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雨
新疆阿克蘇市第九小學
論述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
陳?雨
新疆阿克蘇市第九小學
在小學語文教育中,為了提升教學質量和效果,情感教育的方法得到了十分廣泛的應用,本文在論述了情感教育的意義、重要性的基礎上,探討了情感教育的措施。
小學語文;情感教育;措施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小學語文教學實施了系列的創新改革。在小學語文教育進行情感教育,主旨在于引導學生理解及體會教材中所蘊含的豐富情感,激發學生的感情,提高學生的審美觀、價值觀,促進學生的精神成長。小學語文教育中的教材,包含大量充滿情感的詩歌、散文等,是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的絕佳素材。在有效完成小學語文教學大綱的同時增強對學生的情感教育,培養出優質的人才,這是每一位小學語文教師都應該研究的課題。
何謂情感教學,在學界并未有統一的共識。有專家指出,所謂情感教學就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運用一定的教學手段,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加強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使之形成優良品質和健全的人格、形成明辨是非的能力。百度百科給出的定義是:“情感教學是指教師運用一定的教學手段,通過激發、調動和滿足學生的情感需要,促進教學活動積極化的過程”。
2.1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枯燥乏味,教師一味地向學生“灌輸”知識,忽略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及需求。教師在實行情感教學策略的過程中,更注重的是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反應,與學生的互動、交流增多了,整個課堂教學氛圍更加和諧、輕松。這有利于減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隔閡,激發學生對課堂學習的興趣。
2.2 減輕學生學習壓力
語文課堂教學知識點分散、繁多,在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中,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給學生留出的知識消化吸收時間比較少,學生很難跟上教師的教學進度。長此以往,會造成惡性循環,最終導致學生對語文課堂學習產生壓力,喪失信心。在滲透情感教育時,教師必然要主動與學生溝通、交流,了解學生的想法。這有助于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語文的自信心。
2.3 完善學生個性
每一篇語文課文都是教材編寫者精心挑選和設置的,有著積極、飽滿的情感態度。采用情感教學策略時,教師通過引導學生發掘作者的情感態度,能夠幫助學生形成自身的健康情感態度,促進學生個性的完善和發展。
3.1 結合生活實際的情感教學
對于小學語文的教學而言,其情感教育的滲透方法主要是體現在課文的教學當中,雖然小學課文當中所教學的知識比較基礎,但是對于其中的感情思路以及作者所抒發的思想都是比較重要的,從這個角度進行情感教育不僅能讓學生更好地對文章進行理解,更有助于學生世界觀與價值觀的樹立,為學生培養健全的人格,在小學語文的課文當中,從來都不缺乏對于感情的抒發,如在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棉鞋里的陽光》這一篇課文,這篇課文主要是講述一個小孩子看到媽媽曬棉被,然后得知曬棉被可以將陽光收集到棉被當中,睡覺的時候就會感覺到溫暖,于是在奶奶睡午覺的時候,小孩子就將奶奶的棉鞋放到太陽底下去曬,等到婆婆醒過來之后,穿起鞋子之后感覺到很溫暖,于是就夸小孩孝順。通過這篇文章所表達的意思,就小學生的思維看來,只不過是對于曬棉被與曬棉鞋比較好奇,而并不會想到里面所蘊藏的意義,而教師在進行講述的時候,就可以通過中國的孝文化對這篇文章進行理解,然后就讓學生自己也回去為爸爸媽媽曬鞋子,讓學生從自己親身的體會當中感受到親情的溫暖與魅力,也學習到孝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種教學方法,通過讓學生根據身邊的事情觀察,便于學生對于文章的理解,然后再讓學生進行親身的實踐,可以使得學生對語文這門課程更加的感興趣,這種通過體會親情的教育方式也屬于情感教育當中的一種。
3.2 深挖教材中的情感因子
有研究表明,情感包括愛好、快樂、嫌惡、憤怒、恐懼和悲哀六種基本情緒,激情、心境、熱情三種方式。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培育學生的積極情感,抑制其消極情感。這就要求教師要充分利用現有教材資源,深挖其潛在的情感因素。現有教材中的課文都包含了作者深刻的情感體驗,人生感悟。教師絕不能片面地把教材作為知識傳授的工具,而應通過反復閱讀,讓學生去體味、領會字里行間的情感。
3.3 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各種情感體驗
我們所處不同的情境往往就會產生不同的情感,小學生對于情感的理解能力是較差的,如果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能創設一定的情境對激發小學生的情感是有益的。在愉悅的情境中給人帶來的感覺是輕松的,在悲傷的情境中給人帶來的感覺是憂傷的,在創設情境進行教學時,小學生能更加直觀的感受情境中所表達的情感。如一年級下冊的課文《胖乎乎的小手》,這篇文章的內容和語言都貼近兒童的生活實際,便于理解。文中蘭蘭是個乖孩子,她用胖乎乎的小手幫爸爸拿拖鞋、幫媽媽洗手絹、幫姥姥撓癢癢,全家人都喜歡她的小手,在教學中讓學生們回想一下自己在家里有沒有幫父母、長輩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呢,爸爸、媽媽、姥姥對蘭蘭說的話,使學生回憶起自己的生活經驗,引起學生與蘭蘭的情感共鳴,學生自然就會把自己當做文中的小主人公,幫過忙的學生會就明白自己也是和蘭蘭一樣的乖孩子,以后還要幫爸爸媽媽做更多的事;沒有幫過的學生知道自己接受父母、長輩的愛的同時也要學會通過點滴的小事情報答父母,學會關心、孝敬父母長輩。
情感教育是小學語文教育的重要載體,兩組進行有效結合是優勢互補且共同發揮效用的過程。在小學語文教育當中,加強對學生的情感教育,可以有效調控學生的學習行為、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催化劑,有助于提高學生德智體美勞等多方面的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所以,要重視對學生的情感教育,采取相應的有效措施提高對學生實施情感教育的效果和質量,使學生能充分理解教材課文中所包含的深刻情感,充分發揮情感教育的作用。
[1]關素霞.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淺析[J].學周刊,2016,02:74. [2]王順佳,楊克寧,王麗麗.探討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的作用[J].教育現代化,2016,08:24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