合行諭召諸生來學。為此,示仰闔屬生監(jiān)儒童知悉:凡有愿肄業(yè)者赴本署縣報名,先為考校,但文理稍明即當取錄,送學聽掌教教授,本署縣當于理政之余月行一課,略為獎賞以示鼓勵。各宜踴躍,是所望切[10 ] (卷十,召生童肄業(yè)義學示)。

(五)(義學)開學告示

為曉諭事:照得天邑向無書院義學,今本署縣勉捐薄俸,恭延本學劉老先生掌教,擇月之九日就明倫堂開學。為此,示諭合邑生監(jiān)儒童知悉,先期一日詣本署縣報名,臨期齊集堂前,聽本署縣率領拜從受業(yè)。是日也,為上丁釋菜之期,遵古人鼓篋之義,務期爭先入學,擔囊負笈而來從,努力攻文,釋屩離疏而上達。宵鐙雨笠,爾諸生定知不負婆心;麥飯蔥湯,本署縣尚欲薄酬苦志。特示[10 ](卷十三,開學告示)。

[1]李國鈞.中國書院史[M]. 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2]鄧洪波.中國書院學規(guī)集成[M].上海:中西書局,2011.

[3]林光棣.(道光)天河縣志:上卷[M]. 臺北:成文出版社,1967.

[4]英秀修,唐仁纂. (道光)慶遠府志:卷十一[Z].國家圖書館藏.

[5]潘伍光.(民國)天河縣志[Z]. 國家圖書館藏.

[6]徐世昌.清儒學案小傳:卷七[C]//周駿富.清代人物傳記叢刊:第六冊.臺北:明文書局,1985.

[7]張壽鏞.春雨樓初刪稿序[C]//董秉純. 春雨樓初刪稿(清代詩文集匯編354),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8]李靈年,楊忠.清人別集總目[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9]楊健.小鈍居士集前言[C]//董秉純. 小鈍居士集(北京師范大學藏稀見清人別集叢刊第10冊),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10]董秉純. 春雨樓初刪稿(清代詩文集匯編354冊)[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11]劉艷偉,金生楊.清代的縣級書院[J].地方文化研究,2016(5):57-65.

[12]肖永明.歷代地方官員對書院的支持與促進[J].船山學刊,2005(2):81-84.

[13]張勁松.論清儒沈近思與臨潁紫陽書院[J].河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6):5-9.

[14]許烺光.驅(qū)逐搗蛋鬼:魔法.科學與文化[M].臺北:南天書局有限公司,1997.

[15]楊慶堃.中國社會的宗教[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責任編輯韋志巧]

OntheDocumentsofFenggangAcademyinTianheCountyDuringQingDynasty

ZHANGJingsong

(TheResearchCenterofAncientAcademy,NanchangNormalUniversity,Nancang,Jiangxi330032,China)

Fenggang Academy is the first academy has been recorded in the history of Tianhe county. It was built in the fortieth years of Qianlong period in Qing dynasty. There is few introduction about the academy in Tianhe local documents. Fortunately, a lot of documents about Fenggang Academy are included in the works of DongBin-Chun who constructed the academy. According to these invaluable documents, we can deeply study the developing history of this ancient academy.

Tinahe county; Fenggang Academy; document; Dong Binchun;

K290

A

1672-9021(2017)04-00067-06

張勁松(1974-),男,江西余干人,南昌師范學院書院研究中心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書院研究。

江西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明代白鹿洞書院學規(guī)研究”(2013YB147)。

2017-06-10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黄网在线| 日韩第九页| 久操线在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视频二| 亚洲人成网站观看在线观看| 超清无码熟妇人妻AV在线绿巨人| 国产一在线观看| 麻豆精品在线视频| 欧美成人午夜影院| 亚洲精品波多野结衣| 国产超薄肉色丝袜网站| 国产高清无码麻豆精品|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91| 亚洲av无码片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无码视频播放| 青青青视频91在线 | 亚洲精品在线91| 国产av色站网站| 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动漫 | 九九线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免费高清无需播放器| 久久国产精品波多野结衣| 伊人成人在线| 夜夜操狠狠操|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福利片| 99久久99视频| 国产波多野结衣中文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美女在线| 99精品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青青操国产| 国产经典在线观看一区| 全部免费毛片免费播放| 国产精品9| 午夜色综合| 综合人妻久久一区二区精品 | 麻豆精品在线视频| 欧美一区二区自偷自拍视频| 国产激情在线视频| 国产91麻豆视频| a亚洲视频| 欧美亚洲国产精品第一页| 色网站在线免费观看|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60岁 |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 亚洲久悠悠色悠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色AV无码看| 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免费软件| 精品少妇人妻av无码久久| 色噜噜久久| 欧美日韩精品在线播放| 欧美日韩中文国产va另类| 99re经典视频在线| 免费在线a视频| 青青草91视频| 国产欧美日韩18| av大片在线无码免费| 国内精品免费| 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影视| 欧美h在线观看| 伊人AV天堂| 青青操国产| h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久久公开视频| 夜夜拍夜夜爽| 久久成人免费| 久青草国产高清在线视频|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 国产一级毛片yw| 精品国产成人国产在线| 久青草网站| 男人天堂伊人网| 欧美第一页在线| 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热门精品| a在线亚洲男人的天堂试看| 国产精品免费露脸视频| 91无码人妻精品一区| 国产亚洲现在一区二区中文| av在线5g无码天天| 日本精品中文字幕在线不卡 | 在线观看视频99| 欧美在线一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