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嘉軒
哈爾濱工業大學
歐洲杯的舉辦對法國經濟的影響及對中國的啟示
崔嘉軒
哈爾濱工業大學
本屆法國歐洲杯的舉辦也有著獨特的經濟政治背景,這些獨特的政治經濟背景給此次歐洲杯的舉辦帶來了一定的影響,既有積極的影響,又有消極的影響。因此在提出對策建議之前首先對歐洲杯的舉辦對東道國經濟的影響進行分析,積極影響包括取得收入、吸引投資、促進第三產業發展、促進就業等,相對應地,消極影響則有社會秩序混亂對經濟的破壞作用。結合歐洲杯為經濟帶來的影響,進而得出對于中國舉辦大型體育賽事的啟示,對應地提出政策建議,這也是研究的最后落腳點和現實意義所在。
直接收入;投資;軟實力;旅游經濟
歐洲杯的舉辦為法國帶來的直接經濟效益即為取得直接收入。隨著體育與經濟的關系越來越密切,電視轉播權收入和門票收入已經成為東道國從歐洲杯取得直接收入的最主要兩大來源。本屆法國歐洲杯對賽制進行了調整和改進,比賽場次增加,這直接導致了商業開發收入、門票和電視轉播權的體量增加。
承辦大型體育賽事需要耗費大量的財力物力,但若在此過程中善于運用贊助商的力量,則能起到節約開支并吸引投資的兩全作用。此次法國在歐洲杯舉辦前采取了積極的招商政策,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知名品牌前來贊助。這些贊助商包括美國的阿迪達斯、可口可樂、麥當勞,中國的海信、創維,韓國的現代汽車集團、起亞集團,土耳其航空等等,這些贊助商的投資用于建設體育場館以及實況轉播等等。歐債危機尚未消除,贊助商的贊助幫法國政府分擔了大部分的承辦費用,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法國政府的財政負擔。
對于狂熱的球迷來說,親臨現場觀看比賽無疑是十分愜意的享受,因此每逢世界杯、歐洲杯等大型足球賽事都會有來自五湖四海的球迷來到東道國觀看比賽。更甚以往,通過歐洲杯向全世界展現獨特的人文特色、悠久的歷史文化和別具一格的城市形象,吸引潛在的游客到此消費,也是法國舉辦本屆歐洲杯的目的之一。法國第三產業發達,其中旅游業作為法國的支柱產業之一,長期以來對國內生產總值(GDP)做出著巨大貢獻。
雖然本屆歐洲杯已經成功落幕,但是舉辦過程并非一帆風順。法國政府擬修改勞動法以激活法國僵化的勞動力市場,但工會認為新勞動法對工人不利,有偏袒雇主之嫌,是損害勞工利益的舉措,因此發起了多次大規模罷工。除了嚴峻的形勢以外,從2015年11月到2016年全年法國發生了多起恐怖襲擊事件,對全國居民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負面影響。此外,難民問題也使沖突和騷亂頻發,加劇了社會的不穩定。
自法國歐洲杯落幕,“歐洲杯魔咒”一詞頻頻出現在各大媒體。“歐洲杯魔咒”指在歐洲杯期間股票市場A股下跌的現象[1]。在過去歷屆歐洲杯的舉辦期間,發生過程度或大或小的A股下跌情況。一般認為,股票市場產生此種波動是由于在大型世界性足球賽事期間人們將大量資金投入彩票市場,即人們通常所說的賭球行為。資本從股票市場流入彩票市場本是正?,F象,但是大量資本大規模流動致使全球股票市場出現波動,這不利于金融市場的穩定,也會產生誤導投資、影響金融秩序等后果。
建設比賽場館是舉辦大型體育賽事的必要前提尤其是歐洲杯這類大型體育賽事,一般需要建設大型體育場館滿足舉辦賽事和觀看的需求。但是無論是奧運會、世界杯還是歐洲杯,專門為大型體育賽事而建設的大型體育場館在賽后的使用率相對較低,閑置率大,造成了資源浪費。這是因為大型體育館的設計和建設以舉行大型體育賽事為目的,用途單一,而大型體育賽事具有周期性和即逝性,這也是大型體育場館建設不可規避的結構性障礙[2]。
2015年北京攜手張家口申奧成功,2022年冬奧會將在中國的北京和張家口舉辦。此前中國已經有了舉辦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成功經驗,目前各方面正在緊張有序地籌備冬奧會,法國歐洲杯剛剛成功落幕,因此本屆法國歐洲杯的舉辦對于我們來說也有著諸多借鑒意義。
3.1.1 制定合理宏觀政策促進經濟騰飛
本屆法國歐洲杯是法國發展經濟的一個良好時機,為法國經濟注入了一絲活力,被許多學者稱為法國經濟的一場“及時雨”。而法國社會各界也都巧妙地利用了這次機遇,在刺激消費、拉動需求以及促進就業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歐洲杯成了經濟增速緩慢、國民經濟疲軟時期的提速器。
此時距離2022年北京冬奧會開幕還有6年的籌備時間,在這6年里中國應該合理規劃比賽場館,建設新的交通線路,而比賽場館和交通線路修建這類大型工程需要投入相當的財力物力,中國應吸收法國的成功經驗,廣泛吸引國外資本來我國進行直接投資,利用贊助商的力量分擔我國的財政負擔,此外還應合理利用民間資本將強基礎設施建設。在政府的宏觀調控下最大程度地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妥善安排利用資源,促進資源優化配置,力求達到邊際效益最大。
自2014年開始,中國眾多小微企業面臨生存困境,東南沿海地區大量小微企業倒閉。此次冬奧會籌備期間,中國政府應重視小微企業的作用,出臺積極的政策扶持小微企業,如生產各種賽事用品等,充分發揮小微企業在該方面的優勢。此舉不僅可以振興小微企業,還能拉動內需,促進消費,更能提供大量的就業崗位,尤其能為中低文化水平人群提供就業機會,緩解我國嚴峻的就業形勢。
3.1.2 改進賽制吸引更多觀眾
歐洲杯在足球領域的影響力僅次于世界杯,是僅次于奧運會和世界杯的世界第三大體育賽事,收視率也緊隨其后,因此每屆歐洲杯東道國都使出各自的招數吸引更多的電視觀眾,以創造更多的電視轉播收益。以中國市場為例,過去的歐洲杯一直在中國刷新著收視高潮。
本屆法國歐洲杯的一大創舉是改進了賽制,首次有24支球隊參與,達到了歷屆以來最多。球隊的增加帶來了比賽的增加,比往屆增加了22場,其中有9場恰逢北京時間21:00晚間黃金時間段進行。根據CSM媒介研究數據:2016年歐洲杯在中國共吸引了4.24億的電視觀眾,在中國的最高收視率達到3.15%,平均收視率接近1.5%。
數據來源:CSM
3.1.3 發揮文化優勢促進經濟發展
中國擁有著五千年的燦爛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對于中國來說,2008年北京奧運會給了中國向全世界宣傳中華文化的機會,而即將到來的2022年冬奧會也為我中國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平臺。我們應廣泛利用大眾傳媒,在此期間深度宣傳中國的傳統文化,讓世界其他民族更加了解中國的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不僅有利于吸引五湖四海的游客到中國旅游,發展中國的旅游經濟,更有利于增強中國的文化軟實力,以文化帶動經濟發展,提升中國的國際形象,增強中國的國際影響力。從長遠來看,這也是發展第三產業、促進產業結構升級的良好舉措。
3.1.4 合理規劃建設比賽場館
此次法國為舉辦歐洲杯進行了大規模的場館新建和翻修工程,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由于場館規劃的結構性障礙,致使賽后比賽場館的利用率低下,不可避免地造成了資源浪費。
中國也早已開始籌備比賽場館的修建工作。吸取法國的教訓,中國應該從節能減排和低碳經濟的角度進行體育場館的修建,盡量降低場館的運營成本和能源消耗,力求環保。
3.1.5 舉辦低碳環保運動會
中國正處于經濟飛速發展時期,但是經濟的快速發展帶來了環境惡化、空氣質量嚴重下降的后果。當前低碳經濟已經成為社會熱點,而在舉辦大型體育賽事的過程中也應注重低碳環保。在法國歐洲杯的舉辦過程中,比賽場館、交通工具產生了大量的能耗。我國在設計場館和完善交通道路的過程中應本著低碳原則,降低能耗。同時也應引導觀眾和游客妥善處理垃圾,否則大量的能耗和垃圾將會成為影響經濟發展的重要不利因素,降低經濟發展效率,不利于經濟的良性發展。
縱觀海信在法國歐洲杯期間的表現,不難總結出以下幾點經驗:
1.嚴把質量關,將產品做到極致。海信是一個相對來說比較低調的品牌,對自身產品的質量要求很高,但是在廣告和宣傳方面投入相對較少,這也就導致了海信電視銷量國內第一,世界第三,卻缺少“明星電器”光環的現象。也正是因為過硬的產品質量,才能使海信在歐洲杯期間的廣告效應極高,很快吸引了全球的目光。
2.順應形勢,靈活改變營銷策略。中國廣告法明確規定不能使用“中國第一”等廣告語,但是海信在籌備歐洲杯廣告期間發現法國法律并未有相關規定,且其他國家贊助商的廣告語新穎、大膽,于是海信及時調整原以策劃完備的廣告語,大膽使用了在中國不可能使用的廣告語,打出了“中國第一,世界第三”的響亮標語,向世界展示自身的產品優勢。
3.敢于做“第一個”。在歐洲杯歷史上從無中國贊助商,海信是第一個。作為老牌國企,海信敢于成為首個出現在歐洲杯賽場的中國品牌,本身就是一次偉大的嘗試,是有利于企業發展的一次有益探索。事實證明這是一次有益的探索,海信的廣告效應僅次于Orange,位列第二。
由于觀看比賽對于電視的清晰度、尺寸要求較多,因此每屆歐洲杯都會帶來一陣“彩電熱”。在今年的歐洲杯中,除了海信積極深入賽場創造廣告效應外,創維、康佳等品牌也抓住了歐洲杯這個時機,積極改進電視質量,設計更加適合觀看比賽的彩電,因此,這些品牌在2016年夏季也迎來了一個銷售高潮,不僅面對國內市場,物美價廉的彩電還遠銷國外,也是一次成功的嘗試和體驗。
對于中國的小企業來說,大型體育賽事的舉辦也是難得的機遇。無論是此前的南非世界杯,還是近來的法國歐洲杯,亦或是在中國舉辦的恒大杯足球賽,中國的小企業都用“中國制造“的方式參與到賽事之中。不論何種體育比賽都需要大量的賽事用品,尤其是大型體育賽事,每逢此時便有大量訂單去向中國東南沿海地區的小企業。
中國改革開放已有將近40年,40年來改革開放的深度和廣度正在不斷加深和擴大。而隨著中國加入WTO,我國的“引進來,走出去”政策正在得到實施。當前的國內國際政治經濟環境為中國品牌國際化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平臺,現在正式中國品牌走向世界的歷史性時刻。此次海信和阿迪達斯、麥當勞、可口可樂等9個世界一線大牌聯合上演品牌大戲,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意味著中國品牌的國際化進入了更高的層次,給了國人極大地信心。這也啟示中國的其他企業應及時抓住機遇,在反復錘煉自身產品質量的過程中積極走向世界舞臺,推動品牌的國際化進程,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本文主要研究第15屆法國歐洲杯的舉辦背景,對法國經濟的積極影響、消極影響及對中國的啟示。證明了法國歐洲杯的舉辦雖然存在不足之處但是對于法國經濟來說有諸多積極經濟意義,也探討了中國政府該如何借鑒法國的成功經驗來利用大型體育賽事促進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的企業如何抓住發展機遇走向世界。
[1]侯雋.烏克蘭豪賭歐洲杯[J].中國經濟周刊,2012,(23):70-71.
[2]孫成林,陳元欣,張波.21世紀以來歐洲國家體育場館建設發展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16,(01):1-9.
崔嘉軒,(1993 05 01)女,河北省唐山市,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國際貿易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