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偉
中圖分類號:F273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6)10-000-02
摘 要 EPC工程總承包模式作為我國建設市場不斷摸索和推廣的工程承包模式,已經越來越得到國內工程界人士的認可和青睞。本文通過分析EPC總承包模式安全管理存在的弊端,從獨特的角度介紹了在EPC模式下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的幾個關鍵因素。最后,結合筆者從事總承包管理工作的經驗,提出了對EPC總承包模式下安全管理工作的一些觀點,可作為國內EPC總承包模式下實踐HSE管理工作的參考。
關鍵詞 EPC模式 有效 安全管理
一、EPC項目中安全管理難點
現階段我國不同地區的施工項目管理水平參差不齊,在一些管理水平較高的企業中HSE管理已經作為項目管理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仍有很多的企業還未真正做到安全第一,僅將這一目標停留在口頭上、文字上,未能像工程質量目標、進度目標、成本目標等進行具體分解和落實。致使安全工作在施工管理的過程中經常出現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現象。而建筑行業作為勞動密集型行業,其員工人數十分龐大,據2015年相關資料統計,農民工占建筑工人總數的76.1%,這些作業人員在創造著大量社會財富的同時,由于他們的職業素養參差不齊,風險控制意識相對薄弱,加之一些施工協作單位管理人員安全責任意識缺失等因素,無形之中給安全管理工作帶來困難。
二、EPC模式下有效開展安全管理工作的方式
EPC項目作為大型項目投資額高、專業技術復雜、規模大、周期長,生產工藝又具有先進性、特殊性與重要性,安全管理難度大。EPC項目從立項開始到項目竣工驗收并交付使用的時間一般為3年~5年,有的甚至長達10年以上,在這個長工期的施工過程中又需要嚴格控制各類安全隱患,杜絕安全生產事故的發生,這就需要我們掌握EPC模式下各類違章作業的特點,采取有針對性的長效的安全管理模式,進行周密的、科學的、合理的組織和部署,才能事半功倍,確保工程安全、如期的建成。下面就針對EPC項目所面臨的安全風險,提出一些應對方法,以期減少安全事故帶來的損失。
(一)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組織機構
EPC項目的安全管理團隊可按國際管理模式由業主、項目管理承包(PMC)、監理和第三方檢驗人員共同組成項目聯合管理團隊(IPMT)進行強矩陣式安全管理。并成立由業主、總承包商項目經理擔任主任委員,施工承包商項目經理擔任副主任委員,由三方的施工經理、HSE 經理、技術總負責人和HSE工程師組成的項目HSE委員會,來制訂和通過現場各項安全制度,制定EPC項目各崗位安全職責,決定項目安全管理的重要決策,組織制定項目應急預案,對現場的安全事故和未遂事故做出最后的處理意見等。并由項目安全管理部門結合項目實際,將現場劃分為若干個安全管理區域,每個區域設置一個安全責任人,負責對所轄區域內的安全工作進行全面的管理,并將現場的各項安全指令傳達給所負責區域內的每一名施工人員,現場發生的安全違章事件由他們負責落實整改。安全責任人可由施工負責人擔任,他們在組織現場施工的同時,也必須同時落實各項安全管理制度,并監督其施工管理區域內全體施工人員以安全的方式進行施工。
(二)重視項目前期策劃,做好標準一體化建設
如何才能很好的實施HSE管理和風險控制,項目實施前的HSE管理策劃是十分重要的。在項目前期總體策劃階段,就應當廣泛收集項目信息,深入細致分析評估項目各個階段的危險、危害因素,對項目HSE管理相關的要素進行總體策劃,編寫項目管理策劃書,確定項目管理目標,明確與HSE管理密切相關的因素和各級人員的HSE職責,結合項目特點進行編制項目HSE管理計劃等程序性文件,建立以項目經理為第一責任人的管理體系,與各職能部門負責人簽訂責任書,并在項目管理中項目經理親自抓HSE工作,親自協調和處理HSE工作并始終把HSE工作當成重點、難點來抓,致力培養一種安全工作的項目文化,激勵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
作為EPC項目,只有分包商對管理體系、制度進行有效運行,才有做好現場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礎。但由于EPC項目建設的分包商,大都是行業內具有實力的施工單位,都擁有自身的管理體系,在項目開工后,便往往存在業主、EPC總承包商、各專業分包商等多家體系共同運行的現狀,各家單位在滿足自身體系運行要求的同時,又需要滿足業主、EPC總包方管理體系的要求,在體系運行上難免存在著沖突,造成人力、物力等資源的不必要浪費,多家體系運行管理,往往導致最終誰也不理的情況出現,這就需要在項目開工前結合項目特點,根據具體施工工序的安全要求把各級分包商的安全管理體系納入到EPC項目安全管理網絡中去,統一進行現場安全監督管理工作,確保其管理體系與EPC項目部管理體系相一致,以統一的管理網絡體系保證項目HSE計劃的有效實施。
(三)項目現場HSE 管理
1.加強分包商選擇,對分包單位HSE管理人員進行面試。參加項目建設的分包商就其單位本身來說,應該都是行業內具有實力的施工單位,但由于這些分包商近幾年同時承接開工的項目多,管理力量嚴重分散,項目現場組織管理力量相對弱化。個別分包單位為了滿足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對安全管理人員配備比例的要求,臨時招聘安全管理人員進行現場安全管理工作,降低了安全從業人員的門檻,同時也致使一些安全管理人員在專業技能、職業素養、責任意識等方面不能滿足項目管理的需要,導致安全指令不通,安全隱患不能得到及時的整改落實,為項目的安全管理工作埋下隱患,因此在項目開工前提高分包單位安全管理人員的準入門檻便顯得尤為重要,因此,聯合管理團隊(IPMT)可以采取對分包單位安全管理人進行面試的方式來提高現場安全管理人員的整體素質,為今后項目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打下基礎。另外,在項目實施過程中,著重把關和監控各分包單位的體系人員到崗到位及現場安全資源的投入能否滿足現場作業要求等都是為將來項目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做好基礎性建設。
2.采取聯合辦公,保證指令順通。現場安全指令得到快速有效的執行,是做好項目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保障。現場各類安全會議雖然是現場HSE管理較好的溝通方式,但由于項目現場施工例會,質量例會,安全例會,周例會,月例會等會議種類眾繁多,且各單位安全管理人員需要協調管理的工作相對較多,時間相對緊張,過多的會議有時不僅不能使工作得到有效的開展,反而會影響現場安全管理工作的效率。因此,EPC總包方可以采取聯合辦公的形式,與各分包單位HSE經理在同一辦公室辦公,不僅可以有效的對每天工作進行部署、總結,更能使現場發現的安全隱患得到及時的整改,降低安全事故發生的可能性。
3.做好現場安全培訓,加強班組安全教育。重視參建人員安全意識的提高,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大力提高項目安全管理水平,努力實現本質安全化是EPC項目管理的重點。項目土建施工農民工眾多,安裝施工分包協作單位龐雜,風險控制意識良莠不齊,這些都是安全管理的難點,根據不同工種,不同特點,不同內容,著重抓好特殊點,薄弱點,和困難點,形成多層次,多渠道,大規模的安全培訓工作格局是做好項目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而班組作為項目的基層組織,是項目安全生產的組成“細胞”,是加強項目安全管理,做好安全生產的基礎,也是EPC項目安全管理工作的最終落腳點。
4.利用門禁、監控等科技手段,加強現場安全管理。利用先進的遠程監控系統,不僅可以對施工現場安全狀況,各個不同施工點的工作安排有一個宏觀的了解,還可以觀察到門衛管理、施工管理、施工動態、人員安全狀態、人員活動秩序、現場施工秩序、文明施工情況以及關鍵重點部位的控制等,全天候監控掌握動態即時信息,可以使安全隱患得到及時的發現、整改。同時,實施電子監控,施工人員實名刷卡制可以在第一時間為安全管理人員提供作業人員變更信息,提升對新進場班組的施工人員進行專項安全技術交底效果,明確施工現場安全管理的難點和要點,增進現場安全管理水平。通過對施工現場不同區域的實時監控可以很好的了解進出人員情況、人流量以及各種意外事件得到及時的應急處理。
三、結語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要想立于不敗之地,不斷提高自身的安全管理水平是重要的途徑。面對新的項目管理模式,安全管理工作也存在著很多的難點,面對著更多的挑戰,需要我們不斷的進行總結、改進,以促進EPC模式下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本文通過對EPC模式安全管理特點以及關鍵因素的簡單闡述,希望能作為EPC模式下安全管理工作的參考,從而促進EPC總承包模式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武永生.論現代安全管理的控制核心[J].世界標準化與質量管理,2007(7).
[2] 顧孟迪,雷鵬.風險管理[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