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睿
上海理工大學管理學院
淺析手機代工企業生產競爭力提升策略
張 睿
上海理工大學管理學院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在我國經濟發展中制造業是非常重要的部分,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制造業,是我國提升綜合國力、保障國家安全、建設世界強國的必由之路。代工企業一直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中國代工企業憑借著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廉價的勞動力資源,加入到由國際跨國公司所構建的全球產業鏈的代工組裝環節中,實現了自我經濟的飛速增長,因此進一步加強對其的研究非常有必要。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手機代工企業生產競爭力提升策略。
代工企業;生產競爭力;提升策略
代工生產(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OEM),英文直譯是指“原始設備制造商”;其基本的合作模式是,擁有技術、品牌或市場渠道等優勢的委托方通過合同約定,委托具有產能優勢的生產商完成產品的制造,并在貼上委托方的品牌商標后由其負責銷售。這也就是我們所熟悉的貼牌、代工生產合作模式,如在富士康與蘋果公司的合作中,蘋果手機的技術、品牌與市場歸蘋果公司,富士康只負責生產。
由于OEM制度安排能夠高效整合參與各方的資源、充分發揮各自的比較優勢,實現共贏,具有很強的生命力與競爭力,因此其在服裝行業以及后起的鞋類、IT、家電、汽車配件、玩具、信息技術、通信技術、日化等行業都取得了巨大的發展。國內很多知名企業也是靠OEM方式進入市場,如格蘭仕公司在1996年選擇擁有品牌實力的跨國公司作為OEM合作伙伴,進軍國際市場并最終成為全球微波爐產銷規模最大的企業。
從官網信息來看,中天信成立于1992年,公司員工人數近3000人,占地面積達30000平方米,固定資產達2億元,公司股東超強健電子有限公司和中瀚科技有限公司皆為香港注冊企業。中天信以OEM手機代工為主業,客戶包括華為、中興、錘子等國內知名手機品牌。產品出口到歐、美、南美、中東、新加坡及我國的港、澳、臺等7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產量達500萬部。2015年12月26日,中天信正式宣布破產倒閉,人們開始更為關注手機代工企業的發展。
事實上,華為、中興、小米、錘子等國產手機品牌崛起,曾給國內手機代工企業帶來不少紅利,前兩三年,許多一線代工廠企業通過擴大產能來滿足增長的訂單需求。
工廠訂單面臨從長線到短線,從短線到加急的境況,運營成本進一步加大,而利潤卻不見長,長期資金壓力只能依靠貸款或者拖欠工人工資以及下游供應商款項來轉移。大量品牌廠商的轉移也從側面折射出,國內制造業面臨轉型升級的重要階段,因此進一步加強對其的研究非常有必要。
3.1 大規模定制視角下的優化
大規模定制生產的策略在于:一是在進行產品設計時,要融人模塊化設計思想,采用標準化的模塊、零部件,減少定制模塊;二是在制造過程中,盡可能地推遲定制活動開始的時間,在定制活動開始之前盡量采用標準化生產作業。模塊化設計是指把產品的結構設計成許多相互獨立的模塊,各模塊可以容易地將生產出來的部分產品進行自由組裝,由此形成不同形式的產品。因此,模塊化思想可以充分利用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的效用,兼顧產品的多樣性的同時又可以保證零部件的標準化要求。
3.2 引進人才
有兩種方式:一種方式是直接引入企業內。需要全面評價該人才,以考量他們與組織是否能互相適應,使他們被引入組織以后能真正融入組織,充分發揮其作用。另一種方式是遠程使用人才,這種方式的考量是認為人才在熟悉的環境中可以發揮出更大作用。譬如,現在我國許多企業到發達國家建立研究中心,雇傭當地的科技人才在研究中心工作,為國內企業進行所需的新產品開發。引進人才是企業快速提高技術創新能力的捷徑。但是引進人才也有一個與企業組織融合的過程,如果融合不成功,那么引進專家的知識就不能有效發揮其作用,該人才能帶來的創新能力的提高就會受到嚴重影響。
3.3 收購兼并
從技術角度來說,收購兼并對增強企業的技術研發實力和應用效果具有很好的作用。這一戰略的積極作用表現在多方面:首先,收購兼并能使企業迅速獲得技術,節約時間;其次,兼并另一個企業可全盤獲得其人才隊伍及成熟的文化制度;再次,可以繞開發達國家對先進技術出口的限制,通過股權交易取得國外企業先進技術;最后,在提升自身技術競爭力的同時,又可減少潛在的競爭對手。但是,收購兼并這條路徑也存在一定的困難。由于收購兼并的對象往往是發達國家的先進企業,在兼并完成以后,收購方將會面臨民族文化以及企業文化之間的差異與沖突,不容易對收購對象進行有效的管理。
3.4 創新網絡
企業創新網絡是指,在一定范圍內,企業與科研機構、政府、企業等機構形成的相對穩定的、能夠激發或促進創新的創新聯盟。創新網絡既可以規避高額的市場交易費用又可以避免較高的組織成本,是解決創新問題的一個理想的模式。
創新網絡的優勢能從以下幾個方面體現:第一,創新網絡能擴大企業的活動范圍,使企業在不同的技術能力之間獲得協同,企業的能力可能獲得很大的增強。第二,在合作協議下創新的高成本和風險由各行為主體共同承擔,創新的成本和風險得到分擔。第三,創新網絡可強化技術學習效應,企業可以在學習與合作創新過程中獲得合作伙伴的經驗性知識和技能。第四,創新網絡具有效率效應,能促進大、小企業的深度合作,使單個企業的資源優勢與其后創造的網絡優勢聯系起來。第五,許多技術開發是復雜的,創新網絡為處理復雜性技術提供一種有效的組織形式。
總之,我國手機代工業在轉變的過程中也面臨著不少問題,因此為了提升代工企業生產競爭力,需要進一步加強對其的研究。本文分析了代工企業生產競爭力提升策略,以期提供一些借鑒。
[1]王芳,胡峰.網絡能力對代工企業技術創新的影響機制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5,23:25-29+35
[2]馬騰.電子產品代工企業精益生產的研究應用[J].企業技術開發,2016,01:26-27+76.
[3]龔鋒,曾愛玲.我國代工企業的功能升級:基于模塊化的二重性[J].管理世界,2016,01:184-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