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成碧
貴陽市金陽建設投資集團物資有限公司
通常情況下,會計部門的運營狀態,直接關系著企業發展是否能正常發展,但在企業會計管理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就是財務管理與內部控制。然而在企業會計管理中,由于企業自身綜合素質與整體規劃的限制,導致管理理念與企業發展之間存在脫節,其中較為重要的如財務管理與內部控制[1]。因此,本文主要從財務管理與內部控制的意義背景出發,發掘問題,并提出有效可行的建議。
財務管理與內部控制是對立統一的,財務主要負責企業資金的運營,比如資金籌集和招商引資;內部控制則是經濟業務管理范疇,包括業務控制、預算控制、系統控制等等。兩者之間既相通,又相互促進[2]。同時只有兩者都處于良好的運營狀態時,企業才有可能立于不敗之地。假如企業會計中的財務管理與內部控制出現紕漏或是運營水平偏低時,勢必會影響企業的經濟效益,同時企業的日常業務活動也會受到相應的阻礙。因此,加強企業會計管理最有效的途徑,就是加強財務管理與內部控制管理。
從企業會計管理而言,財務管理與內部控制是企業經濟活動計劃、指揮和控制的基礎組織,是強化和健全內部組織機構的重要保障,其核心內容是合理的職責分工。一般情況下,財務管理與內部控制主要是以處理每項經濟業務或全過程中的某幾項業務,且規定在該業務中要由兩個部門或兩個以上部門,以及兩名或兩名以上人員分工負責,相互制約與控制。如企業匯出一筆采購款,由采購人填寫請款單,經供應人員審查相關的數額、內容及收款單位,財務或會計人員審核其基本內容并核對采購預算,再由出納員憑手續完整的付款憑證辦理匯款結算,前后須經四人分工負責處理。而在采購匯款的報帳業務中,須經由采購人員填寫報帳單,貨物提貨,倉庫驗收,檢查驗收質量,以及審核發票、帳單及驗收憑證,編制轉帳憑證報銷。
在企業會計管理中,財務管理與內部控制是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且大多數時候兩者之間總是以合作共贏的形式出現,而隨著企業會計的信息化發展,財務管理與內部控制都已被將計算機取代,并明確規定了其操作權限與控制辦法。
首先,計算機代替手工填制記賬憑證的操作極其簡便,且更為規范與高效。但同時也難以給查賬和審計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據。因此就可以通過計算機先進行記賬憑證處理,在經由相關人員簽字或蓋章,無簽字和蓋章則視作無效憑證;將審核無誤后的原始憑證進行計算機存檔,并保存入企業數據庫中,同時還應對輸出的記賬憑證進行簽字蓋章,交由稽核人員核對。
另外,電算化能有效提升工作效率與會計水平,但是不能代替原手工會計處理中的內部控制制度與管理制度,因此,在企業會計財務管理與內部控制過程中,還應積極加強電算化系統管理;同時對電算化進行內部控制,不斷加強落實存取權限控制,如設置安全保密措施系統、密匙源代碼和目的代碼等,進而從計算機方面加強計算機信息保護,并對操作權限進行分配管理。
首先,堅持財務管理中的風險收益權衡、堅持貨幣時間價值,堅持道德行為就是做正確的事情原則,堅持職務分離原則,科學的劃分職權權限;其次,明確崗位職責范圍,比如會計人員做好確認、記錄和報告的分內之事,不做不批準不審核的工作;或倉庫管理人員做好貨物的進出登記保管工作,不做會計記錄的工作。其三,對內部控制的基本評價原則進行有效的掌握:明確防錯防弊,促進經營效果與管理效果;做到事前預防和能在事中或事后及時發現工作漏洞并及時的補救;認真總結、科學分析的基礎上,設計手續安全度、業務分工合理的制約方法,切忌過于繁瑣;根據情況的變化和出現的問題對相應的內部控制制度作出及時修正或建立新的內部控制制度。其四,明確資產記錄與保管分工:規定管錢、管物、管帳人員的相互制約關系,旨在保護資產的安全完整,如出納員不得監管稽核、會計檔案、收入、費用、債權債務賬目的登記工作,銀行票據的簽發必須由兩人分別掌管,向銀行提取較大數額現金時,必須由兩人以上,對領款、點驗安全入庫的全過程共同負責;其五,明確規定計算機財務管理系統操作權限和控制方法:(1)計算機代替手工填制記賬憑證是相當容易的,并且比手工制作的憑證更規范、效率更高;(2)電算化可以大大提高會計工作效率和會計工作的水平;(3)對會計電算化進行內部控制,主要是對存取權限進行控制。
就現階段我國大多數企業的發展而言,現代性企業制度已經趨于完善,待在一些國有企業,甚至上市公司中,仍將財務管理、內部控制與企業會計管理混同理解,很多人將財務部門認作單純的核算中心,其作用只是提供財務信息,而將財務管理、內部控制與企業會計的工作情況搞不清楚。而就現階段學術認為上述三者之間的關系概括為大會計觀、大財務觀和財務與會計并合觀,而實際應用中,三者之間是否存在這樣的關系,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從理論而言,企業主要是通過債務來對企業進行經營,一方面可以降低企業綜合成本,獲得財務的杠桿效益;另一方面,還可以有效的降低企業風險管理。但如果企業沒能掌握好負債的基本運營狀態、利率和期限的情況下便根據個人偏好來對投資項目進行盈利性的估計的話,還是不足以取的[3]。首先,這種投資項目很少考慮實際運行的難度與風險,同時也忽略了負債款項的借款利率;同時由于對投資項目沒能進行合理的分配與組合,忽略收益與成本的配比,進而使得本該合理的資本結構被打亂,最終必然會給企業帶來巨大的風險。根據本案例來看,如果要想在負債經營的前提下出現盈利效益,必須做到產品銷路好,產品供不應求。所以在企業的管理過程中,戰略的選擇和實施,必須以企業的發展為根本出發點;而財務管理、內部控制和會計管理之間均要以企業發展的總目標為要求,積極配合企業戰略實施,并及時的給予企業發展所需的正確的財務管理辦法與內部控制環境,進而促使企業會計管理在外部法律和經濟環境下,不做出錯誤的會計決策與會計計劃,避免造成企業整體利益的浪費與效益下降[4]。
綜上所述,企業會計的財務管理與內部控制是企業發展的主要力量。而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深化會計改革過程中,企業在遵守會計準則的基礎上,應以企業會計工作為實際出發點,健全和強化自身合理的會計政策和會計控制制度[5]。對財務管理和內部控制制度,應作出正確的書面文字規定,這樣不僅有利于企業相關人員了解處理日常會計事項的政策和方法,也有利于企業會計政策的整體實施。
[1]任娜林.企業會計的財務管理及內部控制分析[J].商場現代化,2014,(3):159-159.
[2]隋祎.企業會計的財務管理及內部控制分析[J].經貿實踐,2017,(19):224.
[3]陸筱思.企業會計的財務管理及內部控制分析[J].低碳世界,2017,(14):242-243.
[4]青慧蓮.企業會計財務管理及內部控制分析[J].市場觀察,2016,(z2):48-49.
[5]龔漢.企業會計的財務管理及內部控制分析[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7,28(8):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