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黨的十九大報告和黨章修正案都明確將“美麗”納入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奮斗目標。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建設美麗中國,必須增強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意識,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更加自覺地推動綠色發展、低碳發展。
包裝產業作為與國計民生密切相關的服務型制造業,在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近年來,包裝業隨著消費市場的不斷擴大而發展迅速,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時也積累了不少問題,產能嚴重過剩、高消耗與高能耗、區域發展失衡、自主創新能力較弱、核心競爭力不強等,引起各方面的關注。為此,2016年底,工業和信息化部和商務部聯合發布了《關于加快我國包裝產業轉型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了包裝產業的戰略部署和行動指南。不到一年之后的2017年末,十部門聯合發文協同推進快遞綠色包裝工作,對提高快遞業包裝領域資源利用效率,降低包裝耗用量,減少環境污染提出了頂層設計。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在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上獲表決通過,將于2018年1月1日起施行,明確固體廢物為應稅污染物之一。綠色化已成為包裝行業發展的主要目標。
企業積極響應。各大生產型企業升級改造環保設備和設施,獲得排污許可證。最近的“雙11”網購節,電商試水綠色物流,推出“共享快遞盒”、“綠倉”等環保措施。然而,綠色包裝的發展任重道遠,人民日報12月8日第六版發文“綠色快遞,還有多遠”,調查顯示,快遞業中,紙板和塑料的實際回收率不到10%。覆蓋包裝全生命周期的綠色生產體系和產業技術創新體系的建立,不僅需要制度和法制保障,也需要行業主動發力,進行整體優化升級、加強自主創新能力,開展綠色生產,同時還需要全民的參與和努力。
跬步千里,建設生態文明是一場涉及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的革命性變革,抓住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新契機,相信包裝行業一定能為“美麗中國”添磚加瓦、加分助力,包裝行業的綠色環保也終將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