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強強 武玉凱 卓延東 馬祥國 梁家玉
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沂水縣供電公司
基于降低電損率的輸配電工程創新策略
張強強 武玉凱 卓延東 馬祥國 梁家玉
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沂水縣供電公司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我國電力行業已經進入到全新的發展階段,發電方式更為豐富。但萬變不離其宗,在電力系統中均需采取電能輸配工作。輸配電工程尤為繁瑣,管理中存在許多問題,尤其對于用電工程的線損管理而言更為嚴重。在實際工作當中,因為被各類因素所影響,令系統產生線損問題,以此會導致電能損耗等現象,還會對電力系統的使用時間及安全性造成影響。
輸配電工程;線損率;措施
可持續發展理念在當下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得到了各行各業的貫徹和落實,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應用,注重構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電力行業發展過程中,對能源消耗較大,為了更好地實現電力企業經濟效益,加強能源節約,降低供電過程中的線損,成為電力企業發展過程中必須考慮的一個重要議題。降低線損,要加強線損管理,能夠對線損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有效解決。
輸配電及用電工程線損耗電量大致分成理論線損電量及管理線損電量。(1)理論線損電量。理論線損電量可以透過計算獲得,并且透過技術方式減少線損的電量。主要包含了變壓器本身的鐵損及銅損、輸電及配電線路損耗、電網其他電器元件耗費等。電網的形成、運轉形態、運轉方式以及運轉設施品質均與理論線損電量有關。(2)管理線損電量。管理線損電量是通過計量設施誤差引發的線損乃至因為管理不當或失誤等因素形成的線損電量,和網絡運維管理緊密相連。比如在偷電及抄表核算時由于漏抄或錯抄、錯算而引發的電能損失。可以透過強化用電管理、企業管理制度乃至員工在工作當中的規范方式予以杜絕。
2.1 設備配置不合理
目前而言,在我國許多小型偏遠所在地區,其電網的基礎設施建設上存在很大問題,設備的配置方面也缺乏合理性和科學性,這一問題尤其是體現在經濟落后的地區,例如農村。這一問題會導致設備之間不可以很好地進行配合及協調,使得輸入功率及輸出功率存在很大差距,也導致變電所在運行過程中,其自身的功能及優勢不能充分地發揮出來,同時因為線路運行過程中的長度也很大,配電系統還非常復雜,所以會進一步加大線損,進而造成嚴重的資源浪費現象。此種情況與輸配電工程搭建初期的資金和技術缺乏分不開。過去可能為盡快搭建輸配電系統,因而對于工程的標準并無統一標準。
2.2 電網結構存在不合理現象
電力企業在進行線損管理過程中,電網結構布局情況,也會對線損管理工作效果產生較大的影響。地區電網規劃過程中,供電線路路徑較長,導致供電能力下降,供電線路受到自然和人為因素影響較大,導致線損率較大。同時,在對電網維修過程中,維修工作未能發揮實質性效果,往往采取了“小補小修”的方式,使一直處于高負荷運行狀態下的電網出現較大能耗問題。除此之外,電網建設過程中,受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影響,電網競爭力較差,地方電網交叉供電情況較為普遍,對電力資源利用效率相對較低,導致了能源的大量消耗。
3.1 創建完善的電網管理制度
對于優化電網系統而言,需要不斷使用新型的輸配電設施,持續提升用電的安全性。為了不斷減少理論線損及管理線損,企業則需創建完善的電網管理制度,對電能表進行定期維護及檢測,提升計量的正確度。對符合狀況進行監控,謹防出現估抄、漏抄、用戶偷電的狀況,減少人為造成的線損問題。對于線損管理而言,領導需做好到頭作用,及時監控輸電線路的運行狀態,及時找出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定期審查并維護輸電線路,及時發覺輸電當中線損過高的問題,只有通過有效的措施進行補救,以便降低電量的損耗。
3.2 改善輸配電和用電工程結構布局
目前普遍存在的問題是輸配電和用電工程結構布局不合理,有些區域的布局遠遠落后,不能滿足現代用電需要。只有全面改造調整整體布局結構模式,才能進一步優化輸配電和用電工程,提升用電安全和效率。要做好布點設計,通過對布點的測量,實現整體輸配電和用電工程結構性調整,控制電流電壓是關鍵,更是保證線路和工程能夠正常運轉的基礎,能夠大大的降低線損情況。縮短輸配電和用電工程運送距離,消除那些復雜而不安全的迂回供電和環形供電,使輸配電和用電工程更加高質高效。
3.3 做好輸配電和用電工程的網絡改造
日常作業中,需要不斷強化對設備的檢修,要充分了解輸配電和用電工程實際情況進行有效作業,使輸配電和用電工程能夠在一定時間段內得到有效更新,形成持續發揮功能的作用。日常檢修工作中,要對輸配電和用電工程線路、絕緣體、器材進行檢查,特別是有些易老化和變性的問題進行把握,充分避免出現漏電、損耗的現象,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提高輸配電和用電工程整體工作效率和用電安全。有些設備需要及時進行改造升級,特別是輸配電和用電工程網絡重要的設備,通過改造,把節能型變壓器和復合線路進行推廣應用,有效控制好輸配電和用電工程能耗。
3.4 加強電網現狀監控,對電力負荷進行有效預測
線損管理工作過程中,電網現狀的監控以及電力負荷的預測,對于提升線損管理工作效果和水平來說,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在這一過程中,電力企業要加強對自身管理區域的電網線損情況進行分析,能夠設身處地的進行調查,將理論線損與實際線損情況進行有效對比,結合數據分析,制定相應的線損管理對策。同時,線損管理過程中,要加強對線損率的有效計算,結合電力負荷情況,對線損管理過程中的薄弱環節進行改善。
電能作為一種清潔且可再生的能源在現代社會中已越來越重要,因此該如何充分利用此能源并降低其不必要的損耗是輸配電工程中不得不考慮的問題。提高電能利用率,降低線損是一個可行的方法。所以我們應該要不斷創新電的輸配技術,提高輸配電的運行水平,降低線損,最大程度的提高電網的輸出功率,提高電能利用效率。
[1]劉建慶.輸配電和用電工程線損管理要點分析[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6,08:200.
[2]張勇,張淼.輸配電及用電工程中線損管理的要點之我見[J].科技與企業,2016,0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