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靜
三門峽市環境監測站
生物監測及其在環境監測中的應用
曹 靜
三門峽市環境監測站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民經濟逐年遞增,在推動社會經濟迅猛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環境污染日趨嚴重的問題。為更好地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必須重視環保問題。環境監測的作用就是準確、全面、及時地反映環境質量現狀及未來走向,環境監測數據是環境保護、污染治理強有力的依據。當前,人類化學物使用的種類、數量增長速度驚人,傳統理化監測已無法滿足社會發展需求。為此,必須尋求更全面、更合理的監測方法,為充分體現監測對生物體的效應,人們越來越多地開始選用生物監測法,以此彌補理化監測的缺陷。生物監測是由生物學角度出發,監測、評價環境污染現狀的一項技術,本文在充分了解生物監測概況的同時,針對環境監測中生物監測的具體應用進行了探討。
生物監測;環境監測;環境污染
生態系統、生物學理論是生物監測發展的理論基礎,生物監測是指通過生物個體、種群或群落對環境污染、變化所產生的反應,監測及評價環境污染狀況。生物與其生存環境間關系密切,相互作用、相互依賴、相互影響,且持續進行物質與能量的交換。如環境被污染,生物體內將有污染物進入,且污染物在其體內逐步轉化,進而改變生態系統內各級生物指標,如生長發育狀態、生理生化等。相比理化監測,生物監測具有長期性、連續性、靈敏性、直觀性等特點,能夠全面反映環境污染狀況,能夠更為直觀地將污染物作用于生物體的效應展現出來,能夠將污染物的綜合效應真實地反映出來,為整體控制污染物提供可靠依據。
在環境監測中,生物監測具有極為廣泛的使用范圍,整體來說,主要用于環境污染狀況的監測與評價,能夠將污染物對生物或人體的綜合效應真實、有效地反映出來,并揭示環境污染的危害性,實現生態環境持續、健康發展。為此,本文以不同環境介質為劃分標準,由大氣、水及土壤三方面入手,對生物監測的應用進行了簡要的分析。
植物、動物及微生物是大氣污染生物監測的主要構成部分,其中植物監測應用最多,且技術較為成熟。本文以植物監測為對象進行探討。選取3種指示植物,具體如下:
(1)高等植物。當前城市大氣監測主要以高等植物為指示生物。于大氣污染來講,大多數植物的反應都較為敏感,如植物葉尖因氟氣(Cl2)逐漸由綠變黃,或葉面因光化學煙霧產生橫穿整個葉面的一道壞死帶等。現階段,針對大氣污染物的不同,所選用的指示植物也不盡相同。如Patrick與Farmer通過樹皮對大氣環境內鉛的同位素進行監測,效果顯著。
(2)地衣及蘚苔。在大氣環境污染監測中,最佳監測器的代表是地衣與蘚苔,當大氣內存有一定量毒物,就會對其地衣、蘚苔生長造成嚴重危害。如導致地衣滅光僅需年均0.015~0.105μg.L-1二氧化硫即可。在城市工業化高速發展的今天,與市區中心距離越近,地衣的類型也會逐步減少。通常情況下污染程度較重的區域,僅生存的地衣只有殼狀類型。而污染程度較輕的區域,則會出現枝狀地衣,隨著污染減弱,地衣種類也逐步由枝狀轉變為葉狀。
(1)土壤動物監測。Reinecke等研究發現,蚯蚓體內進入土壤重金屬鉛含量后,利用食物鏈關系,被鼩鼱吃掉進入其體內,則成為土壤重金屬鉛污染監測的指示生物。經大量實踐證明,在煤礦等地方取樣監測,對土壤動物生存來講,重金屬污染影響較為顯著,隨著污染程度的不斷加深,土壤動物群落的數量、類型將逐步減少。
(2)指示植物監測。作為植物成長的載體,土壤被污染后,其指示植物也會隨之產生一定變化。針對鹽土沼澤汞污染,海馬齒莧根莖葉都可起到良好監測效果。
(3)土壤微生物監測。在土壤生物體系內,土壤微生物起著關鍵性的作用。通過評價土壤微生物,能夠充分了解土壤的質量情況。目前用于土壤生物監測的微生物指標較多,主要為微生物量、土壤呼吸、微生物群落結構等。
水生態系統涵蓋量大水生動植物,其系統的任何改變都會對水生生物的數量、種群造成嚴重影響。目前,在水環境監測中常見的生物監測主要包含3類,具體如下:
(1)生物群落監測法。指示生物法、污水生物系統法等都是最為重要的水環境生物群落監測方法,該方法在選擇指示物種時范圍較廣,也可選擇具有較大運動范圍的指示物種,進行水環境現狀的監測。如Kingsford等通過航空監測方式,利用河流附近水鳥的分布情況及數量變化等因素,對濕地、河流周邊環境情況進行監測、評價。
(2)葉綠素a測定法。作為水體有機物的重要成分,葉綠素對浮游生物的生存意義重大。利用葉綠素a測定法,能夠對浮游生物的數量、產量等信息進行監測與掌握。為此,在水體富營養化監測時通過該測定法更為直接、明了。
(3)微生物監測法。水環境污染監測與土壤污染監測都可選取微生物監測法,通過微生物群落改變情況,來監測環境污染程度,一般用于監測水體細菌或大腸桿菌等。
綜上所述,在環境科學日益完善的今天,在實用性、代表性及綜合性等方面生物監測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更進一步擴展其應用范圍,越來越適應環境問題的多變性,更為環境監測提供了真實、精確、有效的數據。這對我國生物監測,乃至世界生物監測事業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但伴隨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更多新問題還需我們不斷研究、不斷處理。必須緊跟時代的步伐,進一步發展及完善生物監測體系,才能在環境保護、生態可持續發展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才有利于人與生態環境的和諧發展。
[1]Bernd Markert,王美娥,Simone Wünschmann,陳衛平 .環境質量評價中的生物指示與生物監測[J].生態學報.2013(01)
[2]徐東炯,張詠,徐恒省,陳橋,牛志春,黃娟.水環境生物監測的發展方向與核心技術[J].環境監控與預警.2013(06)
[3]王春香,李媛媛,徐順清.生物監測及其在環境監測中的應用[J].生態毒理學報.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