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欣
沈陽華銳世紀投資發展有限公司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各種行業出現了百花齊放,尤其在土木行業,不同的土木工程不斷出現,他們的出現滿足看了人類發展的需求和生活需要。在土木業中整體性最好的就是大體積混凝土,不僅如此,抗震性也比較高,所以在是土木施工中受到大范圍推廣。同時大體積混凝土也會出現裂縫,為此需要我們對大體積混凝土進行科學施工,一以保證在施工時的土木質量和安全得到統一。
所謂的大體積混凝土,實質上指的是實體的最小尺寸大于1m,并且表面系數也比較小,這種混凝土一般在大型設備、高層樓房以及基礎施工中應用的比較廣泛。相比于普通的混凝土來說,大體積混凝土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體積比較大,一般情況下其體積會超過1m3,并且塊體的厚度比較厚。(2)在土木物的施工過程中,相比于一般的混凝土來說,大體積混凝土需要對大量的混凝土進行連續澆筑,并且在土木工程的施工現場中,大體積混凝土的內部溫度應當要比普通混凝土的高。(3)在實際的施工過程當中,如果混凝土的厚度超過了1.5m的話,為了使得施工質量得到有效保證,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可以采用水平分層的方式來對其進行施工。
在澆筑完混凝土后,尤其是在初凝和終凝這一點時間內,隨著骨料和水凝漿結合等原因就會產生干裂縫隙和沉陷裂縫。與此同時,混凝土在硬化過程中,大量的水分會被蒸發干勁,此時,混凝土在沒有水的情況下表面就會快速收縮,同時中心部位收縮就會變慢,在中心混凝土約束的條件下,其表面就會產生大量的拉應力,從而產生裂縫。在水泥品種、水泥的多少、添加劑、結合比例施工手法和保養等條件下。就會對導致混凝土干燥收縮現象。與此同時,如果混凝土均勻性質差或者中間有大量的洞曹,就會導致混凝土在變形時因為應急力不集中的導致出現裂縫。
土木工程中的施工條件對混凝土裂縫具有重要影響,從實際情況來看,大體積混凝土由于其本身的特點,在使用中受環境溫度和濕度的影響較大?;炷恋挠不^程實際上是水泥與水混合發生化學反應的過程,該化學反應是放熱的,在硬化過程中會放出一定的熱量,使得混凝土中的溫度升高,此時如果外界環境的溫度過高,那么混凝土中的熱量就難以及時發散出去,從而造成混凝土內部產生裂縫。同樣的,由于混凝土是水與水泥混合得到的,那么空氣中的水分子含量也會對混凝土產生一定的影響,所以,在施工過程中控制好環境的溫度和濕度,是有效控制混凝土裂縫的手段之一。
在優化混凝土比例的時候,我們可以選擇礦渣硅酸鹽水泥等產品來降低溫度,合理的減少水化熱現象。在選擇加強對混凝土的和易性的時候,我們要選擇有效的外摻劑來降低水化熱。在選擇骨料來進行配置混凝土的時候我們要第一時間采用自然連續的材料。盡可能選擇直徑較大配級優良的石子。在選擇骨料時,要選擇中、粗砂。在施工時通過改善對原材料的混合比例來提高混凝土的抗段裂性能,更大的增加拉伸變形能力,在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時,要以微膨脹以及低收縮為主,進而加強對大體積混凝土抗斷裂進行控制,以加強土木物的總體質量。
此種方式主要是將基礎的混凝土進行分縫、分期、分塊澆筑。由于大體積混凝土的澆筑方量過于巨大,在具體的施工過程中需要利用縱橫接縫技術以把大體積混凝土進行多塊分割,并根據水平的縫隙再將每一個基礎塊進行逐層澆筑。進行分縫分塊分層的目的有兩個:①有助于便捷施工,可以將大體積混凝土進行有層次的澆筑;②有效預防裂縫,將基礎塊的尺寸縮小,促進塊體散熱,降低了施工過程中的溫度應力,從而將裂縫產生的可能性降低。
在施工過程中應當盡可能的選擇低熱化的水泥,并且在設計階段對水泥的配合比做出詳細的要求。施工的時候按照此要求來嚴格進行施工,控制好施工配合比例。同時在施工完成之后,還要加強混凝土的養護工作,防止此階段混凝土裂縫現象的出現。
在道路橋梁施工中,如果發現混凝土裂縫情況的出現,應當及時采取處理措施,對混凝土裂縫進行及時的修補,防止該裂縫繼續擴大或加深,為道路橋梁工程的施工質量帶來較大的影響,具體的裂縫修補方法應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科學的判斷。
大體積混凝土的養護在大體積混凝土澆筑完成之后,就需要進行混凝土的養護工作,對于大體積混凝土的濕度與溫度加以關注。對于混凝土需要做好保溫工作,降低混凝土表面的熱擴散,使得混凝土的表層與內部溫差大大減少,以免混凝土表面有裂縫問題出現。在完成澆筑之后,可以使用麻袋或者是保濕性能比較好的覆蓋物對其進行覆蓋,使得熱損失大大降低。如果是在冬季進行施工的話,就需要對混凝土的保溫工作加以重視,對于混凝土的養護工作加以落實。一般情況下,需要在混凝土澆筑完成之后的12h內進行灑水養護。
綜上所述,大體積混凝土在澆筑施工過程中會產生較多的水化熱,由于混凝土的表面能夠散熱,使得混凝土的溫度由中心向其表層遞減,不同的溫度決定了混凝土的內部變形程度,因此混凝土的內外部之間產生的變形也不完全一致,從而產生裂縫。因此控制裂縫應從內而外進行多方位的研究以及方法實施。
[1]吳俊彥.大體積底板混凝土裂縫防治措施的研究[D].蘇州科技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