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達
遼寧昌鑫環境工程咨詢有限公司
近幾十年來,污水處理技術無論在理論研究還是在應用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進展。由于國內脫氮除磷技術一直不夠成熟,因此受傳統治理技術和設計理念的束縛,在對象生活污水這類有機污水的治理上,許多設計單位和成套設備制造商只重視COD、BOD5等有機污染物的去除,而忽視了脫氮除磷。隨著污水成分的日趨復雜和人們環保意識的逐漸增強,三級處理和深度處理污水廠也在很多城市興起。同時,隨著研究的逐步深入,新工藝、新技術大量涌現,如在污水生物處理領域,出現了AB法工藝、間歇式(序列式)活性污泥法、脫氮除磷的A/O系統、同步脫氮除磷的A/A/O系統、氧化溝系統等。這些新工藝新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水環境的污染。由于要達到較高的處理效果,導致現有的技術設備一般都存在投資高、處理成本高等問題,從而影響了整個處理系統的運行。
人工濕地凈化技術是一種最常見的生態型水環境治理技術,主要是指模仿天然的濕地來構建一個人工濕地,其具有和天然濕地一樣的功能,可以凈化水資源,是一種污水處理的良好方式。在眾多的污水處理技術中,采用的方法按照污水處理的不同可以分為物理處理技術、化學處理技術和生活處理技術,而人工濕地凈化技術就是一種綜合技術,其同時使用了化學、物理和生物處理技術,其消耗的資金和各種材質非常少,但是污水處理的能力卻很好。利用人工濕地,可以對廢水進行綜合處理。人工濕地凈化系統主要分為填料表面、生物膜等,其中廢水經過生物膜,污水中的一些有害物質就會被生物膜中的填料或者植物的根系攔截,并且生物膜還會吸收有機污染物,或者通過生物反應來將其消除。
人類對城市河流岸堤的改造一般是通過漿砌石料構建具有抗沖刷強度的硬質護岸體系,來提高防洪能力,但卻破壞了河岸帶生態系統的結構,隔斷了河流生態系統與陸地生態系統的聯系,降低了河岸帶生態系統的功能。充分尊重自然及其選擇,利用介質排列和水分運動規律,構建生態護岸,促進河岸帶物質和能量的交換,是生態護岸構建的基礎。生態護岸按形式分有直立式、陡坡型、緩坡型等不同類型。通過生態護岸的應用,可以優化堤岸生態系統的群落結構,同時滿足防洪和污染控制需求。生態護岸能夠有效地保護岸堤,減輕河岸沖刷,防止水土流失;同時,也為河岸帶生態系統的完善創造了條件,促進了生物生存空間的延伸,溝通了河水與地下水的聯系,完善了水陸生態系統。
湖濱帶凈化技術也是一種生態型的污水凈化技術。湖濱帶是指水和陸地生態交叉的地方,是一種生態過渡帶,主要存在湖泊流域和陸地生態系統之間。湖濱帶的生態性能非常好,可以維持生物的多樣化,同時還可以涵養水分,具有防旱和蓄洪的功能。在湖濱帶的水底,將一些吸附填料和一些酶促填料放置其中,就可以構建一個功能多樣的生態污水凈化系統,可以對污水凈化,并且呈現出來的景觀效果非常好。當雨水或者湖水流到湖濱帶時,通過湖濱帶的各種生物和植物的凈化作用,就可以減少各種污染物,然后經過凈化之后的水資源進入到湖泊中,就可以保持湖泊水資源的環保性,可以避免雨水對湖泊的水體造成污染。
在水環境治理中,控制污染源比治理投入更為重要,只有控制住污染源才能使治理工程順利有效的進行。
對于點源污染,我國已經基本能夠控制了,按國家規定,鄉鎮企業的廢水排放應符合《工業“三廢”排放試行標準》(GBJ4-73)同時,鼓勵企業采用先進技術,實現清潔生產、對生活污水,已經鋪設排水管道的鄉鎮,應定期檢修排水管網、對于面源污染,應積極推廣生態農業技術,使物質在生態系統內多次循環,廢物產生最小化,減少非點源污染、如珠江三角洲的塘基系統。長江中下游的多水塘系統等;改革農業運行方式,積極推廣新型施肥方式,改進灌溉制度,合理種植,推廣新型復合肥料,增加有機肥使用比例,控制農藥的使用品種和數量;促進水土保持農業技術,通過等高耕作,溝壟耕作、間作、套種、混播、草田輪作、收割留茬等技術,減少流域土壤侵蝕和水土流失,達到控制面源污染的目的。
3.2 加強對畜禽養殖廢水的控制
為控制畜牧養殖業產生的廢水、廢渣和惡臭對環境造成的污染,促進養殖業的生產和技術進步,維護生態平衡,保障人體健康,政府要在積極鼓勵大力發展畜牧養殖業的同時,結合我國《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管理辦法》、《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技術規范》、《畜禽養殖業污染物排放標準》,以及當地的相關規定采取有力的防治管理措施,在治理畜牧養殖業污染、創建生態畜牧業的過程中,對已出臺的法律法規必須堅決執行,對違反有關規定的養殖場要加大查處力度。凡是影響畜禽生產環境及畜禽生產對周邊環境造成污染的行為都要通過法律手段加以制止,真正做到依法治污。
水環境治理是一項長期、艱巨而細致的工作。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開展水環境綜合治理,將古城保護與旅游開發有機結合,解決城市發展帶來的一些問題,改善城市人居環境,提升城市品位,彰顯城市特色的效果。
[1]姚志友,張誠.我國鄉村環境合作治理的機制與路徑研究[J].理論探討,2016(05):155-159.
[2]李超,齊穎穎.中小型河流治理生態護岸方法分析[J].水利科技與經濟,2015,21(09):7-10.
[3]柳青.肖太后河水環境治理的生態水工學應用[D].清華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