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肇 鑫 2.呂義杰
1.身份證210114198805223017 2.身份證210282198809126611
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結構的施工技術分析
1.肇 鑫 2.呂義杰
1.身份證210114198805223017 2.身份證210282198809126611
現如今,土木建筑工程迅速發展,其有給水排水和防護的重要作用,為社會建筑恒業的良好發展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土木建筑的質量直接關系到建筑使用者的人身安全,對人類的生活、生產等影響巨大。也正因如此,人們對土木工程的質量及施工技術格外關注。混凝土是土木建筑中的重要材料,其施工技術對工程的整體質量有著決定性影響。本文就土木建筑的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研究展開論述,以便對土木建筑整體質量的保障。
土木工程;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
1.1 混凝土的模板、鋼筋施工技術
在立模時,要以頂基中心為參考,立模邊線應通過水平儀超平掛線的方式來確定,這樣才能使得模板的垂直度和水平度達到要求。應該按照由內模板到外模板的安裝順序來施工,使用螺栓將內外兩層鏈接起來并安裝拉螺桿,最后固定縱向鋼筋并確保連接質量達到標準。在立模完成之后還要進行測試以確保模板、鋼筋的安裝符合要求。
1.2 混凝土的配比施工技術
對于土木工程建筑來說,混凝土的配制需要嚴格按照比例進行,將水泥、砂石及摻和料等混合一定比例的水進行攪拌。不同的建筑施工對混凝土的配制要求不同,配合比也不同。配合比必須基于多次試驗來確定,從而保證用量的科學準確。如果在配制過程中,砂石的含水量與實際要求的配合比之間存在一定的誤差,還是需要測定相應的攪拌用量。
1.3 混凝土的攪拌施工技術
在攪拌的過程中,材料用量、攪拌時間、投料順序等的不同,都會對混凝土的質量產生影響,必須秉承適量原則,保證混凝土在最短時間內攪拌均勻。要確定合理科學的攪拌制度,對投料用量、攪拌時間、投料順序等進行嚴格的規定。在攪拌過程中,砂漿的流失情況對于混凝土的質量會產生重要影響,應該嚴格控制砂漿的流失,并在投放過程中充分考慮配合比。
1.4 混凝土的澆筑施工技術
在混凝土澆筑之前一定要對模板進行檢查,確保模板上沒有任何凹凸不平的地方才能進行澆筑。在澆筑時,要保持澆筑的連續性,均勻、密實的澆筑,在上一層開始凝固之前完成下一層的澆筑,不然就會出現混凝土分層現象,這會大大降低建筑的強度。
1.5 混凝土的振搗施工技術
一般在澆筑完成之后,還要進行混凝土的再密實工作,也就是混凝土振搗。混凝土振搗應從混凝土的腳坡、坡中部以及坡頂三處進行振搗。振搗棒要插入足夠的深度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一般在下層混凝土50mm以上為好。振搗時要求快速插入、緩速拔除。
1.6 混凝土的養護施工技術
在養護方法上,要根據不同的情況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養護,在剛剛澆筑完成時一般采用蓄水池養護的方法,而在澆筑完成一段時間后只需要在周圍灑水保證混凝土周邊潮濕就行了,對于面積很大的澆筑體就需要采用合適的養護劑來養護了。
2.1 對混凝土結構的材料控制
材料堆放問題往往不被重視,從而導致了許多材料的浪費和工程延時。特別是在施工期長的時候,水泥這類材料是不能淋雨的,所以在施工時應當放到倉庫或者建立大棚來保護。砂石等顆粒較細的材料可以淋雨,但是這類材料吸水性較強,淋雨后水分不能透過材料流出,因此應當在堆放這類材料的地方設置坡度,讓水分能夠通過自身重力流出。在保存這些材料時一定要特別注意,如果石子表面水分過多,會使得材料表面過于光滑而不能和水泥砂石充分混合,也將導致混凝土的強度降低。
2.2 對混凝土結構的約束力控制
為了降低混凝土約束力,可以降低混凝土內溫度應力。可通過暖棚法、蓄水法等,有效保溫,使材料外部溫度始終維持在穩定狀態,從而合理控制材料內外部溫差,降低混凝土內溫度應力和約束力。此外,還可通過設置滑動層來削弱外部地基具備的約束力,降低混凝土澆筑厚度。
2.3 對混凝土結構的溫度控制
所謂的溫度應力就是指由于溫度的變化使混凝土結構產生伸縮現象,而混凝土內部又會對這種伸縮現象加以限制,由此構成了溫度應力,若是不做任何處理會對混凝土結構造成破壞。而對于混凝土結構的溫度應力控制則體現在水泥的用量、混凝土的澆筑兩方面上。前者是指水泥摻入混凝土之后會釋放熱量,而混凝土結構本身則會阻擋逸散的熱量,無處釋放的熱量會提升混凝土的溫度,從而造成溫度應力。而這種情況下溫度應力的控制卻很簡單,即減少水泥的用量,將其控制在合理范圍內即可。后者是指在控制在澆筑過程中產生的溫度應力,主要控制因為天氣原因的高溫帶來的應力,因此要避開高溫的澆筑條件,必要時采取有效的降溫措施。
2.4 對混凝土結構的裂縫控制
混凝土在使用中經常會出現裂縫,嚴重影響著混凝土結構的性能和工程安全。現在工程中抗裂技術的已經很成熟了,一般在混凝土的配備上進行裂縫的控制。在混凝土配制中加入適量的添加己是常用方法,主要是針對混凝土的自縮現象而言,加入添加劑可有效改變混凝土的自縮數值,進一步控制混凝土裂縫,但需要注意的一點就是添加劑種類的選取和添加劑添加的操作規范,必須嚴格按照規程行事,在適當的時機加入;同時,有機纖維材料也是添加的重點,但它們不是作為添加劑加入,而是作為增強材料使用,目的是通過這幾種材料提升混凝土的整體抗拉水平,而混凝土抗拉能力提升也就意味著裂縫的減少;第三種方法不需要添加任何東西,但需要科學地對混凝土的配制比例進行區分,因為不同配比的混凝土在性能上也會有所差異,所以需要專業人員對此進行計算,并進行設計和驗證,保證混凝土的性能能夠達到最佳。
總之,土木建筑的混凝土結構施工中,只有合理利用混凝土結構的施工技術,不斷改善混凝土質量,才能實現土木建筑整體施工水平的提升,延長土木工程的后期使用壽命,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為經濟的穩定發展提供可靠保障。
[1]王亞蘭.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術探討[J].住宅與房地產,2017,03:226.
[2]韓巧平.土木建筑中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探討[J].山西建筑,2017,04:127-129.
[3]馬凱.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結構的施工技術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7,02:497.
[4]車行.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結構的施工技術探究[J].江西建材,2017,0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