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圣濤
青島第十五中學
一直以來,病蟲害都是林業生產的重要威脅,要保護好森林資源,就必須要從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入手,采取有效的防治技術控制病蟲害的傳播和擴散。生物技術防治病蟲害有污染性低、安全度高等優點,非常適合在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當中廣泛運用。
生物防治技術作為新型的防治技術,具有許多方面的有點。生物防治技術利用的是生物之間的克制關系,或者生物的代謝產物的物理、化學作用,最終起到控制病蟲害危害的目的。
生物防治技術最大的特點就是不污染環境。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為加強對病蟲害的控制,人們研究和使用了大量農藥,雖然短時間內農藥可以發揮顯著作用,對病蟲害進行致命打擊。但長期使用的情況下,會對周圍的生態環境構成破壞,還會使害蟲產生抗體,加大病蟲害的治理難度。而生物防治技術則是通過一種或者一類生物抑制另一種或者另一類的生物,無論是對于生態環境、人體還是植物都非常安全。其次,生物防治技術的殺蟲效果和持續控制能力更強。生物防治技術應用下,不但能夠有針對性的對細菌和害蟲進行打擊,同時長期的使用下還可以構建起穩定的生物鏈條和防治群體,對病蟲害形成長期的控制,尤其具有突出的作用。
引入病蟲害天敵對病蟲害進行防治是最好也是效果最顯著的防治手段,能夠從根本上解決病蟲害的問題。病蟲害天敵防治,也叫做以蟲治蟲。自然界中的生物,都存在于一條無形的食物鏈當中,針對森林中的害蟲而引進捕食害蟲的益蟲,則可以實現對害蟲的精準打擊,并且能夠長期控制害蟲的數量。例如,松毛蟲赤眼蜂目前在林業病蟲害防治中應用最為廣泛,松毛蟲赤眼蜂可以寄生在松毛蟲、楊二尾舟蛾等十多種林木害蟲的卵上,能夠直接將害蟲消滅在孵化之前,徹底降低害蟲的種群數量。而松毛蟲赤眼蜂并不會對其他生物個體構成威脅,對生態平衡也不會產生太大影響。
使用病蟲害天敵防治技術,首先必須要深入分析和研究森林中的病蟲害類型,針對病蟲害的類型尋找對應的益蟲。對于區域內已經存在的益蟲,應該適當做好地域的天敵保護和人工繁殖工作,快速增加益蟲數量,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對病蟲害問題的有效解決。其次,如果要引進益蟲,必須要結合地區的自然條件、氣候狀況等,一方面要保證益蟲的存活率,另一方面則必須要評估益蟲對于地區生態環境是否構成破壞。特別是對于一些國外物種的引進,更要做好對應的風險評估,盡可能的避免外來物種入侵問題的發生。
利用菌類植物消滅病蟲害,也是一種較為實用和可行的辦法。許多菌類植物,如白僵菌、松毛蟲桿菌、青蟲菌、殺螟松桿菌等,體內含有致命的病原微生物,能夠對病蟲害個體產生巨大殺傷力,降低病蟲害對森林的危害。例如,白僵菌所產生的孢子在散落到蟲體上之后,能夠長出芽管并傳入蟲體,在蟲體內部形成菌絲和圓筒形孢子,破壞害蟲的內部組織和機能,最終達到殺害害蟲的目的。
菌類植物防治技術的使用,較病蟲害天敵防治技術要專業和復雜一些。首先,在應用之前必須要通過實驗獲得病蟲害的主要種類,查詢能夠對病蟲害構成打擊的病原微生物,針對病原微生物選擇適合于地區環境的菌類植物,之后再進行人工培養和種植。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在選取真菌植物的過程中必須要慎重,切莫因為隨意選取而對其他個體甚至是林木構成影響。
生物酶技術,簡單而言就是利用生物酶對害蟲進行打擊,包括破壞害蟲的組織和內部機能以殺害害蟲,獲得控制森林病蟲害的效果。在生物酶技術中,目前應用最為廣泛同樣也是效果最好的當屬蛋白酶抑制法。蛋白酶抑制劑存在于許多生物體內,蛋白酶抑制劑能夠維持生物的正常代謝,同時還可以很好的抵御外來蛋白水解酶對生物個體的影響。通過抑制害蟲體內的蛋白酶,能夠很好的抑制昆蟲腸道中蛋白活性作用,破壞害蟲的消化系統,最終達到殺死害蟲的目的。目前,通過蛋白酶來抑制昆蟲生長的方法已經比較成熟,能夠為植物的正常生長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同時也能夠極大的增強植物的抗蟲害能力。
病蟲害是林木生長的巨大威脅,病蟲害的擴散和蔓延能夠降低林木存活率,同時還會降低林木產量,危害整個地區的生態環境。利用生物技術控制森林病蟲害,技術成本相對較低,方法也更加安全,不會對生態環境構成污染,適合于大量推廣和普及。除此之外,在應用生物技術的同時,也應該盡可能的提升物種的多樣性,盡量構建相對穩定的生物結構,這樣對于病蟲害的預防和防治都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1]陳迎紅.基于森林保護的病蟲害防治技術應用探討[J].低碳世界,2016(33).
[2]古正業.生物技術在森林病蟲害防治中的應用[J].綠色科技,2017(03).
[3]艾艷芳.現代生物防治技術在森林病蟲害防治中的應用[J].現代園藝,20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