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代康
堅持環境立區 創建城市品牌
盧代康
貴州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了三大目標:“決勝脫貧攻堅、同步全面小康,開創多彩貴州新未來”。同時提出了要實現習近平總書記對貴州提出的“百姓富、生態美”的有機統一的要求,與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信念,堅定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進一步處理好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守住經濟增長、人民收入、貧困人口脫貧、社會安全四條發展底線,守好山青、天藍、水清、地潔四條生態底線,健全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等等。
在深入學習貫徹省十二次黨代會精神中,特別是學習貫徹省十二次黨代會提出的健全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等,結合花溪具體情況,談談花溪堅持環境立區,創建城市品牌的工作。
花溪是著名的生態區、文化區、旅游區,但由于老城區城市基礎設施、公共設施配套不夠完善,布局不盡合理,與日益增長的市民生活需求不匹配。且我區從一個郊區發展為貴陽市的一個城區的時間尚短,轄區市民、村民的文明行為習慣還有待提高,整臟治亂工作任務重、難度大。近年來,南環線、迎賓大道、甲秀南路、甲秀北路相繼開通后花溪迎來了快速發展的新機遇。小孟工業園區、孟關汽貿城等建成與發展,又助推了花溪未來創新發展的新機遇,努力營造更好的人居環境和投資環境是助推花溪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需求,刻不容緩。
我區針對環境保護管理和環境立區的措施,以重點項目、品牌項目為契機,以“守護生態家園建設全域旅游創新區”為載體,以生態文明為建設主題,進一步改進城市環境管理模式,強化市容和環境衛生網格化管理。制定“一套制度”,把握“兩個原則”,落實“四項措施”,實施“環境治理五大工程”,確保了全區“整臟治亂”工作持續向縱深推進并取得成效,使花溪區自然生態環境的高原明珠形象得到進一步提升。
今年以來,花溪區委常委會和區長辦公會多次針對“整臟治亂”工作存在的突出問題進行專題研究,制定印發了《花溪區“整臟治亂”專項行動實施方案》;完善了環境衛生“門前三包”管理制度;嚴格執行“一把手”負責制;實行“一票否決”制度;設立“整臟治亂”舉報電話,接受群眾監督,實施限時辦結回復制度。有效推進了各整臟治亂成員單位的效能建設,調動各責任部門工作積極性,推動各部門齊抓共管,使“整臟治亂”形成長效機制,走上制度化管理軌道。
一是把握黨政齊抓共管,各職能部門分工負責的原則。根據人員變動和分工調整情況,及時調整了花溪區“整臟治亂”專項行動領導小組成員,明確由區委常委、宣傳部長負責指揮全區的整臟治亂工作,針對整治工作中出現的熱點、難點問題,采取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親自過問,領導小組負責人主抓,整治辦督查督辦,職能部門限時辦理的模式,確保整治工作有效落實。
二是把握“屬地管理”原則,把責任層層分解落實。對整治實施有力,效果突出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獎勵,對領導不重視、治而仍亂的單位和個人堅決予以通報批評。對中央、省、市駐區單位、垂直管理部門、駐區各級機關、單位,要求必須服從所在地的統一部署和督促考核,積極參與和支持整治工作。對工作不力、不服從所在地的安排部署、造成臟亂問題突出的,由“整臟治亂”領導小組辦公室向其上級主管部門通報有關情況,并提出處理建議,確保各項整治工作穩步推進。
一是優化城市管理模式。根據城區行政區劃各城管中隊接受城管大隊和社區服務中心雙重管理,負責查處城區內違反城市綜合執法的行為。明確城管中隊與社區各自的管理事項和管理權限,杜絕了城管執法部門與社區之間職責不清、權限不明、推諉扯皮現象。
二是以旅游生態環境為主線,重拳整治景區景點。采取內外結合的方式,強化管理、明確職責、責任到人,重點抓好景區景點內環境衛生、景區秩序、公共廁所、公共設施的治理,加大景區景點周邊及公路沿線的巡查力度,對視線范圍的臟、亂、差現象及時整改。
三是結合生態文明全域旅游,開展各類文明創建活動。為充分展示精神文明創建成果,縱深推進“鞏固文明城市”工作。我區在積極參與省、市各類文明創建的同時,2016年還組織了區內的文明評選。共評選出區級文明單位17個、文明窗口20家,文明村鎮1個,文明社區2個、文明院落24個、文明誠信示范一條街2條和一批創建工作先進村鎮、單位、文明窗口,不斷提升城市文明程度。
四是實施村寨治理,加快城鄉一體化建設步伐。我區始終將“整臟治亂”與“講文明、除陋習、樹新風”貫穿在城鄉一體化建設的進程中,重點抓好交通沿線村寨的無“五亂”治理工作。目前,黨武擺貢寨、石板林木寨、鎮山村、清溪垅頭寨、青巖小西沖、高坡沙坪村“六點一線”村莊整治工作已見成效,建成了環境整潔優美、鄉風文明純樸的新農村民族旅游村寨。
一是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全力實施“美化居住環境”工程。通過“爭、代、吸、引、籌”相結合的方式,整合資源,吸納資金,繼續實施舊城改造工程,抓好中心城區的道路交通、市政設施等基礎設施建設,完成城市中心區污水管網改造和供水改造工程,完成中心城區無障礙設施建設,完善中心城區城市服務功能,大力綠化、美化、凈化、亮化環境,增強市民和游客的舒適感。
二是優化城市管理網絡平臺,繼續實施“衛生秩序網格化”工程。通過近年來對城市管理工作的不斷探索和實踐,我區城管綜合執法大隊優化管理模式,成立城管綜合執法大隊的派出機構,在各片區設立獨立的辦公區間,將城管執法人員劃分到網格,配備執法裝備,按照行政轄區范圍統一行使處罰權,辦理簡易程序的處罰案件,按照“定人、定崗、定職、定責”原則實行責任倒查追究制度。有效解決城區內占道經營、延伸占道、亂貼亂畫、亂堆亂放、公共設施維護等城市綜合執法問題。城管中隊由城管綜合執法大隊垂直管理,并接受社區的指導、協調及監督。各社區城管部在負責抓好環境衛生整治的同時積極配合參與協調城管中隊工作,形成執法部門與社區共同配合,各有側重的工作格局,杜絕了部門推諉,逐步健全城市管理常態機制,實現城市管理由單一向互動、粗放向精細、突擊向常態的轉變。
三是深化公交運營管理體制,大力實施“便利交通出行”工程。通過與貴州萬達客運公司合作,在城區內新增出租車輛,開通公交線路。堅持公交優先,深化公交運營和管理體制改革,合理規劃設置停車場,優化公交布局,引導公交服務向居民小區、大學校區及城郊結合部延伸。強化交通執法管理、停車秩序管理,提高道路通行能力,減少擁堵節點,提升交通事故、交通擁堵等突發事件的處理指揮能力,讓人民群眾感受到簡單、簡約、怡然自得的出行享受,全面改善民眾的交通出行環境。
四是強化生態保護意識,著力實施“花溪河改造治理”工程。通過爭取全國中小河流治理項目的契機,花溪河道治理工程實施后大大提高花溪河道的抗洪能力和進一步改善水質,保護農田0.39萬畝,保護人口3萬人,社會經濟效益巨大。同時,潔凈的河水提高了花溪的旅游觀賞品質。
五是充分展示城市文明風采,大力推行綠絲帶“志愿者服務活動”工程。自啟動志愿者招募活動以來,我區充分利用人力資源優勢,動員在校大學生、機關干部、廣大市民積極參與志愿者行動,讓志愿者走進花溪的每一個角落,積極宣傳、帶頭參與、主動實踐,當好建設花溪的排頭兵,用實際行動打動身邊的每一個人。為使志愿者服務活動能夠做到規范化、制度化、經常化,我區還將每月的最后一周定為“綠絲帶”志愿者服務活動周,在保護“十里河灘”、維護交通秩序、義務勞動、義務宣傳等有關城市建設的各個領域,都能看到他們的身影。通過加強志愿者隊伍建設,形成“人人為花溪、人人愛花溪、人人護花溪”的文明風尚,共同提升花溪城市形象。
在深入學習貫徹省十二次黨代會精神熱潮中,在省十二次黨代會精神引領下,花溪區本著“為民辦實事”的宗旨,理清發展思路、查找工作癥結,繼續采取有力措施,努力打造宜居、宜游、宜業的人居環境,展示“知識之城、生態之城、旅游之城、宜居之城”的風采,進一步提升生態文明新形象,彰顯高原明珠的多彩魅力。
(作者單位:中共花溪區委)
責任編輯:郭 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