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紅燕
河北獻縣環境保護局
關于我國農村環保問題的研究
胡紅燕
河北獻縣環境保護局
中國農村環境問題已經成為危及農民身體健康和財產安全的重要因素,制約著農村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并且通過“米袋子”、“菜籃子”影響到城市的發展,本文通過對我國農村的環境污染的現狀,環境污染的原因進行分析,進而提出一些解決辦法。
農村;環境保護;現狀;原因;解決辦法
在我們的固有思維中一直認為農村的環境污染程度遠遠低于城市,但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環境污染的重心已由城市及周邊轉向農村,農村環境污染問題已經到了不容易忽視的地步。例如近些年我們常常聽到類似于“癌癥村”這樣的詞,關于“癌癥村”的形成,尚未正式說明,但是從現有的報道中不難發現絕大部分“癌癥村”的形成都與現代工業污染密不可分。其中,與化工廠、印染廠、造紙廠、制藥廠、皮革廠、酒精廠、發電廠、石灰窯等工業生產帶來的污染最為密切。而且據有關資料顯示:我國農村有3億多人喝不上干凈的水,其中超過60%是由于非自然因素導致的飲源水質不達標;農村人口中與環境污染密切相關的惡性腫瘤死亡率逐年上升,等等。
與城市系統、嚴密的環境保護監督管理相比,農村環境規劃在農村難見身影,農村環境保護監督管理欠缺。致使農村環境保護形勢越來越嚴峻,環境監測、環境監理不到位。
2.1 農村小企業發展帶來的污染。
國家對環保的重視程度日益增強,城鎮的環保“門檻”也越來越高,那些高污染、高能耗的工業企業很難在城鎮立足,于是轉向廣闊的農村。并且農村小企業數量多,規模小,布局散,涉及行業廣,技術水平低,管理較為落后,加之治污投入少,生產中排放的污水、廢渣大多未經處理,直接污染農村的生活環境和農業生態環境。
2.2 農藥、化肥使用帶來的污染。
農業生產大量使用化肥、農藥。一般來講,只有10%-20%的農藥附著在農作物上,大部分則流失在土壤、水體和空氣中,不僅造成藥劑浪費、肥料損失,地力下降,有害生物天敵的數量和種類劇減,更對土壤和水源環境造成了嚴重污染。所以同工業污染一樣,同樣加劇了農村的水體污染,使得居民不能夠引用干凈的水,對居民的身體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威脅。
2.3 農村生活垃圾帶來的污染。
由于農村很少有垃圾、污水處理設施,再加上農民環保意識的缺乏,生活垃圾隨手亂扔,生活污水隨意排放。這樣農村的生活垃圾就帶來了一定的污染,帶來了水污染,空氣污染,固體廢物污染等。
2.4 存在于農村環保中的問題
一是領導滯后。多年來,環保工作的重點主要集中在城市,而對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問題重視不夠,不注重對本村環境,生態等的保護,堅持認為工業才能是自己的村莊富起來,所以污染點兒不算什么;二是監管滯后。與城市嚴密的環境保護監督管理相比,農村環境保護一直是全市環境管理的薄弱環節,環保機構、技術、人員匱乏。所以農村的環境污染也和此類現象有關。三是觀念滯后。不少鄉鎮領導對農村生態環境保護重要性認識不夠,認為農村的天地廣闊,有點污染沒關系;在農村生產技術落后、信息資源匱乏的背景下,不少農民養成了有損生態環境的生產生活習慣,對十分普遍污染現象似乎早已司空見慣,甚至有人認為這是農村一大特色,認為農村就是臟亂差。
水是人類生產生活最為重要的原料之一,首先就飲用來說,農村人口往往直接飲用當地地下水,城市人口飲用的自來水的水源地也是在農村;其次農村的農業、畜牧業生產用水也是當地地下水或水源地水,所以一旦水體發生污染,將會造成全局性的飲用水安全問題,而且也進一步帶來食品安全問題,其后果極為嚴重。所以如果農村的水源的安全問題如果得不到保障,那我們的身體健康也就得不到保障,因此關注農村的環保問題已經迫在眉睫。我們不知道從何時發現我們的天不在藍了,樹上的鳥兒不在嘰嘰喳喳的叫了,我們出門需要帶上厚厚的口罩了,在冬天我們時刻被可惡的霧霾所困擾,我們開始關注PM2.5的值,我們的空氣不在那么清新,當我們走到某些工廠的旁邊,那難聞的氣味使得我們不得不捂起我們的鼻子,不知道從何時開始我們變得擔心,擔心我們呼入的是不是干凈的空氣,擔心我們呼入有毒的氣體。
4.1 加強宣傳力度
除此之外,我們要以轉變農民生產生活方式為核心,提高農藥化肥有效利用率,減少土壤污染。大力提倡,發展有機、綠色生態農業,確保“米袋子、菜籃子”食品安全。其實歸根結底,造成農村環境污染最根本的原因還是人們的重視程度不夠,因此我們必須動員全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生態新農村的建設。
4.2 提高法律保障
法律是環境保護的有力工具。其中最主要的《環境保護法》,其它還有相應專業性的法律,如《水染污防治法》等。此外我們進一步健全環境保護相關的法律法規,加大處罰力度,提高違法成本,在環保領域真正實現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堅持“誰污染、誰付費,誰收益、誰負擔,誰開發、誰保護”的原則。
4.3 推廣環保技術
大力推進農村清潔能源利用和秸稈綜合利用,優化農業種植結構,建立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大力發展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大力扶持生產并推廣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生物農藥和有機肥。在技術層面徹底解決農村環境污染問題。引導企業采用先進的處理技術,力爭實現廢水、廢渣、廢氣的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
4.4 提高規劃保障
對于那些污染嚴重的工廠要嚴格執行國家產業政策和環保標準,淘汰污染嚴重的落后的生產能力、工藝、設備。因此,我國農村環境保護形勢已經相當嚴峻,已引起人們的足夠重視。國家要下大力氣切實解決好農村的環境污染問題,才能實現資源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我們的農村才會建設的更好,我們的老百姓才會有安全的水可以飲用,才會有安全的食品可以食用。
[1]孫亞東.關注農村環境污染問題.產業與科技論壇.2011年第10卷第10期.235-236
[2]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莫成“盲區”.新農村.2008年10月.36-37
[3]董慧萍,張素格.淺談中國農村環保與可持續發展.環保論壇.2012年第23期.417
[4]余平.中國農村環境問題原因探析.經濟研究導刊.2011年第10期.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