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嘉倫
沈陽奧思特安全技術服務集團有限公司
隨著電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電氣設備被用在工業生產和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而電氣設備的不正當使用,將會增加發生電氣事故的危險,也對人們的生命安全和國家的經濟收入造成了極大的威脅。為了更好的推動電氣設備的安全使用,提升用電過程的安全可靠性,本文對當前的電氣設備應用進行了探討,闡述了電氣安全技術以及電氣安全規范,以求為安全用電、正確使用電氣設備提供科學的參考依據,進而不斷推動我國安全使用電氣的穩步發展。
電氣安全是指與電氣相關的各種設備能夠安全的運行,電氣安全涉及安全領域的科學技術及其管理工程。電氣安全的范疇較為寬廣,包括了電氣安全的實踐以及電氣安全教育與安全科研、電氣安全的運用等。總的來說,電氣安全主要分為用電的安全以及電器的安全兩個方面,電氣安全的主要原理是通過電磁學原理以及安全原理,使相關的電器能夠安全的運行,減少因為電器而帶來的損害。由于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及電能的廣泛應用,電器的安全也越發的重要,不論是工業生產領域還是生活領域,都離不開電氣,也都會產生各種各樣的電氣安全問題。然而由于電氣安全具有綜合性、復雜性的特點,它不僅與電氣設備密切相關,而且與電力工業緊密相連,存在于建筑、石油、化工等各種工業領域。同時,電氣安全工作既具備工程技術性的特點,又具有安全管理性的特點。總之,電氣安全是一項既復雜又綜合的技術。
用電制度不完善,考慮角度不全面,只重視經濟效益,忽略用電安全,導致用電安全隱患,不利于企業發展。企業缺乏用電應急管理,針對突發事件,確保用電設備正常運行,不能妥善處理相關事件,導致企業造成巨大經濟損失。企業整體電力人員素質不高,預控危險臨界點能力不足,對電氣設備管理重視程度不夠,因而導致用電安全事故。
供電系統朝自動化方向發展,導致用電營銷業務系統和數據系統存在漏洞,難以保障用電檢查的精度,進而引發安全問題。部分發展時間長的單位,供電電源點不足,無獨立電源設備作為備用電源,導致供電設施薄弱、檢修不到位,造成大面積停電或火災事故,降低了供電的經濟性和安全性。供電是一項復雜而系統的工作,由于部分電氣從業人員態度不認真、缺乏安全意識、遇到問題不能及時檢查和排除故障,導致安全隱患增多。
第一,隔離帶電體。通過有效隔離帶電體,則可以防止電器帶來的觸電危害,主要的方式有以下三種:一是絕緣,是通過用絕緣的塑料橡膠等將電氣封閉起來,從而讓電氣按照一定的路子進行流通,保證電流不泄露,保證線路的正常運行,防止觸電事故的發生。二是保證安全的距離,為了有效防止人在工作中接觸到帶電體、防止人接觸到帶電的器械、避免由于短路等待來的危害,要讓人體與帶電體之間保證安全的距離,安全距離的大小取決于帶電體電壓的高低,以及電氣設備固有安全的類型以及裝置方式等。
第二,使用安全的電壓。為了有效的防止因為觸電而帶來的事故發生,因此安全電壓的采用必不可少。安全電壓可以為電源提供穩定的電壓,安全電壓在上下限之間有它規定的有效值,我國規定的安全電壓額定值有不同的檔次,而當電氣設備的電壓超過了它固有的安全電壓時,則會帶來觸電的危險,這就需要必須提前采取防止電壓的有效措施。除此之外,還應該考慮工業生產環境的因素,不同的生產環境應該采用不同的電壓,保證在安全的電壓范圍內進行工作。
第三,采取保護接地措施。保護接地是指將絕緣裝置損壞后暴露出的導體部分與大地相連,由于人體電阻同大地電阻比起來阻值較大,根據分流規律,當人體接觸帶電金屬時,帶電體的絕大部分電流會流向大地,進而流經人體的電流會很小,確保流入人體的電流的在安全范圍內,進而保障人體與帶電體接觸不存在生命危險。連接裸露帶電裝置與接地體裝置通常使用導線,我國對接地體的距離有明確的要求,接地體與建筑物距離需要大于等于1.5米,與獨立避雷針之間的距離需要大于3米。
手工記錄作為傳統用電檢查的主要方式,而現代用電用戶數量急劇增加,導致手工記錄工作量的增加和易出現誤差,不能滿足現代用電發展的要求。因此需求利用現代化檢查方式替代傳統檢查,實現用電檢查的方便、快捷、準確,檢查數據更具有時效性,減少工作人員的工作量,節約了人工支出成本。如今應緊跟時代步伐,把自動化和一體化技術應用到檢查中,對數據進行科學統計和分析,應積極采取科學化和數字化的管理,才能實現最為理想的效果,促進電力企業自身發展。
監控電氣安全操作,分析當前生產運行情況,針對突發事件做出及時調整,防止出現安全生產事故。日常生產過程中,設備本身安全一直被工作人員所忽視,只顧完成當前的工作任務,讓設備超負荷運行,導致發生電氣安全事故。因此,生產過程需分析每一個環節出現的問題,盡早發現薄弱環節,沉著應付,提高電氣生產安全事故的應急處理能力。
總之,隨著科學技術程度的加深,各種電氣設備數量不斷增加,電力能源成為了一種最為重要的動力,對電力需求呈指數上升。對于供電方和用電方都應高度重視用電檢查,強化安全規范意識,實行自動化安全檢查,杜絕安全隱患,確保電氣安全,推動社會發展。
[1]李生華.淺談建筑電氣安全保護與火災防范[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6(17):238.
[2]李政芮.電氣接地和電氣安全問題探析[J].山東工業技術,2016 (01):172+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