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當前經濟發展結構優化十分顯著,在其發展過程中的環境保護力度以及環境治理非常嚴峻, 一些綠色環保觀念無法在社會中全面普及,造成了我國環境保護工作遲遲未見成效,其發展速度非常緩慢.具體現狀如下:
近些年我國提出的一系列國家發展戰略、實行的政策及計劃都表現出遵循綠色經濟發展的要求,雖然實踐剛起步,較為分散,并沒有形成一個較為完善的系統,但綠色經濟的實踐在某些方面彌補了我國經濟增長方式的缺憾,補充了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資源環境的壓力,為綠色經濟發展提供了基礎。“綠色經濟”提出加強資源節能減排,全力發展綠色經濟的持續發展,健全政府節能減排目標責任考核評價體系,深層次發揮市場效用,建立獎勵機制。我國近些年以來在環保經濟發展過程中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具體如下:
首先,雖然經濟結構優化效果較為顯著,但是環境污染也在同時增加。經濟產業結構迅速發展過程中,在結構不斷升級改造過程中降低了對自然環境的依附,降低了環保污染的破壞力,使經濟增長與環境發展的關系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緩解。
其次,經濟發展過程中依然面臨著環境保護問題。在實現我國經濟發展期間需要加強環境的保護力度,但是由于新中國成立后的經濟發展對環境造成了嚴峻的破壞,加大了我國環保污染治理的難度,不過從一般發展現狀來講,環球污染的治理會降低經濟發展的速度,所以說,經濟的發展與環境污染的保護兩者很難同時實現有效發展,因此加大了對于環境治理的困難。
最后,科技創新和綠色發展理念仍然不能全面實現普及,我國對于環境保護所采取的措施較少,環保力度較弱,進而影響了環保工作發展的速度。雖然我國經濟發展結構呈現出優化狀態,但是整體的科技創新推進力度明顯不夠,嚴重阻礙了經濟的發展速度,影響了科技創新對社會的貢獻率。
(一)建立和完善環保經濟的管理機制。環保經濟發展過程中并沒有很好的管理措施以及管理制度,所以監管環保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各部門職責模糊的現象。在明確各部門的相應職責的基礎上,從整體上宏觀協調各方的溝通聯系,使管理渠道更加暢通高效,切實保障環保經濟的建設落實到實處。
(二)構建經濟穩定增長模式。經濟的穩定持續增長不僅可以豐富人們生活的物質基礎,更是社會持續進步的客觀因素。為此,我國仍需盡全面發展經濟建設,保障經濟的持續性增長,實現綠色經濟的福利最優化的發展目標,為此,需要從下列方面提出改進建議:
保證在滿足需求的條件下進行穩步發展,注重改革引領的供給改革。短時間內在適用的情況下,提高需求調節的力度,保證需求的持續擴大,保持經濟在合理范圍內穩定增長,杜絕多種原因作用下速度增長過快或者是過慢而引起的下滑;提高環保資源成本投入,將資源充分利用;增設就業的機會;推動刺激國內消費市場提升以及稅收的基礎;建設出一個偉大的,具有帶動作用,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的環保產業。
(三)構建“稅收杠桿”合理利用模式,進而約束資源過度使用。為了有效改變我國環境資源的浪費現象,提高利用效率,在口頭呼吁的基礎上需要通過“稅收杠桿”對環境資源進行科學合理安排,進而實現資源的有效利用,提供方便發展綠色經濟的基礎條件。針對資源過度浪費情況,提出通過“稅收杠桿”的科學應用減少資源浪費。一個國家的整體資本里面包括物質資本及環境資本,如果僅是物質資本迅速增長,而環境資本下降時,這時國家的整體資本就會呈現出不穩定狀態,例如不可持續發展等。環境稅的收取可以很好地解決資源過度浪費現象。這樣不僅可以滿足政府治理環境的資源需求,還可以促進由于經濟行為不當而引起的不必要的污染,此外還可以增加國家的收入。環境稅在設置時需要與逃避的成本掛鉤,承擔相應的費用,政府通過征收的環保稅達到對環境污染的治理目的之后,可以對一些環保企業進行相應性的補貼,企業才可以產生環境保護的壓力與動力,從源頭上保障了綠色環保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1]張震.我國環境產業發展的制度分析[D].山東大學,2012.
[2]沙之杰.低碳經濟背景下的中國節能減排發展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1.
[3]王飛.綠色礦業經濟發展模式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2012.
[4]徐波.中國環境產業發展模式研究[D].西北大學,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