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莉
成都鐵路局信息技術所
會計工作最基本的職能之一是提供會計信息。會計信息是會計行為系統的核心部分,是經過加工或者處理后的會計數據,是對會計數據的解釋,其實質是各種利益關系的反映。會計信息質量的高低會直接影響到市場的運作、決策人的決策、資源的配置、以及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的制訂。會計信息作為重要的社會資源和“商業語言”已成為政府管理部門、投資者、債權人以及社會公眾進行宏觀調控、改善經濟管理、評價財務狀況、防范經營風險、做出投資決策的重要依據。社會對會計信息在時效、范圍、質量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加。影響會計信息質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會計人員的素質高低、會計法規和準則的不完善等都會影響會計信息質量,而公司治理結構的完善與否對企業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是更深層次的。盡管會計信息質量是復雜經濟問題的反映,受多種因素的影響,但公司治理結構的缺陷(如上市公司股權結構不合理、流通股比例過低、董事會被內部人控制、監事會失效等)是造成我國公司會計信息質量低下的根本原因。
公司治理結構是一套制度安排,用來支配若干在企業中有重大利害關系的團體,包括投資者、經理、員工之間的關系,并從這種關系中實現各自的經濟利益。公司治理涉及各種利益相關者責權利上的劃分和制衡。會計信息在公司治理結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通常,公司內部治理是指按照《公司法》所確定的法人治理結構對公司進行的治理。而來源于債權人、雇員(勞動者)、供應商、消費者等利害相關者的治理構成公司外部治理。內部治理機制主要是由股東、董事會、監事會對企業經營者進行監控的機制。外部治理機制包括資本市場、產品市場和經理市場等外部力量對企業管理行為的監督。資本市場起著在企業間配置資源的作用,資本市場發揮作用的前提是企業積極地披露保留的信息。
對于公司披露的會計信息,主要包括:財務信息與非財務信息。公司所披露的財務信息,它主要用來評價公司的獲利能力和經營狀況及預測未來的經營前景,是解決會計信息使用者與提供者之間信息不對稱問題的主要方式,其質量的高低直接決定著資本市場的有效程度和社會資源配置效率。會計信息的質量特征主要是指相關性與可靠性。不同的公司治理模式對會計信息的質量要求不同。
外部控制主導型治理模式下,重視會計信息的相關性。資本市場的中小股東無法直接對公司決策施加有效的影響,使得公司外部的利益相關者產生了使財務報告具有決策有用的傾向,力圖通過股票市場來實現他們的決策。以股東作為公司的關鍵所有者,強調股東利益至上,以此為基礎的會計信息質量的評價組織、標準和方法與其市場特征、公司治理準則相互配合。使會計信息的決策相關性質量目標得以發展。
內部控制主導型公司治理模式下,重視會計信息的可靠性。會計就要隨時提供經營者履行受托責任情況的信息,外部利益相關者的決策需求往往不受重視,公司治理尤其是外部治理對會計信息的依賴較少,會計的獨立性較低,作為各方利益整合的結果自然是偏好利潤的粉飾,而這又必然降低了會計信息的決策相關性,使得公司外部的股東無法利用會計信息進行公司治理,抑制了資本市場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會計信息質量與公司治理結構關系密切,雙向互動。有效的公司治理是提供高會計信息質量的環境保護和制度保障,而高質量的會計信息是公司治理的基石,是公司內、外部治理機制有效運作的前提。
我國會計信息質量不高與公司改制的不規范、不徹底有關。要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必須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在我國,完善公司治理的主要對策有:優化股權結構、加強董事會建設、完善監事會制度、完善市場治理結構和社會治理結構、強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等。
第一,股權結構不合理。我國絕大部分上市公司由國企改制而成,股權相對集中,不利于經理層在更大范圍內接受監督和約束,政府在行政上對企業管理層干預過多,企業目標政治化,無法實現企業運作機制的轉換。
第二,董事會獨立性不強,無法對經理人員實施有效的約束。我國上市公司均按照公司法及交易所上市規則的要求,建立了股東大會、董事會、經理層、監事會這種各司其職、互相制衡的組織結構。但股權高度集中,一股獨大,董事會的表決流于形式,監管者與被監管者的同一,勢必造成董事會監督獨立性的喪失,難以保證其經營、決策機制的有效運行及對經理人員的有效約束。
第三,對經理人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主要表現為:報酬結構不合理,形式單一。
第四,國家對上市公司的外部監管力度不夠。從對上市公司的監管上說,盡管近年來已得到很大進步,但仍感不足,不能滿足現代公司治理的要求。外部社會治理機制主要指社會中介機構的信用機制,它是公司治理結構有效進行的一面“防火墻”。外部社會治理的主體主要有: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證券公司及交易所等。這些外部社會治理結構與外部會計信息披露的質量有著內在的聯系。一般來說,外部社會治理狀況越好,中介機構的信用度越高,會計信息的質量也越高。
提高企業會計信息質量,杜絕虛假會計信息需從其產生的源頭入手,將完善公司治理結構作為突破口,建立健全現代企業制度,盡快形成權責統一、運轉協調、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
第一,完善公司內部治理結構
1.優化股權結構。我國目前的股權結構是導致內部治理結構缺陷的根本原因,要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就必須優化股權結構。在保證國家對國有企業實施控制的前提下,適當減持部分國有股,有利于增強不同持股者之間的相互制衡,促進上市公司治理結構“用手投票”和 “用腳投票”機制的真正形成,促進我國股市由 “投機市”轉向 “投資市”。這樣從源頭上制止或減少會計信息失真現象,提高會計信息質量。還有利于國家宏觀調控,從而促進資源的合理流動與配置。
2.加強董事會建設。加強上市公司董事會的力量,改善其人員構成。公司治理結構的關鍵是董事會,它聯接所有者和經營者兩方的利益,防止所有者的干預,監控經營者的行為,同時又監督著經營者的行為,保護所有者的利益。董事會功能有效發揮的關鍵在于董事會人員的構成。在董事會中增加一定數量的獨立董事,有助于優化董事會結構,增強董事會的獨立性,同時加強董事會的專業性,從而加強董事會的作用。
3.完善監事會制度,明確監事會的監督權力。會計信息質量低下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監督約束機制失效,因此要提高會計信息質量,首先必須有效發揮監事會的監督職能。監事會應當以財務監督為核心,保證監事會能獨立、有效地行使對董事、經理履行職務的監督和對公司財務的監督和檢查。
4.構建科學的管理層激勵機制。在公司治理中,企業不但要對管理層進行監控和約束,還要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企業可在董事會中下設由獨立董事組成的報酬委員會,該委員會可就管理層,尤其是總經理的年薪、激勵報酬、期權計劃、績效衡量和退休計劃等細節制定具體的方案并認真實施,及時披露。代理人員與所有者的利益趨于一致,就會有效遏制代理人的道德風險。
第二,完善外部市場治理結構,提高會計信息質量
1.完善外部市場治理結構,降低代理成本建立經理人市場并逐步完善其規章制度,使經理人過去的行為信息通過經理人市場反映出來,經理人的信息特別是經營業績和職業道德信息將影響其未來的職業前途,管理者自然就會約束過度追求自身利益的行為。
2.完善上市公司外部社會治理結構,優化審計環境。上市公司內部治理缺陷造成了大量的會計舞弊,出現了眾多的會計信息失真現象,而外部社會治理結構的混亂又為虛假會計信息合法化提供了保證。因此在完善內部治理結構的同時,應同步加強外部社會治理結構建設。各中介機構是外部治理的重要力量,其執業質量直接影響著證券市場的發展乃至整個經濟的發展。因此要進一步加強上市公司與審計機構之間的監督與制約關系,增強外部審計機構的獨立性。
3.強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增加透明度。證監會公布的《上市公司治理準則》明確闡述了上市公司治理的目標和原則,即股東的合法權益應當受到保護,所有的股東必須得到平等和公正的待遇;負責任的管理層為公司的利益而非控股股東的利益服務;及時準確地向市場披露公司的重要信息。
綜上所述,會計信息質量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公司治理結構缺陷是其根源。從公司治理的角度來提高會計信息質量,主要是使公司治理能夠對上市公司內部人控制現象起到抑制作用,在解決所有者缺位問題的同時,還應加強對債權人的監督,引入獨立董事制度,充分發揮監事會的職能。同時要加強外部監督,建立起公平、透明的會計信息披露機制,提高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準確性,有效促進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
[1]李維安.公司治理[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1.
[2]楊興全.公司治理結構與會計信息質量.上海會計,2001.
[3]潘琰,辛清泉.所有權、公司治理結構與會計信息質量[J].會計研究,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