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浼格
遼寧大學
1.1.1 汽車零部件行業簡介
汽車零部件行業是國家長期重點支持發展的產業,是汽車工業發展的基石,是汽車整車行業的上游行業。根據《國民經濟行業分類與代碼》中(中國國家統計局制定),汽車零部件及配件制造業,是指機動車輛和其車身的各種零配件的制造。其國民經濟行業類別代碼為:C3725。
1.1.2 上海交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介
上海交運股份有限公司(SH:600676)是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的上市公司。截止2015年末,公司的總資產為380,337.96萬元,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權益為2,47,443.31萬元,凈資產收益率為9.21%,每股收益為0.4元。
公司主營業務汽車零部件制造業及汽車后服務業組成。
我國汽車零部件工業是伴隨整車廠起步發展的。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國內零部件企業通過加強技術引進,改造,改善生產工藝,降低成本,提高產品質量,增強了產品競爭力,擴大了市場規模,開始步入了成長期。
為了正確評價一個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以及現金流量情況,揭示企業未來的投資報酬和風險,必須做好財務報表的分析工作;而且,做好財務報表的分析工作可以檢查該企業的預算完成情況,考核企業的經營管理人員的業績,為建立完善合理的激勵機制提供一定的幫助。
2.2.1 企業償債能力分析
1、企業長期償債能力分析
(1)長期償債能力指標簡介
償債能力指標反映了企業短期償債能力以及長期償債能力,是債權人十分關注的問題,尤其是對于投資者來說,是投資決策中所要了解的重要指標之一。一般,資產負債率的水平在40-60%是比較適宜的。如果該企業的經營風險比較高,為了減少財務風險,應該保持比較低的資產負債率;如果該企業的經營風險比較低,那么,應保持比較高的資產負債率來增加股東的收益。
從上海交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自身的資產負債指標來看,雖然說近三年來有著比較明顯的上升趨勢,但依然處在合理的水平以下(該企業的資產負債率長期都處于比較低的狀況40%-60%)。另外公司的權益乘數也同樣處于一個比較低的水平。
2、企業短期償債能力分析
(1)流動性分析簡介
資產流動性分析可用來了解企業在未來短時間內的償債能力的高低。流動比率反映了企業的流動資產可以變現償還債務的能力(短期債務到期時),最佳狀態是 2 左右;而速動比率是判斷企業流動資產中用來償還債務可立即變現的資產的能力,最佳狀態是 1 左右。兩者相比較而言,由于速動比率不包括流動性較差的資產,所以,它與流動比率比起來,更能反映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
結合上海交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資金流動圖表以及近三年的歷史數據來看,該公司的流動比率基本穩定,而速動比率由2013年到2014年有一個較大的增長,其流動比率三年均小于最佳狀態2,速動比率是先小于,隨即又超過最佳狀態1。
由此可以得出結論,上海交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短期償債能力較好,但是從另一個方面來看,企業的流動資產占用的比率較高,企業的資金利用效率較低,企業的資產的盈利能力有待于進一步挖掘。
2.2.2 企業盈利能力
指標分析中,本文主要運用了四個財務指標(毛利率、凈利率、凈資產收益率和總資產收益率)進行分析,這四個指標的數值越大,表明該企業的盈利能力、競爭力就越強。
從上海交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近三年的數據上來看,我們可以得知,上海交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毛利率、凈資產收益率和總資產收益率都有了一個比較大的上漲幅度,而且均出現在2014到2015年。
由于上海交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銷售毛利率的水平顯著低于同行業的其他兩家公司,所以我們可以得出結論,上海交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產品的附加價值較低,產品定價低,或者是與同行的其他公司相比,在成本上無比較明顯的優勢,應該加強競爭力,降低成本,提高收益。
通過自由現金流量模型的估值法和市盈率的相對估值法對上海交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價格進行了投資價值分析,第一種方法得到上海交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每股價值大約為7.8 元,第二種方法得出的估值結果是每股價值大約為10.99元。兩種方法得出的估值結果差距較大,自由現金流估值法低于上海交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目前的股票價9.02,而市盈率估值法得出的結果略高于該企業目前的股價。
第二種市盈率估值法,中國東方財富網提供了主要預測數據的參考數據。作為證券機構,通常為了刺激投資者投資心理,他們總是對未來預測的數據較為樂觀,因此,會存在較現實高估的可能性,所以依據這些數據進行預測,得出的估值結果往往會高于該企業的股票真實價值。
結合以上的兩種觀點來看,我認為提供的預測數據對該企業的市場預期太高,對其價值高估是出現兩種方法結果差距較大的主要因素。所以,我認為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上海交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沒有持有的價值。
[1]段秋蓮.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投資價值分析.河北大學.2014
[2]國家統計局.2014年中國GDP增長7.4%首破10萬億美元[J].雜志.2015
[3]郭淑娟.陜西汽車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發展關系的實證研究.長安大學.2011
[4]溫茜茜.中國產業發展模式研究——以汽車零部件產業為例.復旦大學.2013
[5]湯姆·科普蘭.價值評估[M].電子工業出版社.2002:14-15
[6]張弛.靠市場化解產能過剩促轉型有賴深度開放——2013年第三季度宏觀經濟分析.河北經貿大學學報.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