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互聯網與傳統產業之間由跨界資源掠奪,進入融合利益分享階段。傳統企業乘著“互聯網+”的東風,借助移動互聯、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信息化技術優化企業管理,成為企業的必然抉擇。因而,如何借助信息化工具,優化企業資源管理也日益引發關注。
《管理信息系統》(以下簡稱MIS)是本科工商管理類專業的核心必修課,是集管理、技術、系統等學科發展的綜合性課程。課程致力于使學生掌握信息系統的基本概念、信息系統開發的基本方法,了解信息系統作為新時代管理工具如何提升企業效率與經營績效。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科與專業定位的特點,決定了教學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種種問題,本文總結MIS教學經驗,從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的角度,提出優化MIS教學的建議。
(一)學科綜合度高。MIS涉及管理、技術、系統等方向的課程,要求學生具備財務管理、生產制造、供應鏈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基本管理知識,了解計算機、數據庫、網絡等基本技術知識,了解日新月異的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的發展。企業信息系統的目標是優化管理,實現目標的手段是運用技術。因而,信息系統的開發與應用需要既懂管理又懂技術的復合型人才。
(二)定位于管理人才的培養。高校多個專業類開設MIS,但是不同專業學習MIS的要求是不同的,應當結合各專業特點有所側重。對工商管理類專業來說,學生的職業規劃是成為現代企業的管理者,因而,對其培養應側重管理人才的定位。具體地說,首先,深入了解信息系統功能,具備較強的信息化管理意識。能密切關注新信息技術的發展動態及其內在的商業價值,能積極利用信息系統改進傳統工作方式提升工作效率,拓展、轉變企業盈利模式、管理模式改善企業績效。其次,在信息系統開發過程中,能從管理者角度切入,與系統開發人員交流現行系統的局限性、新系統的需求,能理解新系統的設計方案,能參與新系統測試與實施。
(一)教學內容滯后,缺乏針對性。MIS教材普通存在理論陳舊、教學內容滯后的現象。關于信息系統開發方式是以生命周期法為核心,而企業信息系統開發方式更多地選擇了購買商品軟件,甚至系統的實施與維護都選擇外包。關于技術部分仍然停留在計算機、數據庫、網絡三部分內容上,沒有提及對當前信息系統應用產生巨大沖擊的云計算、物聯網等新的技術。
教材定位缺乏針對性,不符合現代教育的特色化要求。內容均側重系統開發全過程的學習,輕視信息系統在企業的具體應用、及其對企業管理變革與競爭力影響等內容。
(二)教學手段單一。MIS課程中涉及大量的開發工具,如業務流程圖、數據流程圖、數據字典、模塊結構圖、信息系統流程圖等,這些內容的學習具有一定難度,而傳統教學中以講授為主,不但費時費力,教學效果還難以保證。
隨著對實踐重要性的強調,高校為MIS設置了實驗課,配備的高端硬件與各種應用軟件。但是,就工商管理類學生而言,實驗課內容因學校因教師,存在很大的差別。有的要求學生掌握數據庫設計、網絡設計和編程技巧,有的要求學生使用MIS開發工具進行課程設計……實驗雖然提高了學生動手能力,但是這些內容與學生作為管理者培養的定位相矛盾。
(一)優化教學內容,積極開展專題討論。新技術與信息系統的結合,推動著企業商業模式與管理模式的迭代與更新。這就要求MIS的教學內容既要針對工商管理類學生的特點,又要做到與時俱進。
教材改編涉及到編者觀念的改變是一項艱巨的任務,而從教師層面調整教學內容則更為容易。縮減信息系統開發過程的課時,增加專題討論課時。專題討論可以將當前的熱點、最新研究成果、以及信息系統的實際應用引入課堂,給予學生了解前沿信息與實際應用的機會;目前設計的專題討論內容,包括:ERP選型(ERP供應商及產品特點、選型流程、選型依據)、SaaS服務模式、商務智能的應用、物聯網的應用、信息化推動的商業模式與管理模式變革……課前布置討論專題,鼓勵學生以團隊形式合作,通過查閱資料、調研等方法加強對專題了解。討論課一般以開放的方式讓團隊充分表達觀點,然后引導學生深入討論以進一步明晰觀點,最后由教師點評,側重對觀點的歸納、拓展、升華,并及時肯定學生的努力,鼓勵學生持續關注專題。
針對工商管理類學生的定位,MIS的教學內容應突出管理應用,弱化技術開發。技術部分涉及到的計算機與網絡的基礎知識學生已基本掌握,因而只要學習數據庫即可。數據庫部分只要學習與ERP應用相關的概念即可,有助于學生加強對ERP中數據庫建設的理解。對新技術的介紹,力求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紹基本原理,著重介紹新技術在信息系統中的應用。以物聯網為例,簡單介紹物聯網的工作原理,重點關注其應用給企業帶來的變革。又如商務智能,不必關注復雜的工作機理、算法,重點關注解其在客戶關系管理、市場營銷策略、經營成本與收入等方面的應用。
(二)教學手段改革。隨著現代教學理念的轉變,對教學手段提出了改革要求。要求教學方式多樣化,教學過程從以老師為主導轉為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結合課程,采取以下多樣化的教學手段:
1.實驗教學。MIS實踐性強,因而實驗環節在教學過程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建議提高實驗教學的地位與比重,并從以下幾方面設置實驗內容:
(1)數據庫基本操作。工商管理類學生的技術基礎薄弱,因而,要求學生掌握開發工具,完成信息系統設計,已超越了學生的能力,也偏離了專業的定位。作為未來的管理者,需要掌握核心技術基礎,特別需要完善的是關系型數據庫的基本操作。學習數據庫基本操作可以了解數據的輸入、加工、輸出的全過程,了解數據庫管理系統中能夠實現的數據管理與數據加工。因而,在情景式教學中,可以由教師提供數據、命令、程序,學生驗證操作結果,以加深對數據管理與數據加工功能的理解。
(2)ERP系統操作。ERP系統是企業信息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集成了企業所有資源信息,整合了最佳管理實踐,為企業實現利潤最大化提供決策依據。實驗室的ERP系統為學生進一步掌握系統信息的應用提供了良好的仿真環境。教師根據實驗課時,選擇部分模塊,引導學生以情景教學的方式,構建企業虛擬管理環境,讓學生以系統管理員、管理人員的身份進入ERP系統的前端與后臺,熟悉各崗位管理人員的操作,并深刻體驗權限管理、業務流程、代碼設計、界面設計、備份等相關原理在系統中的應用,以及系統中體現的各種先進管理思想。
2.案例教學。工商管理類專業運用案例教學由來已久,效果顯著。案例是對真實事件與情景的概括、提煉,要求學生基于案例資料,根據相關原理,運用嚴密的邏輯思維,演繹出有說服力的觀點,從而培養學生觸類旁通的應變能力。
案例選擇是案例教學的關鍵環節。首先,案例來源要廣泛。案例原形的收集除了來自書籍、網絡、同行分享的資料,更鼓勵教師深入企業調研,編寫案例,積極投身案例庫建設,并充分分享案例庫的資源。其次,經典與前沿案例并重。經典案例的典型性,是其深受偏愛的重要原因。但是,MIS以技術為基礎的特點,又決定了案例的選擇應當關注新技術的發展以及由此帶來的企業變革。因而,選用SaaS服務模式、物聯網、商務智能等案例,可以引導學生關注學科的發展。
3.網絡教學 。隨著互聯網、智能手機與4G網絡的普及,信息化學習方式的推廣,網絡平臺在教學、資料收集與共享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教育部也積極倡導網絡空間學習,作為傳統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延伸。
積極建設網絡教學平臺,推進教學資源開放,促進師生互動學習,是MIS教學方式改革的重要方向。網絡教學平臺不但包括傳統的遠程網絡平臺,還包括移動學習平臺,如微信公眾號、移動APP。網絡教學平臺共享的教學資源包括教學視頻、課件、案例、習題、專題等內容,共享資源的內容建設是核心。因而,不但要注意資源的管理與更新,更應重視資源的優化組織。以慕課為例,慕課的組織包括了完整的課程要素:教學計劃、講授、討論、自測、作業、考試等,教學內容體系完整,邏輯性強。微課則更適用于小知識點教學,如果將其用于課程的系統教學,則需要構建“基于課程核心概念的課程地圖”,以有序組織微課群。網絡教學平臺的互動學習也是網絡教學的一大亮點。師生可以在平臺上開展答疑、討論等互動,既便于師生公開交流,也有利用實現師生一對一指導,提高教與學的效果。此外,網絡教學平臺提供的教學管理信息化,也便于教師對學生線上線下學習狀況進行監控與管理,并作為課程過程性考核的可靠依據。
工商管理類專業學生的MIS課程教學,考慮到課程自身綜合度高、專業定位的特點,需要培訓既要懂技術又要懂管理的人才,兩者中突出管理應用,弱化技術開發。作為以技術為基礎的實踐性很強的課程,需要及時更新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手段。教學內容不但要保留傳統的理論方法,更要與時俱進,關注新信息技術對企業管理的影響;教學方式可以采用講授、實驗、案例、網絡教學等多種方式,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與效果。
[1]張旭.互聯網+視角下“管理信息系統”課程教學改革研究.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17,19(1)
[2]鄭悅林,王東娟,余梅.工商管理類專業管理信息系統定位及教學內容探討.現代商貿工業,20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