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玉波,宮凱,游曉功,韋中國
(1.山東省萊陽衛生學校,山東萊陽265200;2.泰山護理職業學院,山東泰安271000;3.阜陽職業技術學院,安徽阜陽236031)
超聲檢查技術教學指導方案開發與應用探討
姜玉波1,宮凱1,游曉功2,韋中國3
(1.山東省萊陽衛生學校,山東萊陽265200;2.泰山護理職業學院,山東泰安271000;3.阜陽職業技術學院,安徽阜陽236031)
醫學影像技術專業“三二連讀”專科缺乏適合本專業的超聲檢查技術教材及配套教學大綱,目前采用的《超聲診斷學》《超聲診斷技術》或《超聲技術與診斷基礎》教材及其教學大綱,在內容上側重診斷,存在沿用醫學影像診斷專業培養模式、不利于學生技術技能培養等問題。本文對山東省醫學影像技術專業“三二連讀”專科超聲檢查技術教學指導方案的開發和初步應用情況進行探討。
醫學影像技術專業;超聲檢查技術;教學指導方案
自2003年起,山東省部分中等專業學校設立“三二連讀”專科醫學影像技術專業,招收初中畢業生,采取“中專3年+專科2年”的連續貫通培養模式。由于缺乏適合的教學指導方案及配套教材,該專業畢業生技術技能水平與臨床崗位要求存在差距。
(1)“三二連讀”專科的中專段與專科段銜接不暢。目前該專業5年學習時間分成了3年中專段和2年專科段,前3年按中專模式培養學生,后2年按專科模式培養,每段各有6~10個月的臨床實習期。由于缺乏頂層設計的教學方案,該專業中專階段和專科階段的課程設置、教學計劃、實驗實訓等銜接不暢,存在重復或缺項等問題。部分學校前3年的中專段用中專教材《超聲診斷學》[1],后2年的專科段用3年制專科教材《超聲診斷技術》[2]或《超聲診斷學》[3],由于一些中專教材是專科教材的縮減,出現教學內容重復等問題;部分學校是中專段、專科段只選用一本3年制專科教材,而現行3年制專科教材設計沒考慮“三二連讀”專科教學,沒有針對性地劃分中專段、專科段的教學內容,使教學在內容劃分和銜接方面存在諸多問題。
(2)沿用醫學影像診斷專業的培養方式。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培養從事X線、CT、MRI和超聲等醫學影像設備操作與檢查的技術人員,其工作任務是為醫師診斷提供優質的影像資料,學習重點是影像檢查操作技術,對診斷方面的知識熟悉或了解即可。該專業目前多選用《超聲診斷技術》《超聲診斷學》或《超聲技術與診斷基礎》作為教材,前兩者在編寫和內容處理上偏重超聲診斷,后者適用于中專段。由于缺乏側重于超聲檢查技術的教材,該專業采用了類似醫學影像診斷專業的培養模式,重診斷、輕技術,導致教學結果與培養目標脫節,未能體現醫學影像技術專業特點。
(3)教學模式未能充分體現現代職業技術教育特點。理論教學偏多,技術技能培訓不足,與超聲行業協(學)會倡導的臨床超聲檢查規范或超聲檢查指南、超聲專業技術資格考試聯系不緊密,沒有體現項目引領、任務驅動的現代職業教育理念,沿用傳統培養模式,不適應職業技術教育。
為解決醫學影像技術專業人才培養與醫院需求脫節問題,山東省采用公開競爭的方式開發《山東省醫學影像技術專業教學指導方案》(以下簡稱“該方案”)。我校作為該方案開發的牽頭學校,與省內6所院校共同承擔開發任務。該方案緊扣培養目標,依據知識實用夠用、側重技術技能、順暢銜接轉段、項目引領教學、校企一體共建的開發思路,兼顧將來可能出現的超聲醫技分離等,力求方案與行業協(學)會倡導的超聲檢查指南或臨床超聲檢查規范一致,為學生將來的全國衛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超聲專業技術資格考試打下基礎。學校組建了醫學影像技術教學聯盟,邀請了部分省內外醫學影像學專家進行深入調研和論證,確定該專業的臨床崗位目標和技術培養指標,形成了新的課程體系。課程體系包含4個模塊,分別是專業技能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公共基礎課程和拓展課程,每個模塊包含7~12門具體課程,共涉及40門課,超聲檢查技術是其中的7門專業技能課程之一。該方案注重學生專業技術培養、職業素養和人文素質提升,使學生能較熟練地掌握必要的專業技能和相應的理論知識,力求技術技能、人文素質與醫院臨床崗位需求同步。
超聲檢查技術教學指導方案力求體現現代職業教育的特點,處理好轉段銜接問題,使學生能獨立完成臨床超聲檢查工作,熟悉常見病超聲診斷要點。主要改進方面:(1)改進方案整體設計,利于銜接轉段。統籌設計“三二連讀”專科超聲檢查技術教學指導方案,中專段和專科段使用一個完整的教學大綱,整體設計,分段實施,避免重復。中專段和專科段的學習內容是一個整體的不同部分,各有側重,依次推進,有利于解決“三二連讀”專科轉段銜接問題。(2)提高技術權重,側重技能培養。課程名稱定為超聲檢查技術,沒有使用超聲診斷技術、超聲診斷學或超聲技術與診斷基礎[4]。課程內容上加大超聲檢查技術相關知識的權重,降低超聲診斷知識的權重,使超聲檢查技術知識能講夠講透。(3)項目引領教學,適應現代職業教育。項目引領教學是現代職業教育的有效方式。超聲檢查技術雖有其特殊性,如到目前超聲技術與超聲診斷尚未完全分開,使項目編排有難度,但為了適應現代職業教育發展,在超聲檢查技術項目教學方面進行了探索,用“單元、項目、任務”取代原來的“篇、章、節”架構,把超聲檢查技術梳理成10個單元、32個項目、百余個任務。
參照該方案編寫校本教材和教學計劃,初步應用到教學中,取得了一定效果。(1)中專、專科兩個階段學習內容明確,妥善解決重復或缺項問題。中專段學習基本的、簡單的、常用的超聲檢查知識和技能,如以B型超聲和彩色多普勒超聲為主的理論、技術,專科段學習的是中專段的新增知識,如TDI、三維成像、超聲造影等,而不是對中專段已學知識的簡單重復或引申,由淺入深,銜接順暢,使所學知識技能系統連貫。(2)項目引領,任務驅動,教學貼近臨床。基于典型工作過程的項目和任務,著眼于實用性、技術性,貼近臨床典型工作過程,縮小在校實驗實訓與臨床實際操作的差距,項目由淺入深、條理清晰,任務由簡到繁、從常到新。課程知識和技能貼近臨床,培養目標明確,便于教師和學生認知、理解、掌握。如“淺表器官”單元中的乳腺超聲檢查項目分成乳腺二維超聲檢查、乳腺多普勒超聲檢查、乳腺超聲彈性成像檢查、乳腺超聲造影檢查、乳腺超聲介入檢查等任務,任務由二維超聲技術推進到介入超聲技術,每一個任務的學習都是在前一個或幾個任務基礎上進行的。(3)學生實訓參與度高,實踐技能提升明顯。發揮校企(院)一體化實訓基地的作用,縮小學生在校實驗實訓與臨床實際操作的差距,使所講所學知識和技能更加貼近臨床。教師教學與示范、學生學習與實訓臨場感強,主動性強,學生容易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操作,從被動學習變為主動思考和勤于動手,將超聲檢查方面的操作技術學會學熟,使專業能力貼近臨床崗位需求。
由于條件所限,我們的體會還較粗淺。期待依照《山東省醫學影像技術專業教學指導方案》開發的教材應用后,推動醫學影像技術專業人才培養上新的臺階。
[1]夏國園.超聲診斷學[M].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
[2]夏國園.超聲診斷技術[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周進祝.超聲診斷學[M].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4.
[4]姜玉波.超聲技術與診斷基礎[M].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6.
G420
A
1671-1246(2017)13-01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