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培榕
華僑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新形勢下反腐倡廉工作機制創新
莊培榕
華僑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反腐倡廉工作在十八大以來已經上升到國家發展戰略層面,已經成為國家和社會建設發展日常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黨中央級各級領導機構下定決心既要查出領導干部違法亂紀案件,也要清除發生在老百姓身邊的腐敗問題和不正之風。反腐倡廉工作時一項長期復雜的工程,必須通過制度的手段將權力關進“籠子”,形成不能腐敗的防范機制、不敢腐敗的懲戒機制以及不易腐敗的保障機制。有了反腐倡廉的頂層設計,就給具體的落地工作更大的空間,反腐倡廉的具體工作也要不斷創新。本文首先介紹了我國反腐倡廉工作的現狀以及新環境,并探討了新形勢下反腐倡廉工作的機制創新。
反腐倡廉;匿名通道;公示平臺;輿論監督
在十八大以前,全社會都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反腐敗問題并沒有上升到國家治理日常工作的主要位置。而隨著經濟發展進入轉型升級的新階段,經濟規模增長讓位于質量提升。社會和諧、區域協調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成為當下國家治理的主要任務。同時貪污腐敗及不正之風不僅影響經濟發展眾多領域的資源配置和利益分配,也對社會進步和和諧帶來巨大的消極影響。當前我國反腐倡廉工作現狀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反腐倡廉成為國家治理的主要日常工作內容。目前反腐倡廉工作的覆蓋面、查處力度以及持續性前所未有,黨中央領導團隊例行監督和公布反腐倡廉工作進展,日常反腐巡檢與專項反腐行動并舉;“老虎”和“蒼蠅”一個也不放過,上到國家部委,下到普通企業,在法規面前不分職位高低、事件大小和身份。反腐倡廉不僅是要治理黨內和政府機構內部的貪污腐敗等違法亂紀案件,更是要糾正投機鉆營、權錢交易、唯利是圖等不正之風;制度反腐的“籠子”越織越密,一些列如《關于制止豪華鋪張、提倡節約辦晚會的通知》、《黨政機關國內公務接待管理規定》的細化措施密集出臺,對易發生貪污腐敗和奢侈浪費的領域和活動加上制度的約束。
在新的經濟社會發展時期,反腐倡廉工作的政策環境、技術環境和輿論環境都發生了根本變化,反腐倡廉工作的價值也更加顯現。
在國家領導團隊以及各級政府管理者開始正視并務實地執行反腐倡廉工作的大環境下,更多人開始有機會、有目標和有期許地參與到全社會反腐倡廉的大潮中。加上互聯網和智能設備為核心的新技術應用到反腐倡廉領域后,曝光、糾正和打擊腐敗以及不正之風的效率也是前所未有的。
首先,當下反腐倡廉工作的政策環境良好。各級政府從上之下在各項反腐政策和規章約束下,將反腐倡廉具體工作落到實處,不再是表面文章,也不存在特殊化。反腐倡廉工作作為政府各部門、各環節的主要指導綱領和評價標準之一。同樣在企業和普通社會組織中存在的貪腐及不正之風也成為紀檢等相關部門日常工作的主要內容。因此目前對于任何一個個人或組織而言,開展反腐倡廉,樹新風揚正氣都具有堅實的政策和制度后盾;其次,新科技助力反腐效率大幅提升。隨著政府機構、社會組織及個人的日常活動更多地與信息通信網絡融合,行為能夠被更有效地控制和追蹤,一方面形成了腐敗和投機的技術壁壘,另一方面對于監察等機構以及個人追查和曝光貪腐等違法違規行為而言更加便利,并通過社交網絡和自媒體能夠快速傳播。最后,反腐倡廉工作對經濟社會轉型升級發展的貢獻更加突出。目前我國面臨的主要矛盾是大眾的美好生活的需求與發展的不充分、不均衡之間的矛盾。而發展的不充分和不均衡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權力在經濟領域的泛濫,不正之風橫行等。大眾對這些現象的不滿已經表現為普遍而激烈的沖突和消極情緒。
反腐倡廉工作的目標是對黨員隊伍的自救,是糾正社會風氣,樹立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行為準則和道德準則,是為了提升全民族的素養。因此在反腐倡廉的具體工作中要破立并舉,創新工作機制。
新形勢下反腐倡廉工作的機制創新應首先解決制度的頂層設計,參考西方發達國家的社會信用體系以及全生命周期的行為記錄信息系統,在我國建設全覆蓋、共享及適度公開的個人信用及行為大數據系統。尤其是對于政府部門及公務人員的而言,應通過權力分解和績效互鎖機制,形成相互制約相互監督的內生管控機制。
建立長效的群眾反腐平臺。打擊貪污腐敗和不正之風,單純依靠政府及公益組織是遠遠不夠的,必須發動全社會人民群眾,大家一起對身邊的違法違規行為說不。國家高層反腐機構應當將組織外沿擴大,吸納社會積極份子和組織進入檢查隊伍,建立快速響應的聯動工作流程和通道。同時還可以在公共社交平臺上接入信息接口,監測日常群眾輿論中的突出反饋,例如微博和微信平臺等。
建立更加貼近市場的優勝劣汰機制。成本過低以及階層固化是貪腐橫行的重要原因,許多正義能人卻被埋沒,因此在黨政機關內建立市場化的績效考核和優勝劣汰機制,能者上、庸者下、惡者罰,以系統化的考核指標決定公務人員的去留,減少內部調整和變相復職。清除貪腐和不正之風的土壤,讓更多的灰色地帶暴露在陽光下,將舞臺留給有正氣和有能力的人。
當然,全面反腐倡廉不是搞運動,而是從根本上遏制權利的泛濫,將潛規則轉變為明規則,樹立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要求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任何反腐倡廉工作創新都必須務實接地氣。
[1]張玲.十八大以來對反腐倡廉“中國方案”的探索與實踐[J].科學社會主義,2017(08)
[2]董瑛.增進人民群眾對反腐倡廉的“獲得感”研究——新形勢下反腐倡廉建設新理念新布[J].理論與改革,2017(01)
[3]郭瑋,李鴻淵.新形勢下提高反腐倡廉宣傳教育實效性的路徑研究——以上海市松江區為例[J].中共伊犁州委黨校學報,2017(05)
[4]祝全永,李義.“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與反腐倡廉建設“四維機制”的構建[J].理論導刊,2016(09)
[5]黃威威.改革與創新:反腐倡廉模式從“+互聯網”到“互聯網+”的升級[J].理論探討,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