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兩國的貿易隨著經濟的發展也在逐漸的提高著,貿易關系也在逐步深化著。在雙方貿易發展的同時,雙邊的貿易秩序也存在著一些混亂。由于受各種影響,兩國的貿易也存在大大小小的問題,阻礙著兩國的發展。
(一)文化領域差異的影響。中國位于亞歐大陸東部,俄羅斯位于亞歐大陸北部,由于兩國的經緯度不同,造就了兩國獨特的自然條件和人文環境,所以兩國人民的風俗習慣、思維模式、文化生活都不同。由于兩國的文化、語言的不同,會造成在貿易談判過程中的沖突,容易喪失兩國合作的機會,阻礙兩國貿易的發展。
(二)貿易制度存在的問題。中俄兩國貿易多年,但貿易制度仍然有不規范的地方。長期以來,俄羅斯就采取了各種貿易壁壘針對我國的貿易出口。比如對中國的家電等產品規定較高的最低限價,規定的一些制度也限制了兩國的貿易往來,可以表現為以下四個方面:技術貿易壁壘;關稅壁壘;雙邊貿易缺乏法律的保障;灰色清關問題。
(三)雙邊貿易結構不合理。中俄兩國的貿易存在著一些的不合理地方。主要表現在一下的四個方面:中國處于自然資源較缺乏的國家;由于地理環境的不同和人口的差異,從貿易的種類來說,兩國的貿易呈現著單一的趨勢;中國質量差的商品出口到俄羅斯,換回了俄羅斯高質量的產品;當然,俄羅斯的一些出口商也存在違背信用的行為,很多商品存在不達標的現象;體現在產品包裝的檔次上,中國的某些中小型企業不注重品牌的建設。這一系列現象反映了中俄雙邊貿易的結構的不合理性。
(四)貿易服務體系不完善。這些年來,兩國貿易取得了較大的發展,貿易規模也在不斷擴大,但是服務體系相對落后。首先表現為兩國的國際運輸能力較弱,其次貿易結算渠道較為封閉,最后表現為復合型人才的缺乏,兩國的貿易人員對于一些特定的專業知識并不是很了解,經驗不足,缺乏對對方國家的風俗習慣的了解,這樣就容易造成貿易沖突,阻礙了兩國貿易的進程。
(一)加強兩國的文化交流。首先中俄兩國應樹立“互利共贏”觀念在彼此的貿易中。再次,兩國應加強文化的交流,擴大兩國文化互訪,加強兩國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推動貿易的往來。同時不斷完善兩國文化交流機制,通過派遣留學生、開展有教育意義的“中國年”、“俄羅斯年”等方法,增進兩國的友誼。
(二)改善相關政策法規。當前要著力解決好以下三個問題:一是兩國政府制訂和完善有關經貿合作、投資政策、技術貿易、合資互作經營、等一系列政策和法規,逐步與國際慣例接軌;二是采取有效措施,盡快整頓邊貿秩序,為發展中俄經貿關系創造良好的貿易環境。三是實施貿易便利化與加強貿易行為監管并舉,加大對外貿活動的監管力度,形成高效的監管機制,從而為雙方貿易提供一個快速、穩定的環境。
(三)調整兩國雙邊貿易的結構。兩國的經濟往來都存在著競爭和互補的關系。由于中俄產業的不同,兩國可以利用自己的優勢因素來彌補劣勢因素,完善各自國家的商品結構。首先合理利用自然環境因素,加強能源合作;其次將勞動力因素與科技進行互補,雙方可以利用各自的優勢因素彌補劣勢因素,共同促進兩國的經濟發展;最后重新樹立企業新形象,應加強品牌建設。
(四)完善服務體系。由于中俄兩國彼此相鄰,兩國的運輸渠道也比較單一,首先改善運輸方式的,可以減少生產成本,提高兩國的貿易效率;其次完善貿易結算渠道,通過完善匯付、托收、票據、信用證等的國際結算制度,促進兩國貿易的發展;最后培養復合型人才,通過一些課程的培訓,加強兩國人才對彼此國家的了解,通過熟知彼此國家的風俗習慣以及貿易制度,熟練的將這些技能應用在兩國的經濟交往之間,促進兩國的貿易往來。
通過對比分析中俄兩國的歷史、文化、經濟發展的不同,找出兩國經貿合作所需要的一些方法。兩國要想在國際環境中取得重要的位置,就要不斷的加強合作,深化貿易往來。同時,兩國要建立長久的合作伙伴關系,維護兩國的利益,使得兩國的政治、經濟、文化朝著穩定的方向發展,這樣兩國的經濟才能穩定持久的發展。
[1]孫連慶.中俄貿易環境的歷史回顧[J].黑龍江:西伯利亞研究,2016,(2):46-47.
[2]郝赫.加強中俄戰略協作深化合作伙伴關系.中國社會科學網站.2015,(5):69-72.
[3]韓立華.中俄經貿合作所面臨的新形勢[J].黑龍江:俄羅斯研究,2014,(1):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