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強 喬東
發揚“工匠精神”振興實體經濟
■李強 喬東

2017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提出著力振興實體經濟時強調要發揚工匠精神。自2016年3月,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正式提出“工匠精神”以來,黨和國家領導人又多次提出,發揚“工匠精神”是振興實體經濟的理想途徑。“工匠精神”因此還入選2016年十大流行語。發揚“工匠精神”對于全面提升我國企業職工隊伍整體素質、增強我國企業產品競爭力和企業品牌影響力,從而振興我國實體經濟有著重大的時代價值和現實意義。發揚“工匠精神”振興實體經濟應該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考慮。
振興實體經濟離不開具有世界競爭力的企業,而具有世界競爭力的企業必須擁有一批具有世界競爭力的企業工匠,尤其是大國工匠。這是黨和國家在振興實體經濟過程中提出發揚“工匠精神”的實際意義所在。大國工匠不能僅僅從字面上理解為大國的工匠,而應該從“大”字上把握大國工匠的內涵。發揚“工匠精神”的關鍵就在于發揚“大國工匠”的“大”的精神,即大擔當、大責任、大境界、大追求,尤其要把自己的事業追求和職業夢想建立在國家強盛和社會繁榮基礎之上。2015年“五一”期間在中央電視臺熱播的八集紀錄片《大國工匠》,每一集都有一個不同的題目,它們分別是:大勇不懼、大術無極、大巧破難、大藝法古、大工傳世、大技貴精、大道無疆、大任擔當。這八集紀錄片的題目都有一個共同的“大”字。這也體現了大國工匠的真正價值:大勇、大術、大巧、大藝、大工、大技、大道、大任。因此,發揚“工匠精神”振興實體經濟應該首先從大力培育大國工匠“大”的精神開始。
首先,要培育做“大人”的氣節。俗話講,做事先做人。做“大人”才能成大事,“小人”則很難成大事。大國工匠高鳳林說過:“人的質量決定產品的質量。”這話很有道理,要振興實體經濟,增強我國企業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必須重視人的素質。很多企業之所以在國際市場缺乏競爭力;沒有足夠多的國際知名品牌;無法與國際大牌產品相抗衡,根源在于我們的企業缺乏一批有大擔當、有大追求、有大境界的大國工匠。
其次,要培育成“大事”的習慣。從空間來看,“大事”指的是國家的事、民族的事、人類的事;從時間來看,“大事”指的是長遠的事、未來的事、人生的事。縱觀古今中外,成大事者,概莫能外。當前發揚“工匠精神”振興實體經濟就是“大事”,既關系民族工業的振興,經濟社會的順利轉型,又關系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這些都需要我們大力培育一批成“大事”的大國工匠。大國工匠都是各個領域的業務精英,他們破解的難題不僅是所在單位、行業的難題,也是民族工業領域的難題,甚至是世界同行的難題,他們都是成“大事”的人,有大作為的人。
最后,要培育求“大道”的境界。為什么有的人漂洋過海到日本搶購電飯煲,原因在于:中國的電飯煲只能把米煮熟,而日本的電飯煲能把米煮好。一個是“熟”的標準,一個是“好”的標準。“熟”是冷冰冰的技術標準,“好”是含有“大道”境界的人性標準。我們發揚工匠精神振興實體經濟,就應該培育一大批求“大道”境界的大國工匠,不僅追求技術業務上的精益求精,更追求做人品位上的精益求精。產品即人品,通過一流的人品做出一流的產品。大國工匠眼中、心中和手中的產品不再是一個個無生命的“物件”,而是凝聚了大國工匠心血、夢想和追求的有生命力的承載著“大道”的“藝術品”。
發揚工匠精神振興實體經濟盡管是以大力培育大國工匠為基礎,但是離開了企業的支持就會成為空中樓閣和無源之水。在一定意義上講,我們不缺少工匠,也不缺乏大國工匠,缺少的是具有工匠精神的工匠,更缺乏對大國工匠的尊重和關懷。有一位獲得全國勞模榮譽稱號的大國工匠曾在微信中說:“我們是弱勢群體”。可見,發揚“工匠精神”振興實體經濟不僅在于大國工匠,更在于企業是否真正用心、專心、誠心尊重和關懷大國工匠。這就需要通過積極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為發揚“工匠精神”振興實體經濟提供有力保障。
維護大國工匠的基本權益。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基礎在于維護職工的基本權益。作為廣大職工群眾中的佼佼者,大國工匠的基本權益也必須得到維護和保障。有一位獲得全國勞模稱號的大國工匠到北京脫產學習之后,她所在的單位竟然取消了她的崗位。這種愚蠢的做法不僅侵害了這位全國勞模的基本權益,更傷了她的心。如果連這么優秀的大國工匠的基本權益都無法保障,那么發揚“工匠精神”振興實體經濟就沒有了可靠的基礎。現在一些家長不愿意讓自己的孩子上技校、當工人。就是因為當工人待遇低、地位低,甚至在一些情況下基本權益都無法得到保障。這些都是造成勞動關系不和諧的根本原因。
提供大國工匠的發展平臺。和諧勞動關系的構建在維護大國工匠基本權益基礎上,還要為大國工匠施展自己的才華和實現自己的夢想提供廣闊的發展平臺。正如有些企業,不僅創建了勞模創新工作室,還有大國工匠工作室。企業只有真心對待大國工匠,用心關懷他們,誠心支持他們,才能激發大國工匠的工作熱情和勞動激情,最終實現雙贏。
宣傳大國工匠的先進事跡。一枝獨秀不是春,萬花齊放春滿園。這是全國勞模、大國工匠柳祥國在獲得2016年中華技能大獎之后的感言。柳祥國不僅自己取得了成功,還帶動和影響周邊很多職工走向成功。他還走進很多大專院校為青年學子傳播正能量,激發了很多青年學子的學習熱情和人生夢想。構建和諧勞動關系不能僅停留在維護大國工匠基本權益和提供大國工匠發展平臺層面,更要在宣傳大國工匠、培育更多大國工匠方面下大功夫。只有通過發揚“工匠精神”,培育越來越多的大國工匠,振興實體經濟才會成為現實。
(李強系中國新興建筑工程總公司總經理,喬東為中國勞動關系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