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衛達
滑縣環境保護局
城市水系生態與環境的保護及治理
段衛達
滑縣環境保護局
生態環境惡化是人類面臨的重大的全球性的問題。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近些年來,我國從中央到地方在江河整治、水土保持、植樹造林、防沙治沙、污染防治等生態環境保護方面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是,這些工作離人們和社會對生態環境保護的要求還有較大的距離,尤其是城市一些重要水系生態環境繼續惡化的狀況還沒有得到有效的遏制。為此,本文主要對城市水系生態與環境的保護及治理進行了分析與探討。
城市水系;生態文明理念;環境保護
1、生態文明理念的戰略意義
城市水系治理要本著生態學的基本原則,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盡可能減輕對河流生態系統干擾,修復受損的河流廊道和濕地系統。以河流的生態健康為標尺,以水生態系統完整性為目標,以水生態文明為指導思想,全面嚴格規范人類的涉水行為,保護和修復河流的健康狀況報告。
十八大報告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全面促進資源節約,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生態文明是“五位一體”的國家戰略目標的重要內容,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核心。
2、生態文明理念的重要地位
水是生態系統最活躍的控制性因素,森林、濕地、草原、荒漠,不同生態格局的決定因素是水,水是生物鏈中物質與能量傳遞的核心媒介。在陸地生態系統中,水是能量與物質轉化的必備條件;在濕地生態系統中,水是支撐生物系統的最基本要素。水生態文明建設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水的演變是生態演變及社會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建設生態文明,水利必須先行。城市與水的關系更密切,幾乎所有城市都瀕臨不同形式的水,或臨江、或跨河、或濱湖等。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生態文明建設中,水利要做排頭兵。
總體上,我國城市發展已經由片面強調產業發展的灰色城市文明,向綠色城市甚至藍色城市轉變,資源高效、環境友好、生態自然、景觀優美成為城市發展指導思想,很多城市都在圍繞水做文章,以水定產業、以水定規模、以水定布局、以水謀發展,形成以水為核心的城市總體發展布局,城市水系治理要遵循生態文明理念。
1、系統規劃、綜合治理
城市水系的治理,要執行整體與生態最優原則。就是要綜合考慮水生態、水景觀、給水、排水、污水處理、中水回用、排澇和文化遺產、旅游等各種功能的有機結合,還要與城市的園林綠化緊密結合。要組織多學科專家學者協同跟蹤研究,對一個城市的水系的設計要上溯及歷史文化和經濟社會的淵源,下放眼未來,來構建城市的獨特性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2、城市水系渠道平面的處理
城市水系生態與環境的保護及治理過程中,首先要對城市水系渠道平面與渠岸的生態進行處理,城市水系渠道平面在處理過程中不僅要考慮其防洪功能,同時也要充分考慮城市水系渠道平面在城市景觀和生態環境中的多種作用。首先,在針對城市水系渠道平面的設計與規劃過程中要在解除其瓶頸的基礎上,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證渠道的自然彎曲,渠道在規劃過程中不能一味的強求平行等寬原則,所以渠道的規劃和設計過程中要堅持收放有致這一原則,保護城市現有的各種水面,并進行分類控制與保護。其次,可以根據城市整體規劃要求盡可能的安排一些“袋囊狀”的蓄水湖池,這樣的機構設計對提高防洪、景觀以及生態等功能有著重要作用;第三,最大程度的將水系在設計過程中使其形成相互貫通的河流網絡,這對構建生態結構框架、強化河流生態功能有著重要意義,同時也可以更好的提高城市水系整體的自我保護、自我更新等能力。
3、城市水系渠岸生態的處理
現代城市水系渠岸在處理過程中,針對部分水流速度較緩慢、水量較小以及防洪能力差的渠道,不應該建設傳統的鋼筋混凝土和石砌當涂坡的硬式渠岸,而是應該采用較為先進的軟式穩定結構將其進行代替。針對河岸坡度較緩、腹地較大的渠岸在處理過程中,可以通過種植植物來保持其原有的自然生態面貌,同時也可以有效的實現穩定渠岸這一目的。要求我們城市居民要提高生態保護意識,將城市水系生態環境的保護作為一項利國利民、造福子孫的公共事業,政府也要通過政策、法律來確保城市污水、市政雨水以及工農業廢水可以經過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確保各類污水在達到國家Ⅲ類水質標準后才予以排放到城市水系。
4、城市水系渠道污染的治理
現代城市的高速發展直接導致市政雨污和城市排污量不斷增加,這不僅造成我國大部分城市水系開始出現水質惡化、水體發臭等現象,同時也嚴重影響了微生物的自然繁殖,對部分城市的整體環境和形象產生的很大影響,所以在針對城市水系渠道污染的治理過程中,應該將“死水變活、污水變清”作為核心治理目標。本文認為只有恢復城市水系原有的生態系統,才能將城市水系富營養化等問題徹底解決,因此,各地方政府要將城市水系環境治理作為一項綜合整治重點工程,通過湖、渠清淤疏浚后大力還原城市水系生態環境,例如,可以通過放養魚類、培植水生植物等途經來實現城市水系環境治理等工作。
5、協同管理、科學考核
城市水系的多功能性,注定要求強化部門管理的協同性。城市水系涉及市政(給排水、污水和節水)、水源保護、園林、水利、環保、交通、航運、旅游、農業水產等方面。我們不可能把這么多功能都納入到一個部門來管理,而失去相互制約,而且有可能造成巨大的決策錯誤或者單一機械的治理方案。我們必須系統地全面地來整合這些功能,統一進行規劃,統一落實責任。要設立科學評價體系,合理評估各部門之間的協同性,減少和預防沖突,形成整體優化效果。
綜上所述,我國城市水系生態環境污染源多種多樣,對生態環境的治理和保護刻不容緩。水污染的特點決定了水系一旦遭受污染將很難治理。在對城市水系生態環境進行保護時,應加大項目論證力度,做好污染應急預案。政府也應加大對水系管理與保護力度,規范工程建設。運用技術、政策、法律法規等多種手段,使環境保護與城市建設協調發展。
[1]程春娥.程衛峰.黃潔.黃曉林.城市水系生態與環境的保護及治理[J]《河南水利與南水北調》. 2012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