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應用現狀。第一架多旋翼飛行器誕生于1907年。隨后50年,由于一些方面的限制作用,進入緩慢發展階段。近段時間,伴隨著航空電子、飛行控制以及材料技術的發展與進步,多旋翼無人機的研究與制作工作取得很大發展與進步。當前,已經公開的軍用多旋翼無人機,主要用于偵探、勘察戰場,對炮彈開展打擊與暗殺活動,對戰場進行運輸,更多的功能處于正在開發階段。
(二)應用趨勢。伴隨著多旋翼無人機相關技術的飛速發展與進步,不斷加強挖掘其在戰場以及更大范圍中的應用價值就顯得極為重要。對旋翼無人機能夠垂直起降的功能,進行高度利用,與原有裝備能夠起到互為補充的作用,促進了聯合多用途旋翼無人機的發展,使裝備在場的適應能力得到了提升。未來無人機作戰的形式的趨勢,就是對同種無人機進行編隊,或者運用多種無人機對復合系統進行構建,有助于作戰效率和生存能力的提升。
(一)動力系統
1.加大電池容量的可行性分析。從安全角度出發,由于多重制度的管制作用,在公共交通運輸工具中,不允許對大容量、強放電能力的電池進行攜帶。對于一般的電池生產廠家而言,也不允許對過大容量的電池進行生產。此外,如果加大電池容量,電池的重量也會隨之增加,飛機起飛重量也會增加,就會明顯減少續航時間,因此,單純的加大電池容量是行不通的。
2.運用燃油動力系統的可行性分析。化石燃料作為燃料具有比較高的熱值,能夠使飛行器的續航能力得到顯著提升,但是,與固定翼飛機不同,多旋翼無人機很難通過化石燃料來提供動力,難以將燃油發動機充分利用起來,工作效率非常低,與此同時,也不能與無人機小型化的發展趨勢相適應。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動力系統的改進,應當通過高性能電池的研制與生產來完成。
(二)主要承力部件
1.對電機強度造成影響的因素。關于電機強度影響因素方面,主要包括三點,即:電機旋轉不共面、點擊安裝不水平與電機轉速不一致。電機質量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作用,在開始飛行前,應當認真檢查電機共面。在北半球,對多旋翼無人機進行運用時,應當對多旋翼無人機的磨損情況進行高度重視,注重開展相關保養與更換工作。
2.電機連接座的強度。在飛機的承力部件中,機身和電機連接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直接影響著飛機的飛行質量。在對電機連接座進行選擇的過程中,應當嚴格控制制作工藝與材料,在確保具有較輕質量的同時,并具有較大的強度。
3.飛機機體的強度。現階段,在多旋翼無人機的機體中,運用的是鋁鈦合金與碳纖維材料,不僅質量比較強,而且強度比較大,與多旋翼無人機非常匹配。
(三)后期數據處理。通過無人機航攝飛行,能夠取得視頻與相片這兩種一手資料。運用相關數據處理方式方法,能夠將一手資料轉變為真三維模型、影像圖與剪輯視頻等后期成果,在營銷途中,將彩色、黑白、彩紅外等影像都包括進來。對于一些性能比較突出的處理軟件,能夠以后期處理成果為基礎,開展更高級別的二次運用,能夠對其進行分析、判讀,更有甚者可以做出相關決策。當前,所運用的無人機航攝飛行處理軟件都是國外生產的,國內尚未進入成熟階段,擁有的數據處理軟件并不具備自主知識產權。
(四)信道通信
1.通信頻率。目前,2.4GHz與5.8GHz是國內多旋翼無人機支持的點對點傳輸頻率。在飛機遙控器、地面站與飛機之間的傳輸都是運用點對點傳輸。在飛機、地面站與遙控器之間,飛機生產廠商都是對2.4GHz或5.8GHz的通信頻率進行統一運用,這樣在使頻率范圍處于相近狀態的同時,又能實現制造成本費用的節約。
2.通信功率。飛機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當電磁環境比較繁瑣復雜時,亦或是磁干擾比較強烈時,飛機極易產生雙失聯狀況,導致失聯返航或迫降情況的產生。因此,應當對天線的發射頻率進行增加,進一步加強信道通信的抗干擾能力,確保飛行任務的完成。
多旋翼無人機的發展是社會快速發展的產物,也是飛行器未來發展的方向。通過對無人機研究所獲得的經驗,都可以與對其所進行的研究相結合,從而讓多旋翼無人機的發展越來越好,讓其成為飛行器發展新的突破口,讓其質量不斷予以提升。
[1]趙旭.固定翼和多旋翼無人機航測技術對比和分析[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7,(20):100.
[2]李翔.多旋翼無人機在輸配電線路巡檢中的任務管理[J].科技創新導報,2015,(32):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