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克品讀:
臧棣的才能總是讓人心動不已。每次看他的詩,既流暢如瀑布,又停頓如山石。前者始終貫穿全詩始終,繽紛的思緒蝴蝶在邏輯主干周圍飛舞而又不干擾主干;后者讓人走兩步退兩步或者干脆站住,仔細玩味或咀嚼其中細節,比如對比關系之中顯示的機智與事實,如果將之闡釋窮盡也是極有樂趣的。比如“沒有基希納的柏林街景/仍很基希納”,到底是什么意思?第一種是沒有基希納的柏林街景,第二種是有基希納的柏林街景,第三種是表面沒有基希納但是其中又包含基希納的柏林街景,第四種是沒有基希納的柏林街景仍舊是具有基希納性質的……看起來是在邏輯之中,其實是在智慧和認知之中。再比如“你的不精致,作為一種精致,/更容易施肥于存在的偏見/和道德的幻覺”,精致在不同之處也是不同的,此處的不精致卻是別處的精致,而彼處的精致在此處卻又是不精致的,這種相對論在修辭和事實兩個層面都是成立的。還有“看清了這一點,表面的東西/似乎才能重新回到黑格爾的深刻”,還有“而比魔鬼還花心的,仿佛不是/被政治操暈了的人,也開始嘗到/用政治繼續操人的甜頭”,都是越看越有趣的(批判性同樣具有異樣的美感),而全詩從整體上又可以進行其他方式的解讀與梳理,如果讀者想要窮盡或者接近窮盡恐怕需要更多的篇幅和能力。
沒有基希納的柏林街景
仍很基希納。如果你的出生地
足夠遙遠,或者你來自
對任何現實的反動;“非人的力量”
馬上能嗅出你其實并不精致。
但是,你的不精致,作為一種精致,
更容易施肥于存在的偏見
和道德的幻覺。用新聞的藝術來殺人,
太刺激了。即使出了差錯,
也依然慷慨:一方面能美化生活的敵意,
一方面又滿足更曖昧的個人動機。
顯然,道德的快感是另一種
嗜血的利息,比最純的海洛因還純——
精致的氛圍其實在德國也很俏。
看清了這一點,表面的東西
似乎才能重新回到黑格爾的深刻。
譬如,細雨的深處,憑著內心的愛,
我仿佛仍能看見放牧的馬群。
博物館島附近,克萊因藍彼岸花的風姿
并不因盆栽而減損。陌生的靈性,
沿本地的風俗,免費提供各種線索。
而比魔鬼還花心的,仿佛不是
被政治操暈了的人,也開始嘗到
用政治繼續操人的甜頭。
(選自本刊2016年第2期“紫氣東來”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