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文龍 陶光燦 楊 陳
貴州綠色農產品銷售助力脫貧攻堅
瓦文龍 陶光燦 楊 陳
今年,省委、省政府作出綠色農產品黔貨出山風行天下春季攻勢的決策,對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農業調結構、上規模、占市場,助力脫貧攻堅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為把省委、省政府這一重大戰略舉措落到實處,激活生產和消費兩個市場,使生產供給者和消費需求者受益,貴州科學院創建了“農商聯動交易平臺”,旨在應用大數據實現認證產品的農商無縫對接,推動農民增產增收,有力推動脫貧攻堅。
長期以來,由于我省農產品的產供銷缺乏有效組織,形不成合力,“散、小、弱、粗”的特點突出,市場競爭力弱,常常陷入“賣難”或“買難”的“兩難”窘境。在大數據時代,建立一個由農業生產企業的供應端與需求銷售端直通的平臺已經很有必要,而且迫在眉睫。針對這一實際,貴州科學院圍繞省委、省政府“大扶貧”戰略,立足地方科學院的定位和優勢,通過深入全省各市州調研,了解到我省農業企業以及食品企業對食品安全的科技需求十分迫切。同時,結合“服務園區、服務企業、服務縣域經濟”的工作思路,推動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為我省產業融合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科技支撐和科技服務。同時也結合“點、線、面”的科技扶貧工作思路,進一步發揮好食品安全云服務我省綠色農產品黔貨出山風行天下行動,與企業攜手努力打通貴州綠色農產品黔貨出山最后一公里,服務農商對接、農校對接工作,提出農商聯動交易平臺。該平臺的提出還基于貴州科學院兩大基礎能力:一是所屬貴州省分析測試研究院具備的流通環節食品、農產品檢驗檢測能力;二是基于食品安全云所具備的海量數據集聚、分析、挖掘和處理能力。
(一)農商聯動交易平臺的架構
“農商聯動交易平臺”由五大系統構成,一是農產品供應系統;二是食品安全服務系統;三是營運系統;四是采購系統;五是交易系統。這五位一體的系統,是一個由“多國部隊”構成的作戰圖,要由相關部分協同配合才能有效完成。具體來說,即由農委牽頭組成供應系統;食藥局、科技廳、科研院所牽頭組成食安科技服務系統;工商、交通、郵政等部門牽頭組成運營系統;商務、供銷等部門牽頭組成采購系統;政府牽頭統領,整合各方資源,以大數據為基礎組成農商聯動交易系統,指揮各系統協調有序地工作。
(二)農商聯動交易平臺的功能和主要任務
農商聯動交易平臺五大系統的功能分別為:供應系統主要承擔綠色農產品的生產組織;食安科技服務系統主要承擔綠色農產品的數據服務、品質查詢、產品溯源、品質認證、質量檢測、食責保險等,為綠色農產品貼上真實、放心的標簽,并給出當前季節各類農產品需求和銷售價格指數,提出預測;運營系統主要承擔綠色農產品形成商品,以及商品(產品)識別認證,運輸、配送等;采購系統主要承擔市場需求信息的提供;農商聯動交易系統是整個平臺的核心,主要承擔整合所有系統信息資源的功能,讓該系統了解掌握線上線下基本情況,實現線上線下產品或商品的直接銷售。
平臺所承擔的主要任務有:
1.平臺的建設和運營
食安科技公司作為平臺的承建和運營、維管單位,負責整個交易服務平臺的建設、維護、宣傳、運營,以及線上線下交易的實際操作。
一是農產品招商推介展示大數據支撐平臺:通過采集貴州優質農產品產地環境、農事管理、檢驗檢測、價格等數據,進行分析和加工,在農產品招商推介展示會上提供信息服務,形成優質優價的品牌形象。
二是質量信息服務平臺:借助食品安全云平臺,采集貴州優質農產品產地環境、農事管理、檢驗檢測、價格等數據,進行分析挖掘,加工成用戶喜聞樂見的可視化信息,在省商務廳牽頭建設的貴州綠色優質農產品促銷窗口、直營店和體驗店、大型電商平臺、農產品生鮮直銷平價店、區域公共品牌連鎖店、各大旅游景區(點)O2O體驗、展示店、公益性農產品交易市場等場所提供質量信息服務,形成質量數據支撐,為優質農產品品牌建設提供信息支撐。
三是不落幕的省內產銷對接會線上平臺:為省內產銷對接會開發線上平臺,在對接會閉會期間提供對接服務,為對接會提供業務數據統計分析。
四是集配中心質量檢驗檢測服務平臺:依托貴州省分析測試研究院、貴州省流通環節食品安全檢驗檢測中心以及分布在全省九個市州、部分縣市區的分中心數字化實驗室,提供就近、方便快捷、安全與營養指標全覆蓋的檢驗檢測服務。同時,通過食品安全云開發的實驗室信息管理系統,實現檢驗檢測結果數字化,為產品質量認證提供數據支撐。通過檢驗檢測電商平臺,方便農戶、合作組織、企業提供一鍵下單、快捷服務的檢驗檢測服務。為優質農產品線上線下銷售提供質量信息保障服務,并通過數據分析反饋指導農業生產。
五是農商聯動線上對接平臺:開發B2B的線上對接平臺,實現農商在線對接、交易。
六是品牌建設平臺:借助食品安全云的認證查詢、產品追溯、大數據服務等模塊,形成“真(產品真實性可溯源)、善(產品品質信息可查詢)、美(產品美譽度可分享)”的品牌形象。
2.大數據服務
通過現已具備完全能力的技術手段實現農產品生產供應端的“數據服務”。
一是供求預測與價格指數:以食品安全云積累的大數據采集、分析能力,給出當前季節各類農產品需求和銷售價格指數,提出預測,助推農產品供給側改革。
二是品質認證查詢:以食品安全云及合作的“食品安全第三方檢驗檢測機構誠信聯盟”,提供品質認證能力和公信力,為所有平臺交易農產品提供信息化的認證服務,實現線上線下交易準入門檻和最大限度的農產品溢價銷售,突破我省部分農產品因缺乏“三品一標”“QS”“SC”認證從而不能上線銷售的體制瓶頸;為消費者提供某一批次農產品有代表性樣品的質量檢測報告,與“三品一標”等國家標準、規范的結構化數據進行對比分析,構建消費者喜聞樂見的可視化內容,通過掃一掃二維碼等形式,形成我省優質農產品的認證查詢,指導和引導消費,幫助農產品品牌建設。
三是產品追溯:打造網絡平臺所有交易農產品的產品追溯管控體系,實現政府監管部門對問題農產品的品質溯源和責任倒查,形成防偽求真的效果。
四是食品安全保險:創新服務形式內容,以保險金融形式為平臺上交易各方提供定制化的食品安全責任保險服務,確保農產品及預包裝食品的交易風險可控制、矛盾可解決。
3.農商聯動交易平臺的承建
省級層面的“農商聯動交易平臺”建議由省政府牽頭,成立專門的工作班子負責承建,再由大數據專家開發“農商聯動交易平臺”軟件進行具體操作。一是建立長效機制,將該平臺注冊一個商標(比如“龍行神州網”),先期由政府引導建設,當試運行成熟之后,便交由市場,按市場規律實行市場化運作;二是建議各市(州)、縣(市)參照省級層面的做法,找準切合自身實際的切入點,探索便于由政府引導向市場化運作轉軌的模式,并與省級層面相銜接,建設同步的交易平臺;三是組建一支技術力量維護平臺的運營。
農商聯動是一項既龐大又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情況非常復雜,應用好“農商聯動交易平臺”,應著重把握以下幾個環節。
第一,明確職責。“農商聯動交易平臺”,面寬、量廣、線長。它涉及政府的多個部門,也涉及眾多企業,甚至涉及多個產業鏈條。因此,要明確各級各部門的工作職責,五大系統及每個子系統都要制定具體的工作措施,細化工作方案,做到工作目標、任務、措施、效果精準落實,一定要用數據說話。
第二,摸清底數。要投入人力、物力、財力,組織收集供需信息,做好市場調研,再利用大數據技術手段開發有關信息軟件,為政府有效調節市場,調控整合所有系統信息資源,統籌兼顧,為決策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撐。
第三,抓好示范。在市場條件下實施“農商聯動交易平臺”,助推黔貨出山風行天下助力脫貧攻堅是一件新鮮事,做好試點示范尤為重要。要以某一縣為范例,先行先試。磨刀不誤砍柴工。試驗示范成熟之后迅速推開。
第四,樹立品牌。要從我省有一定規模、一定產量的能帶動農戶的綠色農產品龍頭企業(合作社)中創建具有鮮明特色的優質綠色農產品品牌入手,比如“兩雞”(貴州土雞、貴州烏骨雞)、“兩蛋(貴州土雞蛋、貴州綠殼雞蛋)”,茶葉、薏仁米、菌類、刺梨等通過食安檢驗檢測、產品溯源、品質查詢認證以及商品的創意設計包裝等,按照品牌構成要素,打造知名品牌,引領黔貨出山。同時,也打造了平臺自己的品牌。
第五,找準突破口。可以從學校食堂、政府部門機關食堂、醫院食堂、公路、鐵路、民航等具有銷售規模的人群集聚區選擇銷售突破口。從“種、養、加”大中型企業、生產合作社等生產端組織農產品(商品),逐步將“農商聯動交易平臺”引入市場。只要我們搞準供需兩端的需求信息,落實價格,就可實現生產地與消費者的無縫對接。這就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牛鼻子”,也是我省發展大數據產業的用武之地。我們要一個品種一個品種地試,一個品牌一個品牌地推,一件事接著一件事地做,一定會做出成效。
(作者單位:貴州科學院)
(責任編輯:陳正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