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系統依托于信息技術,對企業里的所有資源進行集中統一管理,實現信息共享,從而為企業的發展提供決策、計劃、控制和評估的一種集先進管理思想和技術支持系統的重要管理系統。在ERP的應用過程中,很多企業忽略了自身的主體意識和責任。ERP是一種問題解決方案,是企業的一種投資,只有實現ERP系統與企業經營的充分融合,才能完全掌握ERP系統的核心管理思想,從而為企業帶來長久收益。
(一)ERP成本管理。由于集成性的信息系統,企業期望ERP能夠帶動企業成本效益的提高。ERP成本管理的內容就是利用ERP信息管理系統,對企業整個價值鏈的各個業務環節進行全面的系統的針對性的成本管理,達到合理控制成本,增加企業價值的目的。
(二)ERP模式下成本管理方法。傳統的企業成本管理方法都是基于不同的時代背景產生的,每一種成本管理方法都不可能完美,如標準成本法對于制造費用的分配不準確,目標成本法可能導致企業重視目標成本而忽略產品質量,作業成本法缺乏對成本的控制與分析,而戰略成本管理方法過于宏觀,在具體執行上存在困難。ERP系統作為一種全面成本管控的手段,對企業所有過程的成本費用進行精細化管理。在ERP環境下,將這些方法進行融合,可以形成以下三種成本管理方法。1.戰略成本管理與目標成本法的融合——目標成本戰略化;2.目標成本法與標準成本法融合——標準成本市場化;3.標準成本法與作業成本法融合——標準成本細化至作業水平。
(三)ERP對企業成本費用的影響效果。1.定量效果。(1)營業成本降低。企業的營業成本是依據產品的生產成本而確定的,ERP通過對生產過程建立作業或成本標準,嚴格控制偏差,消除非增值作業,因而可以有效控制生產成本,這一生產成品固化到產成品的成本中,經過銷售就轉化成了企業的營業成本,因此ERP系統對生產過程的管理最終可以降低企業的營業成本。(2)運營費用降低。ERP系統的全面成本管理可以降低企業生產經營的協作成本:交易成本、代理成本、信息成本,由于ERP的價值鏈管理,企業避免了尋找新供應商和新客戶的成本,通過信息共享企業避免了信息溝通交流成本及信息不對稱導致的代理成本,因此,ERP系統的實施可以幫助降低企業的運營費用。(3)資產周轉率提高。在ERP環境下,企業根據客戶訂單實現即時運作,有效降低了企業庫存,從而極大提高庫存周轉率。另一方面,企業通過ERP加強客戶關系管理,對賒銷的客戶信用情況進行調查,同時在確定賒銷之后對客戶還款情況進行監督和及時催收,有利于提高應收賬款周轉率,從而降低企業壞賬的風險。2.定性效果。(1)健全成本控制體系。ERP系統可以推進企業業務流程重組,從企業整體活動出發,使企業的各個活動環節緊密結合,從而加強了各個部門之間的聯系,由于建立健全成本管控體系,從企業價值鏈角度對企業的每一筆作業活動的成本費用入手,加強偏差控制與分析,從而實現整體的增值最大化。(2)資源優勢。在當下這個經濟不景氣的環境下,戰略伙伴關系顯得更加重要。ERP系統對每一個供應商和客戶建立評價機制,定期評價,有利于企業通過定期評價結果,加強優秀對象的合作關系而淘汰不合格的供應商和客戶資源,這對于降低風險、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3)效率優勢。ERP系統通過信息技術管控來保證數據和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實性,并通過信息集成實現企業信息共享,減少冗余的數據,從而實現企業的高效運作。
基于我國企業ERP系統實施的現狀,提出以下建議:
(一)目標導向。在準備應用ERP系統之前,應充分考慮當期企業的目標,以企業當前的戰略定位為基準,結合企業面臨的外部市場狀況,在此基礎上利用ERP系統針對每一模塊設計不同的管理方法,從而使ERP管理系統幫助實現企業特定的戰略目標。
(二)注重基礎。企業應當在利用ERP系統對企業經營活動進行管理之前,應當重塑或者優化自身的業務流程,以企業價值鏈為路徑優化自身的成本管理體系,保證各部門之間的銜接和溝通更為順暢,從而更有助于達成企業目標。
(三)充分發揮人的作用。ERP是以電子技術為支撐的管理信息系統,因此不可避免地存在著信息安全等風險問題,企業應當根據內部牽制制度,加強信息的保密和備份等工作;在ERP系統運行過程中應當有企業領導的全面支持,有技術較強的專業團隊。不管是制度的建立還是團隊的建立,最終的決定要素都在于人,通過人的引領和活動,將人和ERP系統充分結合,最終形成一個可以應對企業各種變化的有機生命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