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紅兵+吳永軍
【摘 要】農村教育的發展程度是我國教育發展的重要標志。對于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中班級規模的價值,不同主體有不同的認識和理解。成本效益、師資水平、教育成效等問題在農村義務教育“撤點并校”進程中影響并決定著班級規模。為避免農村班級規模研究的意義虛無,要重建農村中小學班級規模的價值認同,要嵌入現實認真審視具體困難和具體問題,以“教育本質的回歸”為軸心實現農村中小學班級規模的價值。
【關鍵詞】農村中小學;教育成效;班級規模
【中圖分類號】G52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7)02-0029-04
【作者簡介】1.康紅兵,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南京,210097)博士研究生,高級教師;2.吳永軍,南京師范大學課程研究中心(南京,210097)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班級規模的作用是教育爭論中永恒的主題之一。教育質量與班級規模之間的關系是人們一直致力厘清的話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編寫的《為了21世紀的教育——問題與展望》認為,教育質量是一個同質的統一體(homogeneousentity),包含有“一大堆復雜的因素”,其中影響質量最重要的五個維度是“教師的培訓水平、班級規模、教學材料、教學語言和課程改革”。對班級規模之于學生的成績在何種程度上起多大作用,各國學者對這一問題在多輪往復辯難中莫衷一是。橫向的抑或是縱向的實證數據非但沒廓清班級規模的真實價值,反而讓人們對于班級規模的意義逐漸失去了研究的耐心。從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開始,我國也逐步進行了有關于班級規模的實驗研究。經過各地多年的探索與實踐,人們就班級規模的價值定位有了基本的認識,即“小班化是教育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符合世界教育發展方向的重要舉措,是教育高位優質均衡發展之必然途徑”。
班級規模同樣也是我國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中一個令人關注的話題。隨著國務院和財政部在2002年和2003年分別下發了《關于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的通知》和《中小學布局調整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后,各地都加快了布局調整的步伐。經過十年的不斷努力,先后經歷了最初的立足于“普及、鞏固和提高義務教育水平和質量”“追求效益,兼顧公平”的初始階段,到在教育均衡視野中持續、穩定地推進布局調整的發展階段,再到有機結合“注重公平和提高效益”穩步實現“城鄉均衡發展”的宏觀布局階段。在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的過程中,班級規模的問題得到了政府、學校、家長等多方面、多層次的關注。班級規模的價值問題也從不同的視角被再次審視、反思和追問。
一、對于班級規模的價值認知
班級規模通常是指一個班級內學生的人數,是“在一位特定教師指導下的一個特定班級或一個教學團體的學生人數”。作為學生接受教育最基本的組織形式以及學校教育結構中最基礎的單位,不同主體對于班級規模的價值有著不同的認識和理解:
1.政策的解讀:在教育均衡發展中體現公平。2006年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問題的決定》明確了“各級政府提供教育公共服務的職責”。同年,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確定了農村義務教育的經費保障體制,為教育的均衡發展提供了法律保障。2007年教育部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對省級實現“兩基”進行全面督導檢查的意見》中將“中小學布局不合理、大班額”與“教學儀器設備配備不足的問題,以及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設施配套情況、現代遠程教育設備的應用情況”作為五個重要的檢查項目。2010年教育部《關于貫徹科學發展觀進一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意見》強調:“堅持實事求是,科學規劃,既要保證教育質量,又要方便低齡學生入學,避免盲目調整和簡單化操作。……要進一步規范學校布局調整的程序,撤并學校必須充分聽取人民群眾意見,避免因布局調整引發新的矛盾。”同年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適應城鄉發展需要,合理規劃學校布局,辦好必要的教學點,方便學生就近入學”“深化課程與教學方法改革,逐步推行小班教學”。
從關于農村義務教育布局調整以及班級規模的相關政策看,在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中突出了公平優先的價值取向。在農村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政策措施和整個農村教育事業發展之中,班級規模的問題被賦予了與學校布局調整同等重要的地位。
2.地方政府的視角:經濟發展中關注成本效益。如果把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視為社會經濟發展和教育發展的客觀需要,作為提高農村義務教育質量和鞏固農村義務教育普及成果的需要,那么班級規模在辦學主體的政策執行中則或多或少地成了“成本效益”的附庸。從經濟發展的角度看,關注成本效益的價值取向是正當合理的。但是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以及當前城鄉發展的巨大差異使得我們需要重新審視班級規模的問題。假如農村義務教育過多地考慮經濟成本效益,勢必會影響辦學質量和辦學效益。在有序撤并低投入、低質量、低效益的中小學時,要考慮到人民群眾的現實需要,要考慮到未來人口變化的可能,要考慮到那些環境不利地區的實際,要考慮到不同年齡層兒童生活起居的具體困難。
辦教育不能用搞工業的思維和公式去尋找投入與產出之間的對等。當城市中小學因為國家城鎮化進程遭遇班級規模的諸多無奈和困惑時,農村中小學的班級規模應該有新的價值選擇和內涵追求。2014年4月23日,為切實落實三部委(教育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關于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的意見》,經國務院批準,三部委辦公廳聯合下發了《關于制定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實施方案的通知》。“鎖定貧困地區,做到精準支持”和“聚焦薄弱學校,全面滿足基本需要”成為各地方政府新時期發展農村義務教育事業的目標和行動指南。班級規模的價值追求也將在新時期得到新的演繹。
3.學校的聲音:師資力量基礎上的學生身心發展為重。班級規模對學校教育的影響首先體現在學生的學習環境中。生均面積、儀器設備、電腦圖書、綠化面積等的增加與減少肯定會從學習的外圍環境對學生學習的效果產生影響。師生之比、師生交流的機會、學習過程中受關注的程度等又會在課堂等教學場所對學生的學習心理和學習效果產生作用。班級規模還影響著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大班額教學環境中學習競爭的加劇、學校安全的隱患、精英教育背景中受挫概率的增加、平等交往機會的減少等都會對學生的身心發展造成傷害。此外,班級規模還會影響到教學過程、教學方式、教學內容和教師的情緒等方面。
在班級規模影響教育教學的諸多方面中,學生的身心發展是學校最為關注的。盡管決定班級規模的許多客觀因素是學校所不能左右的,但是學校會依據師資力量的實際情況,以最有利于學生的身心發展為目標,統籌安排班級規模的大小和師資的調配。
4.家長的心愿:學業成績第一。號稱“亞洲高考工廠”的安徽毛坦廠中學之所以能吸引兩萬多名學生(2014年13000名學生參加高考,其中8000名學生是慕名而來的復讀生)紛至沓來,就是因為毛坦廠中學的高考成績得到了家長的認可。學生在毛坦廠取得的考試成績成為家長們選擇該校的決定性要素。家長沒有嫌棄毛坦廠中學地處溝壑叢生的偏僻小鎮,也沒有質疑每班百人左右的班級規模,更沒有擔心課業負擔對身心發展的影響。他們只關心“孩子的考試成績”“沒有人愿意放棄它,因為高考仍是通往天堂的唯一途徑”。類似的故事還發生在河北衡水中學、湖北黃岡中學等一大批“超級中學”。在家長的心里,班級規模的價值成為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因素,他們關心的只是自己孩子的學業成績。
二、班級規模的價值定位
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旨在鞏固農村義務教育的成果,推進農村社會事業的健康發展。經濟效益和質量提升在動態中怎樣獲得平衡是布局調整成功的關鍵。當前,因為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遇到的諸多困難,班級規模的價值遭到質疑、誤讀,甚至是扭曲。班級規模的價值定位也成為農村“撤點并校”進程中的新問題。
1.在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中,如何看待成本效益對班級規模的作用?在“撤點并校”中,各級政府根據成本效益決定學校撤存和班級規模是客觀的事實,而成本效益的效用也顯然是不能放大到如此程度的。問題的關鍵是要能找到兩者之間的平衡點。一方面,政府要繼續加大對農村義務教育的投入。“在農村大規模‘撤點并校后,農村學校的服務半徑,由過去的平均5公里擴大到10余公里,最多的達到方圓20公里以上。小學輟學率從2008年的千分之5.99上升到2011年的千分之8.22,這意味著每年約有80~90萬農村小學生輟學。”如此高的輟學率提醒辦學主體要從農民的實際情況出發,決定學校規模和班級規模要兼顧到農民的負擔,不能將改革的成本轉嫁到農民和農民子女身上。另一方面,要進一步健全農村中小學的經費保障機制。如今在歐美日等發達國家的農村地區,我們依然可以看到相當數量的單軌制學校的存在。對于這一部分學校,國家應該要有相應的法律法規提供其運行的經費保障,才能避免因為經濟成本的困擾導致的農村義務教育危機。
2.農村中小學的班級規模會影響到師資力量的水平嗎?優化師資是學校布局調整的價值追求之一。國內外一些研究都曾論證過“大規模學校教師質量較高”的論斷。但是,班級規模與師資質量之間的關系怎樣?班級規模的大小對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有促進作用嗎?班級規模減小意味著教育教學對象的減少,意味著教師與個體學生接觸的時間增加,意味著教師可用于專業素養發展和教學反思的時間更多。研究表明,班級學額數少的教師由于有更多的時間用于備課,教學的熱情和積極性更高,精神面貌更好,和學生交往的時間更多,與學生的關系更融洽,更喜歡學生和自己的教學工作。在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進程中,城市的誘惑和物質的牽引使得絕大多數優質教師選擇了離開農村,能堅守農村教育教學一線的師資力量逐年下降。如果能減小班級規模,讓這一部分教師有更多的時間和機會去研究教材教法、觀察反思、研究學情,則能在一定程度上彌補當前農村學校師資力量薄弱的缺憾。
3.班級規模對農村中小學的教育成效有多大影響?班級規模肯定會對學校教育的質量產生影響。有研究表明:班級規模會影響到教師的教育關照度,影響到課堂教學管理,也影響到教學效果。班級規模同樣深刻地影響著農村義務教育。根據全國婦聯《我國農村留守兒童、城鄉流動兒童狀況研究報告》,截至2013年,我國現有農村留守兒童6102.55萬,占農村兒童37.7%,占全國兒童21.88%。農村中小學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是當前農村“撤點并校”中需要謹慎對待的問題。留守兒童缺少家庭教育的氛圍,缺乏親情的溝通,監護人只能有限地滿足其淺層次的物質需求。相當一部分兒童學習目的不明,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不足,加上學校對留守兒童的針對性教育不夠,導致這部分兒童的身心健康問題突出。減小班級規模為農村留守兒童創設了更多的人際交往和感情交流的機會,是對當前農村留守兒童身心健康發展有益的缺位補償。
農村義務教育的小班額教學能提高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參與度,縮小學生對社會和他人的疏離感,增加學生在班集體中的歸屬感,促進學生擔當意識、自信心、自我管理能力等的增強與提高。在某種程度上,小班額的教學對農村學校的意義比城市學校要更大一點,顯現在教育成效中的作用要更多一點。
三、農村義務教育布局調整的方向和策略
教育是農村社會事業發展的年鑒。當喧囂和繁華都歸于緘默的時候,只有教育還依然會為農村發展中那片蔚藍的天空增色。農村中小學的班級規模勢必在農村“撤點并校”的布局調整中受到或多或少的影響。在這個調整的過程中,如何看待班級規模的價值追求關系到農村義務教育布局調整的方向和策略。
1.重建農村中小學班級規模的價值認同。農村義務教育的布局調整無法回避教學資源使用的效率問題。從世界各地義務教育發展的路徑看,辦學主體關注更多的是教育質量。經濟成本和教育資源使用率等經濟效益問題只是考慮的一個方面,與教育質量的追求來比只是居于次要位置。“農村教育政策執行資源的供給不力”是影響農村義務學校班級規模的一個原因,也是“農村教育政策的真問題”。雖然國家建立了相應的教育經費保障機制,但農村教育經費投入顯然不夠,加上一些地方政府的具體困難,很多農村中小學都存在經費不足的困難。在農村教育政策執行不力的同時,農村教育評價和教育監督又存在形式主義的傾向。這些農村教育的“真問題”導致了農村中小學班級規模的價值追求出現了偏差。當農村教育呈現工業化社會追逐經濟效益的工具化價值傾向時,班級規模的價值追求一定會偏離教育真諦的軌道,淪落為扼殺生命教育的幫兇。
2.要有嵌入現實的研究來務實地審視班級規模對農村義務教育質量的意義。研究農村“撤點并校”中班級規模的價值不是為了理論的建構,也不是為了解讀政策的內涵和外延,而是為了真實地服務于農村教育的健康發展。我國農村教育的發展有著自己的基礎和特色。國外的相關研究可以借鑒和參考,但是真正有實際效用的應該是來自于實踐的數據和對國家發展農村教育方略的正確把握。班級規模對農村義務學校布局調整的意義不是思辨的結果。研究者只有帶著具體的問題,走出書齋,走進農村,以實證的方式對農村義務教育布局調整中出現的具體現象作經驗總結和理論提升。農村教育事業的問題和效益都是班級規模價值訴求的根基。關注農村“撤點并校”進程中班級規模的實踐價值,將能避免農村教育事業發展研究的意義虛無。
3.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中班級規模的價值追求應該以“教育本質的回歸”為軸心。“任何國家、任何社會、任何時期的農村教育都首先是教育,既然是教育,就理所當然具有教育的本體特征、本體價值和本真關懷,離開了教育的這一本真就不是真正的教育,就不能有效地致力于和服務于人的發展,就會成為受人指責的偽教育,成為限制、束縛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工具。”農村學生的身心發展是教育布局調整需要關照的關鍵要素。班級規模的意義在于能激發學生對生命的尊重,提升其自身的價值意識,使其在班集體中成為一個自由、充滿活力的生命。班級規模的確定要充分考慮到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身心特點。農村社會的發展是建立在人的發展之上的,班級規模的工具價值應該建立在本體價值的基礎之上,才能兼顧二者的統籌發展。班級規模的限度要以學生的生命價值為前提,為農村學生的生命發展提供動力。在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中,學校教育要關注班級規模在農村學生個體生命發展中的獨特價值,擔負起對農村學生身心發展開發和保護的雙重責任。
探析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中班級規模的價值是加強農村教育政策建設科學性的需要,也是當前保障農村教育決策民主化的需要。農村義務教育布局調整的班級規模受到教育價值觀的影響,受到教育政策和教育經費的影響,還受到農村當前復雜社會形勢的影響。片面追求教育效益的短視行徑造成減少學校和教師數量以縮減教育財政投入的動機明顯。學生和家長在被迫無奈中成為農村教育改革的實驗品和犧牲品。
中國城鎮化水平還比較低,農村人口和農村學齡兒童占比仍然較大,很多地區交通極為不便,相當比例農村家庭的物質面貌和精神面貌還不甚理想。基于中國農村和農村教育的實際情況,班級規模對農村社會發展和農村學生發展的價值和意義非凡。對于農村義務教育的布局調整,我們要有足夠的智慧和勇氣,要敢于從教育的本真出發,追求班級規模的價值。<\\Ysc01\d\江蘇教育\2017年\2017管理\01\KT1.T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