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紹蓮
河北省張家口市懷安縣財政局
政府采購是指以政府為主體、為滿足公共需要而進行的采購。它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加強財政支出管理,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的重要手段。自1999年財政部頒布《政府采購暫行條例》之后,我國又陸續出臺了《政府采購法》和《政府采購法實施條例》,逐步完善了有關制度,增強了法律規定的可操作性。各地政府采購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績。與此同時,當前政府采購活動中存在的管理不嚴、操作不規范等諸多問題也日益凸現。
我國政府采購已邁出了堅實的一步,但制約其發展的瓶頸問題也越來越顯露出來。
政府采購是一項法律制度和經濟制度,為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完成管理職能和開展業務活動,按照法定程序購買商品、設備、工程和貨物提供服務。然而,我國政府采購制度建設還處于摸索階段,理解其意義的人還不多,對政府采購的認識仍存在種種誤區。有的認為政府采購就是把單位零散采購轉變為集中采購;有的則認為政府采購就是政府購買。種種誤解的存在,導致政府采購工作不能有效開展,在采購運作過程中表現出隨意性,一些部門領導干預具體采購活動,極大地阻礙了政府采購工作的順利推進。
政府采購是一項專業性較強的工作,它要求工作人員不僅僅要懂財務,還應掌握招投標、合同管理等相關的知識和技能。由于我國政府采購還處于初期階段,市縣從事政府采購的工作人員多數來自財政部門,很多人未經過任何專業學習和訓練,對招投標中貨物、工程和服務等方面的知識知之甚少,政府采購部門缺少一支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采購管理隊伍,工作上不能形成合力,無法滿足政府集中采購工作的要求,嚴重制約了政府采購制度的全面實施。
政府采購監督管理是采購工作中的一項重要環節。監督檢查的內容主要包括政府采購的法律法規的執行情況,內容涉及采購范圍、采購方式和采購程序等多方面。《政府采購法》第十三條規定:“各級人民政府財政部門是負責政府采購監督管理的部門,依法履行對政府采購活動的監督管理職責。”這一規定明確了各級財政部門在政府采購監督管理中的主體地位和作用。但從采購運行的實踐來看,市縣政府采購的管辦職責不清,既是裁判員又是運動員的現象依然存在,財政部門并未真正履行好法律賦予的監督管理職責,缺乏有效的監督制約機制。未形成全程監督政府采購的合力,致使政府采購處于“上級部門監督不到、供貨商不敢監督、有關職能部門不愿監督”的真空狀態。
政府采購活動,政府采購必須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按照“采購價格低于市場平均價格”的原則執行政府采購工作。但在實際操作中,政府采購質次價高的現象屢屢發生。中國社科院2013年《法治藍皮書》指出,一些地方政府在采購辦公用品時,近80%的貨物價格高出市場價格1.5倍,有的甚至高于市場價6倍~37倍。政府采購價格虛高,不僅浪費財政性資金,還擾亂了同類物品的正常市場秩序,極大地損害了政府采購的聲譽。
政府采購驗收即合同履約的驗收,是實施政府采購全過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從目前政府采購隊伍建設來看,市縣政府采購機構人員配置不足、專業技術人員欠缺,內設機構職能部門的職責不夠明確,普遍存在重采購結果、輕履約驗收的現象。有的因利害關系、人情問題而不敢說“不”。有的因專業水平或責任心問題,只是象征性地走場面,未實施驗收行為。一些供應商為了追逐一己私利,披著“公開化”、“合法化”的外衣,在合同執行過程中隨意改變采購貨物品種、數量及技術參數等,以謀取巨額差價。
放眼世界,政府采購運行良好的國家都有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一些國家在采購實踐中累積了不少豐富經驗。我們應借鑒這些國外先進經驗,因地制宜制定出適合我國政府采購的法律法規,形成一個系統性的法律體系。此外,各級財政部門要積極開展《政府采購法》配套制度的建設,完善一整套的制度體系,以解決政府采購工作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
認識和發展是互動的漸進過程,只有認識到位才能促進發展,在發展中提升認識水平,從而有效推進政府采購的發展。如果各級領導的認識跟不上,政府采購的改革與發展必然遇到阻力。我們要充分認識深化政府采購制度改革重要性,為適應新時期政府采購工作的新形勢,解決政府采購中不斷出現的新問題。各地政府可以通過舉辦培訓班方式,組織相關機構領導學習《政府采購法》、《招投標法》及財政部頒布的各種管理辦法,深刻理解政府采購制度的重要性,推進政府采購步入正軌。
政府采購涵蓋采購預算編制、招投標、監督檢查、程序設定等一系列活動。隨著政府采購業務的不斷拓展,要求政府采購機關工作人員不僅要具備財務知識,還要具備與招投標相關的一些專業知識。政府采購機關,應建立教育培訓機制,人員培訓建設制度化,加強從業人員的職業教育、法制教育,拓寬他們的知識結構,增強政府采購機構人員的責任意識、監管意識,確保政府采購監管隊伍的正規化、專業化。對集中采購機構、社會代理機構及評審專家等人員實行持證上崗,實行政府采購崗位責任制和執業資格制,要建立崗位考核辦法,定期培訓、考核,形成優勝劣汰的良性機制。
政府采購制度就是通過建立相互監督、相互制約機制來規范采購行為,發揮其節約財政資金、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的一項根本措施。“管采分離”是具有中國特色的一項制度創新,也是法律規制下的現實產物。只有監管部門與操作執行機構不存在隸屬關系或其他利益關系,才能真正實現政府采購的有效監督。我國已頒布政府采購的規章制度,涵蓋了政府采購的各個方面,各級財政部門作為政府采購的監管部門,必須全面履行好監管和指導職責。政府采購管理部門與政府采購執行部門應當分設,即財政部門內設政府采購管理辦公室,下設政府采購中心。也就是說,財政部門應合理設置內部機構,將原承擔的操作職能轉移到單純的監督管理上,不得參與政府采購項目活動,集中精力對整個政府采購活動進行監督管理。為此,財政部門要徹底改變采購、管理于一身的操作模式,制定切實可行的崗位責任制,明確分工。
政府采購制度是規范政府采購行為并對政府采購進行監管的一種控制系統。涵蓋采購預算、計劃、招投標、履約驗收和統計評估等程序。政府采購管理以財政監督為主,司法監督和社會監督為輔,組成一張縱橫交錯的監督網,切實加強對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評審專家和供應商的監督,有效防止“串標”、“圍標”現象和“豆腐渣”工程。加大違法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發現采購人有違規行為必須嚴厲查處。
招標采購是以實現“效率、效益、質量、廉潔”為目標,更好的為用戶服務。我們要克服“重采購,輕驗收”的思想,高度重視招標采購的履約驗收環節,絕不能放縱不管。一是要明確履約驗收的主體責任。我國《政府采購法》明確規定:采購人或者其委托的代理機構應當組織對供應商的履約驗收,其中大型或者復雜的政府采購項目,邀請國家認可的質量檢測機構參與驗收,驗收成員要在驗收書上簽字確認,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二是要完善履約驗收管理、采購人負責制及產品質量驗收制度。對專業性較強的項目,應組織專家組,由專家對履約情況進行驗收;三是必須按照采購項目驗收的基本程序組織實施,驗收工作必須認真對待,不能帶有隨意性;四是驗收人員必須熟悉與采購活動的各種資料,包括項目名稱、采購預算、合同金額、采購方式、合同簽訂時間以及采購結果等等;五是嚴格對照采購合同逐條驗收。主要是檢查供應商是否嚴格履行了采購合同,其所提供的貨物、工程或服務是否達到了合同中規定的質量標準,采購價格低(高)于市場平均價格的是否合理以及采購單位和供應商的采購行為是否合法等。通過嚴格的驗收程序,防止供應商故意損害采購人合法利益等問題發生,以保證產品和工程質量,以提高政府采購的信譽。
總之,認真學習《政府采購法》、《招投標法》和《合同法》大量的配套法規,積極應對政府采購工作中面臨的具體問題。要達到增強政府宏觀調控能力、規范政府采購行為、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目標,政府采購必須實現制度化、規范化、法制化管理。
[1]王曉琳,劉偉霞.淺談事業單位政府采購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財會學習.2016,(08):208。
[2]陳利敏.事業單位政府采購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J]時代金融.2015,(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