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美萍
江西九江國家糧食儲備庫
關于糧食企業商品損耗會計處理的思考
周美萍
江西九江國家糧食儲備庫
隨著社會經濟快速發展,我國糧食企業經營糧食的類型不斷增加,這給企業庫存糧食發生損耗的會計處理工作增加了難度,本文就我國糧食企業經營類型入手,對財務處理使用的會計科目、審批程序和糧食損耗會計處理方法展開分析,淺談幾點看法供探討。
糧食企業;商品損耗;會計處理
糧食的類型眾多,但是無論何種類型的糧食都會在收購、存儲和銷售環節受到自然以及認為因素的影響,糧食的數量或者質量會有所減少和下降,出現糧食損耗。通常情況下,糧食損耗分為兩類,定額損耗和超定額損耗,前者是在國家核定損耗標準內的糧食損耗,后者是則是超過這個標準的糧食損耗。
要想科學合理的探究如何針對不同類型的糧食選用合適的會計處理辦法,就必須明確糧食企業經營的業務范圍,進而才能更好的對糧油經營類型進行分析,最終做到有效的糧食企業與商品損耗相關的會計處理研究。
目前,我國糧食企業糧食經營的類型主要有兩種,自營糧油和代購、代儲糧油,前者指的是企業擁有所有權的糧油,其是在企業利用自身資金購買或者利用負債資金收買得來的糧油商品,有小麥、大豆、稻谷和油脂等;后者指的是企業對部分糧油進行管理工作,針對這部分糧食商品企業沒有所有權,但是在管理權的職責下必須承擔好相應的管理職責。
第一,針對定額糧食損耗就之間按照賬面上的成本價值數額,將其歸為“營業費用—商品損耗”類進行常規處理。第二,針對超定額糧食損耗最重要的是要分清楚損耗的原因,明確劃分損耗責任。如果是人為原因造成的,則全部由當事人負責照價負責部分或者全部賠償,并將其歸為“其他應收款”科目進行會計處理;如果是非人為的其他原因,則將其列入“待處理財產損益—待處理流動資產損益”科目進行會計處理。所有損耗在上報上級主管部門和國資部門經過審批后,在獲得批準的情況下列入“營業費用—商品損耗”科目進行會計處理[1]。第三,糧油儲存過程中,會因為一些整理活動,比如通風或者整曬減少糧食商品的水分和雜質,進而引起數量減少、質量上升的狀態,這種情況被稱為水雜減量。當企業處理的水雜減量糧食數量超萬斤時,則嚴格按照相關規定向上級主管部門和國資部門提出詳細的申請報告,并將糧食整曬和通風處理的事項的原始記錄附予其中,通過批準后才能對其進行會計處理。
對于儲備糧油,通常不提取保管定額損耗準備,如果在合理范圍內發生儲備糧油損耗,常用的方式是通過購進補庫來填補損耗數量,但是當糧油的實際損耗數量超過了正常損耗數量時,就將超出部分在“待處理財產損耗—待處理流動資產損耗”科目欄中做好記錄,再按相關會計規定進行處理。其中關鍵的是要保證儲備糧油的賬面數量和成本的不變,則關于進夠補庫產生的費用要記入“營業費用—商品損耗”科目欄中。
有關糧食業務會計核算的規定中曾明確要求,糧食企業要嚴格按照國家規定的保管糧油損耗比例以及商品糧油庫存的總額預算出糧油數量損耗和相關的會計管理費用,通常情況下預算實踐都是定期的每季或者每年。當一個獨立的存放單位內儲存的所有糧油商品銷售完畢以后,企業會計人員以一個單位的總儲量為基礎,根據實際的損耗情況來調整現有的糧油庫存、管理費用以及糧油損耗準備等會計科目。通常情況下商品糧油儲存間的平均數量的計算方法有兩種:①整批入庫、整批出庫條件下,儲存期間的平均數量為入庫數量。②非整批入庫、整批出庫的條件下,根據每月的平均儲存量進行計算,以月為單位,用保管卡記錄,時間不足一月的按一月計算。其中月平均儲存量為期初保管卡余額與期末保管卡余額總量的50%;儲存期間的的月平均數量=沒有平均儲存量之和/整個保管期內的月數;各月平均儲存量之和=期初保管卡余額的50%+期末保管卡余額的50%+保管期間各月保管卡余額。
一般情況都是在存貨跌價準備科目下設置“糧油損耗準備”科目,用以核算儲存環節中預算數量損耗準備[2]。當糧食企業的一個獨立存放單位內儲存的糧油商品銷售完畢以后,會計處理方法如下:
①整個存放和銷售期間糧油的實際損耗與計提的糧油損耗等量時,可用計提的損耗準備直接沖減“商品糧油”科目內的損耗金額與數量;②整個存放和銷售期間糧油的實際損耗小于已計提的糧油損耗準備時,可采用①的方式進行會計處理,同時將不足損耗準備的金額沖減相關管理費用;③整個存放和銷售期間糧油的實際損耗超過已計提的糧油損耗準備時,在進行①的操作時,還要講超過損耗準備金額的部分在“待處理財產損益—待處理流動資金損益—糧油損耗”科目欄內做好記錄,以便會計處理。
保管糧油損失指的是因責任事故或者自然災害引起的糧油短缺損失、糧油損毀,其中包括了所有損失的糧油本身價值、糧油變質、霉爛部分的損失、在整理和搶救糧油過程中產生的一切費用。關于保管糧油商品非正常損失不能歸于企業的正常費用,因為其不屬于企業的正常支出,一般情況下我們都是將損失數量以及用對應的庫存均價計算出的損失價值列入“待處理財產損溢—待處理流動資產損溢—糧油損耗”科目欄。經過審批后的,用非正常糧油損失的價值與后期清理糧油商品所有支出費用的總和,除去可收回的保險賠償、過失人賠償以及糧油殘料價值等,得算出剩余的凈損失,記入企業的營業外支出。針對儲備糧油管理中進購補庫中超過儲備糧油庫存價格的部分,要記入企業營業外支出。還有一類就是政策性糧油的非正常損失,這類商品損耗的會計處理必須上報有關業務部門獲審批,具體來說就是企業根據自身的管理權限,在經過董事會或者股東大會等決議批準后再儲存期期末結賬前完成會計處理。
總而言之,糧食企業無法避免糧食在收購、運輸、存儲過程中受到自然和人為因素的影響出現損耗情況,企業財務管理工作人員要在國家會計條例的范圍內加強對糧食行業商品損耗的會計處理工作讓其更加規范化、透明化和高效化,嚴格把握定額和超定額的界限,分清楚出現損耗的原因,以便選擇正確合理的會計科目進行處理。
[1]孫淑影.糧食倉儲企業儲糧損耗的成因及對策[J].商品與質量,2016(31).
[2]蔣賢臣.淺議國有糧食企業糧食損耗的會計處理[J].中國糧食經濟,2010(5):5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