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智凱
黑龍江省寧安市第一中學
試論互聯網金融環境下學生如何理財
楊智凱
黑龍江省寧安市第一中學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理財不僅僅是工薪階層的專有名詞,而學生作為社會的的特殊消費群體,無論是生活質量還是消費觀念均發生了顯著變化,特別是伴隨著互聯網金融的出現,學生掀起了一股理財的熱潮。作為學生,應當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和理財觀,加強理財知識的學習,培養自身養成良好的理財習慣。本文筆者首先對互聯網金融進行了簡單概述,其次探討了學生學會理財的必要性;然后分析了互聯網金融對學生理財的影響,最后就在互聯網金融環境下學生如何理財發表了幾點自己的看法,希望為廣大學生提供參考和借鑒。
互聯網金融;學生;理財;策略
伴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以及人口素質的不斷提高,素質教育的重要性也逐漸顯現出現,進而學生理財能力的培養液逐漸成為了基礎教育階段素質教育的目標之一,理財能力不僅關系著學生未來的生存和發展,而且還關系著社會的和諧發展,特別是近年來,互聯網金融的誕生,為學生理財創造了契機,雖然越來越多的學生意識到理財的重要性,但是因各種因素,理財能力依然不高,因此探討互聯網金融環境下學生如何理財具有重大意義。
(一)互聯網金融的含義
信息網絡技術在客戶移動便捷性、信息傳遞存儲以及信息數據處理等各個方面的迅猛發展,再加上各個互聯網企業在金融領域方面的有效整合,使得金融市場在理念方面進行不斷的更新換代,產生了信息網絡時代全新的金融市場格局,最終形成了互聯網金融。迄今為止,關于互聯網金融的定義依然無統一看法,有學者認為互聯網金融指的是有別于資本市場直接融資與商業銀行間接融資的一種融資模式;也有學者認為:互聯網金融能夠利用發達的信息化技術與網絡技術來進行銀行業務的處理。針對互聯網金融的定義,從整體層面來看,主要包含廣義與俠義兩個層面。從廣義層面來看,互聯網金融主要是通過金融服務與互聯網進行互相作用、互相整合之后的一種產物,而處于網絡這個大環境下開展的全部金融業務本身都屬于互聯網金融的范圍,不僅包含保險、銀行以及政權等實體金融企業在網絡中開展的各種線上服務業務,同時還包括各個互聯網企業在網絡中通過直接或者間接模式向廣大客戶提供第三方的金融服務[1]。
(二)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歷程
在對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歷程了解過程中我發現,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歷程可總結為三個歷程,第一個歷程是1990年至2005年,屬于我國傳統金融行業逐漸網化時期;第二個歷程是2005年至2011年,這一階段是第三方支付迅猛發展時期;第三個歷程是2011年以后,互聯網金融已經邁入實質階段。
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其心智還不夠成熟,但是他們學會理財的必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規劃意識。計劃乃行動的先驅,有了周密的計劃作保障,可以極大地提高行動成功可能性。學生要想學會理財,首先要樹立規劃的意識,進而將錢用在刀刃上,將資金的效用最大程度發揮出來。
第二,有助于學生養成節約的習慣。節約乃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學生所有的生活開銷均是由父母提供的,因此要將有限的資金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學會理財能夠幫助學生自覺抵御攀比、貪圖享受等不良思想的侵襲,自覺樹立勤儉節約的良好習慣[2]。
第三,有助于學生學以致用。在高中政治課本中有“經濟生活”教學內容,該章節提及到了商品、貨品、價值規律、價格、收入等經濟學名詞,學生學會理財,能夠通過實踐加深對這些詞語的理解。
第四,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對學生而言,主要任務乃學習,但是未來必然會踏上社會,而學會理財,提前掌握的理財知識,有助于學生縮短自身適應社會的時間,幫助學生更快地融入社會[3]。
(一)學生理財意識發生轉變
由于學生的理財資金有限,因此無法借助現有的理財工具理財,但是互聯網金融的出現,隨之帶來了P2P、余額寶等新型理財工具和產品。大學生借助這些理財工具,能夠將自己閑散的資金進行理財,并且理財方式簡便,不需要學生管理便可以獲得一定收益。這樣的理財方式不僅讓學生感受到了理財帶來的樂趣,還轉變了學生的理財意識,在重視資金使用的基礎上,逐漸意識到資金管理的重要性,進而樹立起理財意識。
通州支隊指揮大廳套內面積為90 m2,高度約4 m,坐席共分3排14個坐席. 建設有指揮監控大屏顯示系統,共有24塊42寸大屏,為4×6排列.
(二)學生的理財觀念發生轉變
在傳統的金融環境下,大部分學生片面地認為,理財僅僅是有錢人才做的事情,還有個別學生將理財和炒股混為一談,有的則認為理財便是賺大錢。并且這種錯誤的理念觀念很長一段時間存在于學生的心中。而互聯網金融的誕生,徹底改變了小量、閑散資金無法得到理財的尷尬局面,并且還具有一定收益,改變了很長時間以來大學生認為沒有錢便無需理財、理財是有錢人做的事情等錯誤觀念,知道了即便是小額資金同樣可以獲得收益[4]。
(三)學生的理財方式發生了轉變
在傳統的金融環境下,學生理財的工具局限于基金、股票、銀行定存等等。但是對于學生而言,這些理財工具無論在準入門檻、風險、流動性還是收益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局限,因此不太適合在校學生用于理財,如此便導致我國的學生缺乏理財的實踐平臺。而互聯網金融的產生,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就是針對學生這類資金群體而出現的,非常符合學生當前的理財現狀。這些理財方式打破了學生資金小、閑散等問題,滿足了學生對收益、風險、流動性的需求,因此互聯網金融徹底改變了大學生的理財方式。
(一)借助互聯網,加強對理財知識的學習
雖然學習乃學生的基本任務,也是主要任務,但是筆者認為學生在不影響正常學習的前提下可以通過互聯網了解理財的相關知識。相信幾乎所有的學生均擁有手機,手機也成為學生獲得信息的主要途徑。互聯網的普及給人們帶來了巨大方便,在使用手機時人們可以聊天、查閱信息、購物,同時還可以進行互聯網理財。因此筆者建議要利用好手機學理財知識:如:在瀏覽新聞時,可以對新聞中的金融板塊進行專門關注,也可以在電腦或者手機上下載更多關于財經類方面的知識。通過這些渠道,可以了解不同金融產品和國家財政政策,是一條切實可行的學習金融知識的方法。金融理財知識內容繁雜,體系龐大,不僅有財富管理,還有投資手段介紹。金融投資往往伴隨著高風險,高利潤,這不適合學生群體。但是,學習基礎金融知識,掌握必要理財手段,對學生而言卻是至關重要的。在學習金融知識時,學生可以首先選擇淺顯金融知識,而不應該探尋高深金融知識,因為高這部分知識學習難度較大,易產生枯燥情緒,降低學習熱情。淺顯金融知識可以通過閱讀紙質類和電子類圖書獲得。同時學生還可以去新華書店、學校圖書館等,查閱有關金融知識的書籍。但是在選擇書籍時:必須以保證自己已經擁有基礎金融知識,學習金融知識應當由淺顯知識向高升知識過渡,以便形成良好金融知識體系[5]。
作為學生,學會理財,首先要養成理財的習慣,具體而言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第一,學會記賬。專門用一個筆記本將自己每一筆支出都記錄在案,要詳細記錄資金的時間、收入、支出、余額,并對其作簡單的備注,以此明確每一分錢的來源和去向。
第二,學會預算。古人云“凡是預則立”,學生通過詳細地記錄自己的生活費使用情況,不僅有助于自己知道生活費的來去,還可以根據記錄對一個月或者一個季度的生活費進行合理預算。針對自己學生生活中必須的消費分類列出,并計劃對應的資金,進行記錄,隨時注意核對預算資金和實際支出資金的差距,做到精打細算。
第三,學會控制。學會控制和理性消費乃理財中的重要內容。一方面,學生應該針對自己一個月的賬務資料進行匯總分析,將各項必須支付的明細金額計算出來,分析哪些屬于必要支出,哪些屬于可控支出,從而在花費上適當調整,確保理性消費。另一方面,以防消費沖動,學生還可以根據自身的消費情況,通常以2天的零星開支危險,隨身攜帶的現金建議低于30元,并不帶存蓄卡,堅持現金消費。
第四,學會儲蓄。理財的成效關鍵在于有多少結余,因此當學生當每個月月末時剩余資金時,應該立即用于銀行中儲存,以此增加收益,積少成多。學生在保證自己理性消費的基礎上,應該結合自己的開銷強制預留一些生活費,并養成良好的儲蓄習慣[6]。
(三)選擇合適的理財工具
當前,學生可以選擇的理財產品主要有以下四類:
1.銀行儲蓄。銀行儲蓄作為學生理財最簡單的方法,這類理財工具的特點是五十元起存,存期可以選擇三個月、半年、一年、兩年、三年、五年共各類,一次性存入本金,由銀行提供存單,憑存單獲得本息。這種理財工具適合于長時間不需要動用的資金,其最大優勢為安全性高,但是利率較低,并且學生在選擇時還需要考慮支取是否方便。
2.余額寶。余額寶主要是由支付寶提供的一類余額增值服務。若學生選擇這類理財產品,只需將資金轉入余額寶中,便可以購買夠天弘基金提供的貨幣基金,進而獲得經濟收益。并且余額寶中的資金可以隨時用于支付網購或者轉賬,因此具有很強的靈活性。這類理財工具在理財過程中不會收取額外的手續費用,費用適合學生用于日常資金的理財,并且收益遠遠高于銀行的活期存款。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學生在選擇余額寶時,應該盡可能避免使用高收益理財產品,增加理財風險。
3.基金定投。該類投資產品屬于定額投資基金,也就是由詩人每個月在固定時間向開放式基金中投入固定資金。這類理財產品不需要學生具備任何理財知識,屬于一種定期的投資方式,投資的風險較小,也比較適合于學生群體。在某些方面,基金定投和定期存款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基金定投的優勢在于隨存隨取。雖然這類理財產品具有很高的靈活性,但是并非在每個月的任何一天中投入資金,而是只能在固定的時間投入資金,雖然這類基金的投入有一定寬限期,但是超出該期限將影響收益。
4.眾籌。這是一類比較簡單的融資創業方式,一般是由發起人、投人、平臺組成,借助互聯網開展。眾籌的操作步驟如下:首先由發起者向眾籌平臺提高眾籌方案,經過該平臺審核方案合格后,再將其放入網站中讓眾籌人選擇;其次在募集資金過程中,假如眾籌資金能夠達到預期眾籌目標,代表眾籌成功,便可以獲得相應的商品。相比于上述三類理財產品,眾籌的成本更低,并且風險也更小。但是在眾籌時,需要注意明確合同中各個條款的內容,保證自己的合法權益。眾籌作為一種創業型的理財產品,比較適合有創業愿望但是缺乏足夠創業資金的學生。當前,創業熱潮在學生中日益高漲,資金不足是主要問題,而眾籌的理財方式非常適合我國國情,不失為一種為學生創業創造條件的理財方式[7]。
(四)參與實踐,體會賺錢的樂趣
自古以來我國便有“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金錢意識。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作為家長和學生要注意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理財觀念,讓學生明白如何正確的獲得金錢。在家庭中,作為父母可以跟學生打成口頭協議,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勞動力來賺取零花錢,不能養成飯來張口,衣來張手的習慣。例如:可以鼓勵孩子幫助家長洗碗、打掃衛生、洗衣服等。從而讓孩子們樹立起掙錢是不能通過不勞而獲的,也不能依靠別人,要憑借自己的雙手和能力來獲得。以此讓他們在感受勞動帶來的樂趣的同時,學會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樹立起勤儉節約的習慣。另外,家長還可以經常帶領學生參與一些公益性活動,例如:向災區的孩子捐款,以此讓他們意識到金錢能夠幫助他人解決苦難。家長也鼓勵學生利用節假日參加一些簡單的兼職,如:發放宣傳單,從而體會賺錢的樂趣。
投資理財是一種生活技能,能夠增加個人的收入投資理財也是一種思維,能夠讓生活更加精彩。互聯網金融的誕生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我國學生對于理財的的迫切需求和現實缺少、缺乏重視的矛盾,幫助學生轉變理財意識、轉變理財觀念、轉變理財方式,并且還為學生的理財提供了更多且更適合的理財產品和工具,因此作為學生,要抓住這個契機,樹立正確的理財觀念,借助互聯網增加自身的理財知識,養成理財的良好習慣,結合自身實際選擇最佳的理財產品,通過實踐體會賺錢,以此提高學生理財技能,為將來踏上社會進行人生的理財規劃打好基礎。
[1] 楊琦.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的創新優勢及發展探究[J].金融與經濟,2015,(05):44-46+43.
[2].李玉紅,漢素珍.淺析中高職學生消費與理財現狀[J].中國培訓,2016,(02):157.
[3]趙耀.高職學生理財教育現狀與對策[J].遼寧省交通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2,(02):44-46.
[4]蘇亞民.論網絡條件下財會專業學生理財能力的培養[J].商業會計,2011,(36):69-70.
[5]湯國英.高校學生理財教育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0,(35):10-11.
[6] 潘霄鴻.樹立中職學生的理財觀念和理財建議[J].財經界(學術版),2016,(11):108+148.
[7]李芳.互聯網金融發展及對我國居民金融理財行為影響分析--柳州視角[J].區域金融研究,2014,(11):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