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菁,何 姍
(西安外國語大學,西安 710128)
自媒體時代高校校園官方微信公眾平臺的使用與思考
袁 菁,何 姍
(西安外國語大學,西安 710128)
自媒體時代,微信公眾平臺發展迅速。作為宣傳工具,在校園中發揮著校園文化的傳播作用;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平臺,發揮著價值引領作用;作為學生管理工具,發揮著信息傳遞作用;作為教學平臺,發揮著知識傳播作用,但在發展過程中也遇到了諸多問題。分析高校校園官方微信公眾平臺發展過程中的問題,尋求其解決辦法,使微信公眾平臺服務于高校。
自媒體;微信公眾平臺;高校運營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手機、網絡逐漸成為人們消息來源的主要途徑,QQ、微博、微信等自媒體占領著網絡通訊的主戰場。微信作為近幾年不斷興起且易于接受和掌握的平臺,發展速度迅猛,微信公眾平臺或稱“微信公眾號”這一方便、快捷的路徑也在迅速發展,很多主流媒體、政府部門、企業、學校、社會組織等紛紛使用,并不斷探索其功能。
高校學生樂于接受新鮮事物,對于自媒體的應用最為活躍,學生組織或學生都看到了微信公眾平臺在開展工作中的積極作用,使用日益頻繁。從校級到院級、社團、年級乃至個人微信公眾平臺,猶如雨后春筍,隊伍不斷壯大。第一,微信公眾平臺準入要求不高、使用門檻較低,其申請及審核僅在七個工作日內即可完成,另外在使用方面,圖文編輯、排版及發布流程簡單,易操作,在高校中易于被學生接受,幾乎每個組織都有自己的微信公眾號。第二,高校微信平臺的使用主要有兩大類:第一類是企業版公眾號,即以組織為主體申請的公眾號,主要由校級媒體或行政機構使用,有較為嚴格的審核要求,此類公眾號發布量有所控制,文章質量較高;第二類是個人版公眾號,使用主體是組織,由于個人版公眾號較企業版申請程序更加簡單,可省去年費,因此,成為二級學院及學生組織的首選,此類公眾號是由學生運營,發布量較大,但質量偏低。第三,自微信公眾平臺廣泛使用后,出現了微信傳播指數WCI,即采用閱讀量、點贊數、發布文章數等數據,通過復雜的運算來綜合評估公眾號的影響力和質量。目前,該指標在高校中也盛行起來,學院、社團等學生組織以此指數作為參考,在新媒體工作中,吸引關注量、閱讀量的途徑,以求沖刺WCI榜單。
微信公眾平臺為高校提供了一種新穎且更加便捷的校園文化傳播載體,無論行政單位、教學單位、學生組織,都有自己的微信公眾號,而且非常活躍,一所高校內的官方微信平臺可達50個左右。表面上看,高校內的微信平臺生動活潑、圖片精美,但在其運營和發展中也存在不少問題。
2.1 急功近利,宣傳目的太強,忽略了內容和質量
高校中微信公眾號的主要作用就是校園文化宣傳,從近幾年的發展情況看,發現幾個規律。首先,隨著高校校園文化活動的不斷豐富,關于活動的宣傳也日益頻繁,微信公眾平臺作為一個便捷的宣傳途徑,成為校園文化活動宣傳的主戰場,無論活動規模大小、質量優劣,都要在后期推送新聞,毫無選擇地宣傳導致微信公眾號的宣傳目的太強,吸引力減弱。其次,為求宣傳時效性,一般微信公眾平臺上的推送優先于官方網站的推送,由于沒有系統的專業指導和審閱流程,微信公眾平臺上推送的常常是初稿,而官網推送的才是終稿,在自媒體時代,人們越來越依賴手機去獲取信息,加上閱讀、轉發較為方便,微信平臺的閱讀量一般大于官網閱讀量,導致被師生廣泛流傳的是質量偏低、錯誤較多的初稿,既影響平臺質量,又影響團隊的聲譽。
2.2 運營者的流動性對工作的銜接提出挑戰,公眾號難以突出個性和特色
由于學生的流動,校園微信公眾平臺的運營者也在隨之變化,雖然可以給校園新媒體工作注入新鮮血液,但容易出現工作銜接不當、特色難以突出的風險。由于微信公眾平臺的發展速度迅猛,多數高校仍在探索階段,注意力仍集中在依靠微信公眾號達到最大化宣傳的目的,并一味追求創新和突破,忽視了自身工作的連貫性,這樣的公眾號在高校中很常見,不但內容雜亂無章,沒有固定風格,且閱讀量不穩定。無論是當前的自媒體還是傳統媒體,在發展過程中,要創建自己的文化和特色,加強自身建設,以求更長遠的發展。
2.3 過分關注閱讀量、盲目沖榜,導致惡性競爭
目前,微信傳播指數WCI仍是當前較為權威的,是反映微信公眾號整體傳播力和影響力的工具,但不難發現,無論是WCI指數還是在實際的新媒體工作中,閱讀量都是最重要的參考數據。但過分關注閱讀量,盲目跟風沖榜,也會帶來很多弊端,尤其是在高校,各個院級學生會、社團間在實際工作的競爭日趨激烈,隨之而來的是線上宣傳的比拼。為大幅度提高閱讀量,各微信公眾平臺涌出大批的標題新聞、人氣投票推送、娛樂性原創文章等,這種跟風效仿現象會嚴重影響校園新媒體工作的價值取向。
微信公眾平臺因其功能強大、操作便捷,發展速度迅猛,已在高校及師生范圍內廣泛使用。這一新型媒體在校園中作為宣傳工具,發揮著校園文化的傳播作用;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平臺,發揮著價值引領作用;作為學生管理工具,發揮著信息傳遞作用;作為教學平臺,發揮著知識傳播作用……其優勢數不勝數,但在發展過程中也遇到了諸多問題,高校作為知識水平較高、研究能力較強的組織,更應加快腳步,率先尋求問題的解決方式,使微信公眾平臺在校園中的使用更加規范、出眾、有特色。
高校微信公眾平臺的建設應堅持從用戶角度出發,服務大眾為原則,任何工作都應以學生為本。高校微信公眾號的使用主體應盡快轉換觀念,從學生的視角來看微信公眾平臺建設,有效整合現有的微信公眾平臺,二級學院沒有必要每個學生組織都申請公眾號,一個使用主體能運營好一個公眾號已屬不易。對于學生而言,太多的選擇使其混亂,對于使用主體,不加選擇地開放微信公眾平臺會造成客戶分散,甚至流失。
加強高校微信公眾平臺自身運營機制的探索,注意工作銜接,做精品公眾號。高校微信公眾平臺運營者的流動性給工作的銜接帶來了很大困難。首先,應設定好微信公眾平臺的整體定位及基調,在此基礎上,對每一批運營者進行綜合培訓,使其了解和認同公眾號文化;其次,應指導運營者在換屆之前,提前做好下一學年的工作計劃,完成好交接工作;再次,應加強公眾號的監管工作,使其不偏離軌道;最后,應加強自身學習與創新,多關注其他校園精品微信公眾平臺,不斷總結、平穩進步。
高校微信公眾平臺建設應考慮管理制度規范與專業知識的注入。一方面,應對校園微信公眾平臺的申請和運營進行宏觀管理,對其發展進行統一規劃,探索完善的管理制度,從制度上約束校園微信公眾平臺的數量及質量。另一方面,對微信公眾平臺的運營進行宏觀指導,可利用校內新聞傳播等傳媒專業的便利條件,尋求校企合作等方式,聯合主流媒體對校園媒體工作進行系統指導,使微信公眾平臺發揮最大作用。
高校微信公眾平臺建設應摒棄以閱讀量為主的觀念,將不斷提高自身質量放在首位。微信公眾平臺的運營不應只將眼光放在眼前的閱讀量上。過分關注閱讀量會導致一系列惡性競爭,使校園文化宣傳工作呈現病態發展。使用主體及運營者應將重點放在提升文章質量上,只有文章有深度,讀者才能產生共鳴,才會有更多的人關注,達到質量和閱讀量的雙豐收。
[1] 張一,王一迪.高校微信公眾平臺建設瓶頸期的發展思考——以大連理工大學為例[J].新聞研究導刊,2016,(10):67-68.
[2] 徐云璐,張一豐,楊天怡.大學生校園微信公眾號的發展現狀與未來趨勢[J].新聞傳播,2016,(07):122-123.
[3] 張競尹.高校微信公眾平臺建設的思考——基于寧波高校微信公眾號排行的分析[J].浙江萬里學院學報,2016,(03):17-19.
TheuseandconsiderationoftheWeChatpublicplatformincampusinWemediaera
YUAN Jing, HE Shan
(Xi’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Xi’an 710128, China)
Since the We media era, WeChat public platform has developed rapidly. As the propaganda tool, WeChat public platform has played a role in the campus culture communication; as a platform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hich plays a leading role in value; as a student management tool, which plays a role in information transfer; as a teaching platform, which plays a role in knowledge dissemination. Th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the development of WeChat public platform in campus were analyzed, and solution was found to make WeChat public platform serve the university.
We media; WeChat public platform; College operation
G647
: A
: 1674-8646(2017)15-0162-02
2017-05-25
袁菁(1989-),女,碩士,助教; 何姍(1988-),女,科員,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