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仕倫
美麗的觀山湖公園、熱鬧的美食廣場、炫麗的奧體中心……走進貴陽市觀山湖區,綠色生態與現代都市完美結合,一個宜業宜居、人民幸福、生態文明的現代都市,正清晰地呈現在人們眼前。
如今的觀山湖,已描繪出新的發展藍圖:未來五年將以大數據、大金融為引領,全力打造貴陽最具現代化、都市化、國際化的中心城區,建成創新型中心城市核心區、全國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會示范區和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城市展示區。
建區四年 成績矚目
2012年建區以來,觀山湖區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綜合經濟總量顯著增強、現代都市框架基本形成、現代產業體系初步構建、改革開放水平不斷提升、生態文明建設成果逐步顯現、群眾幸福指數顯著提高。
經濟提速發展。2016年全區生產總值達167.01億元,固定資產投資(500萬元口徑)達401.3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16.05億元,財政總收入達77.32億元,年均增長分別為16.5%、22.7%、19.3%。2016年在全省縣域經濟發展綜合測評城區方陣中位居第一,實現歷史性突破。
構建新的產業體系。三次產業結構比由2012年的61.5∶36.6∶1.9調整為2016年的62.5∶35.4∶2.1。2016年,大數據產業規模達80億元,金融業增加值累計突破35億元,會展綜合經濟效益累計320億元,現代制造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40億元。
城鄉面貌改善。2016年,全區建成區面積達到64.5平方公里,城鎮化率達83.9%。萬達廣場、華潤萬象城落地建設;貴陽國際會展中心、貴陽北站等一批重大項目建成投用;世紀城等城市商圈日趨成熟;高鐵新城及特色小城鎮建設有序實施。
生態建設取得實效。生態基礎日益夯實,環境質量日益改善,獲批建設全省首批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獲得“全國十佳生態文明城市”稱號,順利通過創建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工作技術評估。
創新開放增強發展活力。重點領域改革穩步推進,創新建立了基層管理、規劃、城管、教育等機制;對外開放水平明顯提升,借助京筑合作、數博會等平臺,主動加強與北京、長三角、珠三角在經貿、教育等領域的合作。2016年引進省外資金404.98億元,年均增長24.7%。
社會事業全面發展。教育事業亮點紛呈,衛生服務不斷鞏固,文化事業蓬勃發展,社會治理卓有成效,市民幸福指數明顯提高。建區以來民生投入累計達124億元。
政府職能不斷轉變,行政效能不斷提高。嚴格落實清單制度,2016年清理行政許可和服務事項143項,取消行政許可和服務事項14項;區政務服務大廳受理事項67萬件,提前辦結率達100%。
規劃藍圖 開局向好
2016年,觀山湖區主動適應新常態、積極引領新常態,奮力攻堅克難,順利實現“十三五”開新局、起新步。地方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3.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6.3%,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1.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3.5%,旅游總收入同比增長39.8%,引進省外到位資金同比增長25%,實際利用外資同比增長20%,城鄉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分別增長9.6%、8.9%。
未來五年,觀山湖區將以大數據、大金融為引領,建成創新型中心城市核心區;以“三湖三山七河百園”為著力點,建成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城市展示區;以增進民生福祉為落腳點,建成全國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會示范區。
力爭地方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1.5%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16%以上,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年均增長10%左右,城鄉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9%左右,森林覆蓋率達45.5%以上,人均綠地擁有率、空氣質量排在貴陽市前列。
五大任務 鉚力奮進
以大數據、大金融為引領,切實發揮支撐、引領、示范作用,奮力打造創新型中心城市核心區,率先邁向基本現代化,是觀山湖區未來五年的重大歷史使命。為此,該區將重點抓好五大任務。
強化大數據、大金融引領,高端化做實產業支撐。以建設貴陽市大數據綜合實驗先行區為目標,建成具有觀山湖區特色的大數據全產業鏈,大數據產業收入達1000億元以上。以貴州金融城為平臺,全力打造傳統金融聚集區、金融改革試驗區、大數據金融創新區,金融產業收入達1350億元以上。做大做長展會產業鏈,打造全省會展聚集區,會展產業收入達500億元以上。提升西南商貿服務業聚集區品質,發展現代商貿服務業商圈,商貿產業收入1200億元以上。引進開發一批有影響力的旅游項目,構建全域旅游發展格局,打造全省旅游集散核心區,旅游產業收入550億元以上。推進高端醫療產業加快發展,加速構建以“醫、養、健、管”為支撐的醫療養生、居家養老、康體休閑、健康管理等產業,大健康產業收入達150億元以上。加快現代制造產業園建設步伐,重點打造汽車制造、高端裝備、新型建材等產業集群,力爭工業產業收入1000億元以上。大力發展都市現代農業,加快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力爭農業總產值6億元以上。
瞄準現代化、國際化方向,高品質打造現代都市。圍繞建設貴陽市都市功能發展區,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推動城鄉協調發展,全力提升城市現代氣息、時尚韻味、國際氛圍。積極推進東部、南部新城開發和海綿城市試點,打造一批彰顯國際化、現代化的地標性建筑,將金華、朱昌、百花建成各具特色的小鎮,推進數治城管、數治交通和環衛一體化工作,打造管理精準、設施完善、規范有序的宜居城區。
聚焦生態化、綠色化主題,高規格建設生態城市。圍繞“現代都市,濱湖花城”城市定位,深入實施“藍天、碧水、綠地、清潔、田園”行動計劃,全力打造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高起點、高標準做好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加快推進百花湖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實施“大數據+生態”專項行動計劃,推進大數據與生態文明建設深度融合,以“三區多點”建設為重點,確保全區公園總數超過180個,實現市民出行“300米見綠、500米見園”目標。
緊扣促創新、擴開放重點,高水平提升發展活力。圍繞創新驅動、開放帶動戰略,構建“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創新開放體系,全力打造貴陽創新開放高地。創新籌資方式,探索債權融資和股權融資等新手段,加大財政與金融融合度,充分發揮財政資金“乘數效應”。大力支持企業拓寬融資渠道,推動發展直接融資。扶持3至5家有條件的龍頭企業上市,吸引相關產業和知名企業聚集發展。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及相關單位加快建立創新平臺,推進產業孵化平臺建設,營造良好的創新生態環境。建立健全招商引資、招才引智等方面的目錄,主動承接新產業、發展新業態、推廣新技術、運用新產品。借力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數博會、酒博會等國際性平臺,進一步提升對外開放水平。
狠抓幸福感、獲得感根本,高標準做好民生保障。堅持以人為本,突出需求導向,創新推進社會綜合治理,按照“五個高一格”要求,精準落實大扶貧戰略,深入實施“六大幫扶”工程,確保城鄉低收入群體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8000元。增強教育、醫療、養老、文化等優質公共服務資源配置,提升農村服務配套水平,推動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大“大數據民生”“社會和云”平臺建設力度,推動各類民生數據匯聚融合,培育民生服務新形態,提升社會治理精細化水平。深化社會組織建設管理改革創新,充分發揮政府政策引導作用,重點孵化、培育面向空巢老人、留守兒童和殘疾人等群體的公益性社會組織,調動行業協會等商業性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的積極性,大力發展專業社工和志愿服務,強化社會自我服務與自我管理能力。深入開展“兩嚴一降”,全面提升禁毒工作水平,加強流動人口、特殊人群服務管理,依法嚴厲打擊傳銷,扎實開展安全生產工作。(責任編輯/哈文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