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旭++陳曉菲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7)02-000-01
摘 要 快樂體育隨日本生涯體育的開展而提出,強調在教學過程中克服困難、完成目標,獲得愉悅感,從而提高提高終身化。本文對快樂體育的基本概念、異化、教學特點等方面進行解讀,加深快樂體育教學思想的理解與實施。
關鍵詞 快樂體育 體育教學
隨著體育課程改革和終生體育理念的提出,如何培養人們終身體育意識成為熱門話題。有研究表明,內在動機和身體鍛煉的相關比較一致:內在動機越高,身體鍛煉越多[1]。青少年作為發展終身體育理念的一個重要群體,如何發展青少年對于體育運動的興趣成為體育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點問題,而快樂體育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這一問題。
一、快樂體育的基本概念
(一)快樂體育思想的產生與傳入
進入20世紀70年代,隨著生涯體育的開展,學校體育開始由“學校為中心的體育”轉向“與一生相連的體育”,這種體育把運動作為目的和內容,重視讓學生在運動中充分體會其中的樂趣,提倡自發的、自主的學習。人們稱為快樂體育[2]。
80年代初,快樂體育的觀點傳入我國。包昌明、姜允哲、毛振明等學者都曾發表文章論述快樂體育思想。后來又召開過兩次中日學校體育研討會,快樂體育很快傳播開來[3]。
(二)快樂體育的本質及內涵
快樂體育注重學生從事運動本身的價值[4]。快樂體育理論強調學習的目的和意義。
(三)快樂體育的主要理論
快樂體育又稱運動目的論,它是相對運動手段論提出的一種體育理論。呼伊金卡和卡伊路易斯的游戲論都認為文化產生的動力來自人們對游戲的感動和熱衷之中。竹之下則認為,運動的欲求滿足在于個體日標的達到。運動的樂趣也在于此[2]。
快樂體育強調學生自己制定目標。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到克服困難、戰勝自我的喜悅感和完成目標后獲得的成就感,通過這些來提升學生對體育項目的興趣,從而體會體育運動中的快樂。
二、快樂體育對終身體育的促進作用
快樂體育的推廣會對終身體育實施產生推動作用。想要實現終身體育,重點在于培養終身體育意識,而快樂體育可以完成這一問題??鞓敷w育的基本在于:學生通過在運動技能學習過程中克服困難、完成目標等獲得愉悅感和自我滿足。這會使學生對所從事的體育運動產生興趣。這種對某個運動項目的興趣則會支持他在離開學校后仍持續進行體育運動,進而達到終身體育的目的。毛振明提出“在教學實踐中,使學生根據自己的水平和能力進行自主學習,充分理解運動與自己的關系,充分理解運動的內在本質,體驗運動的樂趣,從而熱愛運動,養成習慣以至終生”[2]。
三、對快樂體育的異化及其表現
(一)將快樂體育作為一種教學方法
快樂體育是一種教學思想,一種教學體系;而非一種教學形式??鞓敷w育強調的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克服困難、要突破自我,而非只是嬉笑、打鬧。
(二)為了快樂而快樂
快樂體育很容易讓人望文生義,認為它就是快樂的從事體育活動。許多體育教師對快樂體育的理解就出現了這樣的偏差,認為依據快樂體育的理論來上體育課就應該讓學生在課堂中充分體會到快樂,從而在教學過程中將教學重點放在了如何讓學生快樂上,而忽視了原本的教學目標,使學生一節體育課甚至一學期體育課都沒有學到運動技能??鞓敷w育是指在體育活動過程中通過完成目標、提升自我來感到快樂。它強調的是精神層面持久的快樂,而非短暫的、毫無意義的快樂。
(三)學生決定教學內容
在快樂體育中強調學生制定學習目標,通過達到目標來獲得滿足感??鞓敷w育中學生制定學習目標指的是老師根據學生的總體情況來制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學生在完成老師制定的教學目標同時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制定自己在學習過程中要達到的目標,老師要做到因材施教。
四、快樂體育的教學方法特點
(一)采用“目標學習”的教學方法
快樂體育多采用“目標學習”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制定一個簡單的目標→通過學習完成目標→體驗成功感→制定更高的目標”來一步一步掌握運動技能,同時在一過程中加深學生對運動項目的興趣,從而將運動項目終身化。
(二)尊重學生的學習動機
每名學生學習體育都有一定的動機??鞓敷w育尊重每一名學生的學習動機,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并讓學生將這些學習動機轉化為學習目標,并通過教學實踐使之與教學目標統一起來。
(三)在較高學段廣泛采用“選擇性教學”
在高中、大學這樣較高的學段,快樂體育多采用“選擇性教學”。因為在這些學習階段的學生大多初步了解自己想要學習什么,通過選擇性教學可以讓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會過于分散,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并可以更好地將學生的學習目標與教學目標相結合。
五、結語
快樂體育產生于日本生涯體育的發展時期,在傳入中國后引起熱議。其強調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克服困難,挑戰自我而產生的愉悅感。其大力開展對實現終身體育具有積極意義。但在傳入我國后,許多教師望文生義,對其理解產生了偏差。
參考文獻:
[1] 李京城.鍛煉心理學[M].高等教出版社.2009.08.
[2] 毛振明.日本的新體育——快樂體育簡介[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1987(1):84-94.
[3] 段旭光,符謙,王陽.快樂體育異化的原因、危害及對策[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8.4.27(2).
[4] 劉海元,周登嵩.論體育教學指導思想及其提出的基本思路[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2.1.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