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宗田
亞太森博(山東)漿紙有限公司
在造紙行業生產過程中,會應用到許多的機械,難免會出現機械故障,這時應及時的采取措施,選擇正確的方法進行維修,以保障造紙機械能夠正常、安全的運轉。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備品備件在整個維修工作中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沒有備件,一切的檢修工作都將化為空談。造紙設備多為進口的設備,備品備件統計的難度較大,采購周期長,一旦備件采購錯誤或者供應不及時就有可能造成長時間的停機,損失巨大。
在紙機的運行過程中,每月都將有1-2次的計劃停機時間,針對日常點檢巡檢中發現的故障進行處理。但在日常運行中平均每個月總會發生2-3個小時的故障停機。其主要原因是因為日常點檢巡檢不到位、設備潤滑不良、設備的一些缺陷未能及時的發現,以至于在計劃停機時未能及時的處理。從而造成而外的產量損失。
專設管理部門只是做好機械設備維修和管理工作的第一步。要深入到生產環節,進行大量的調研工作,制定切合實際的管理制度和運維方案,這是做好管理體制建設的關鍵所在。制度本身的設計要注重效率優先原則,應保證運維方案各個環節順利實施,運維方案的制定應注重可操作性,要簡潔、高效。
近年來,機械裝備水平取飛速發展,造紙機械的科技水平和自動化水平得到了顯著提升,大量新器件、新技術應用到設備中。這對維修人員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快速培養出一批同時具備先進理論知識和過硬實際維修經驗的維修隊伍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2.1.1 在SAP系統內創建完整的設備清單,每一臺設備都具有其專門的設備編碼。這就如同每一臺設備都具有其各自的身份證一樣。
2.1.2 BOM完善,每一臺設備都有其專有的BOM,一個完善的BOM可幫助備件員快速的查找備件并進行準確的備件提報。同時結合設備備件的理論壽命、使用記錄、采購記錄及采購周期。及時的制作備件提報計劃。有效的解決備品備件的采購不夠準確、及時的問題。
2.1.3 SPM2的執行,按照每臺設備的特性(溫度,振動值,油位),來制定設備的預防性維護工單,按照工單的內容認真的進行定期的檢查和維護保養。做好每臺設備的特性數據。根據數據的變化來分析和判斷設備的狀態。以為制定維修計劃提供一個良好的依據。
常用的檢測方式有:油液分析技術、溫度監測技術、無損檢測技術、振動檢測技術。現在比較先進和推崇的是振動檢測技術。振動分析具有理論基礎雄厚、分析測試設備完善、診斷結果準確可靠、便于實時診斷等諸多優點而在機械故障診斷的整個體系中居主導地位。常用的檢測工具:油液分析儀、測溫槍、無損探傷、振動檢測儀、熱成像儀等。
a)維修計劃管理表
b)設備缺陷管理表
c)設備備件管理表
d)預防性維修計劃表
e)設備故障歷史管理表
f)維修質量控制措施表
同步、實時維修。運行過程中實時監控,減少維修性停機時間的損耗,提高企業的利益;當企業多個機器出現了相互干擾的生產型停機時,應當保證有足夠的人力和物力進行同時維修,提高效率。
有步驟地進行維修。在停機狀況產生,且不符合前文所述時,應當有步驟地對機器或配件進行維修,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地進行。可以結合上個方法,選擇滿足上述維修條件的內容進行化整為零的整修。
聯系維修。在實踐中發現經常發生故障的機器,應當使用在線聯系維修,可以使得機器有機地、科學地運轉,也能夠實時監測機器情況。
造紙設備的性能及運轉周期等,會極大影響企業的正常運行,對于企業的發展至關重要。紙機的工作特性決定了其管理和維修的復雜性,每個設備都有其獨有的特點及其屬性,利用其特點及屬性,在充分掌握相關知識的基礎上對其進行維修,始終堅持人才與創新是企業生存的根本的原則。
成立全面統籌協調設備運維管理工作的綜合部門,整體布局,明確分工。設置專業管理和群眾管理兩級管理體制,在制度設計上,二者分工配合,調動全員管理。以設備為中心,落實“三定”制度,保證每臺設備由專人負責。“三定”制度是設備的正常運行和維護工作開展的基礎。
設備采辦,僅是設備管理的第一步,為使設備有利于企業的生產和經營,還需以下步驟:第一,要提高技術人員的意識,使其意識到正確處理設備。第二,對技術人員開展專門過硬的培訓,使其了解機器的正確操作流程,第三,做到利益最大化,安排進績效考評中,只允許技術過關技術人員操作機器。第四,制定規章流程,及時檢查機器,嚴禁機器超負荷運轉,科學地安排機器的運行。
總之,造紙機械設備的日常維護和管理工作,不是技術維護和設備管理工作的簡單疊加,而應該是一項系統工程,因此要做好全壽命周期規劃工作,做到采購、使用、維修各環節的銜接工作,提高設備的使用效率和維護水平,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
[1]任陸軍,呼衛星,成朋朋.淺談造紙機械設備的管理及維護[J].企業技術開發,2015,34(02):97+99.
[2]楊振宇,李明榮,王杰.現代大型制漿造紙企業設備管理淺析[J].中國設備工程,2015,(08):46-48.
[3]張宏,王印.造紙設備故障診斷與監測的研究[J].紙和造紙,2016,35(05):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