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力
讓獲得感和歸屬感成為職工入會的動力
■張力
隨著私營企業為主體的非公有制經濟蓬勃發展,非公企業職工隊伍不斷發展壯大,成為工會會員的大多數。截至2015年9月,全國工會會員2.9億人,非公有制企業會員1.8億人,農民工會員1.25億人,還有大量的農民工在內的廣大職工沒有吸納到工會組織中。落實工會改革工作任務,關鍵在基層工會,關鍵在非公企業工會。
上海寶山區顧村鎮啟動非公企業改革試點工作以來,一系列激發基層工會活力的措施明快利落。針對各地普遍存在非公企業建會依賴企業、職工被動入會問題,工會缺乏吸引力凝聚力難題,寶山區本著“有什么問題就解決什么問題的原則”,推行落實會員依法繳納會費制度,拓展依靠職工依法建會路徑,實施履職工會主席崗位補貼制度,推行向基層傾斜的經費使用制度,明確非公企業工會基本職責等措施,要將基層工會打造成促進勞動關系和諧的重要載體,標本兼治非公企業工會“不敢為、不愿為、不想為、不能為”。如今,非公企業全部步入試點,對癥下藥已見成效,嚴格按照《工會法》辦事成為經驗談,讓入會職工有獲得感和歸屬感尤其值得圈點。
堅持職工自愿入會,吸引職工加入工會。職工進廠就成為會員的舊有做法因在自愿環節上打了折扣,不少職工不知道自己被入會,影響到對工會的認同感。寶山區堅持依法入會,加大宣傳引導和服務凝聚,拓展職工入會渠道途徑,探索職工企業體制外單體入會和網上入會,在最大限度地將職工吸引和組織到工會中來的同時,把會員按時繳納會費作為職工自愿入會的主要標志。
堅持職工主體地位,堅決依靠職工建會。寶山區以實地實體性企業為重點對象,引導職工充分行使建會權利。創新工會組建方式方法,擴大體制外入會會員數量。
強化會員意識,形成區別效應。長期以來由于工會組織活力不足、作用有限,會員權利落實不到位,很多職工認為會員與非會員幾無差別,入不入會無所謂。寶山區為強化職工會員意識,加大宣傳和普惠力度,精心設計和實施會員所需的實施項目,形成會員與非會員的區別效應,推行會員福利增值工程,將會員個人繳納會費額的150%—200%用于直接匯集會員的項目,增強職工入會的獲得感。
以職工為中心建會,而不是找老板建會,提高職工自愿入會的積極性,變職工被入會為要入會,建服務職工和職工滿意的工會,而不是紙上建會、被建會,寶山區全面鋪開的非公企業工會改革試點工作,已經用實際行動走出了基層工會工作的路數,那就是,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健全完善非公企業工會運行機制,把工會建設成真正的職工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