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德江
青島酒店管理職業技術學院
現代職業教育背景下大學英語課程的通識化教學思考
于德江
青島酒店管理職業技術學院
隨著全球經濟改革持續深化,社會對英語專業人才需求也呈現出多元化態勢,傳統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培養出的高校英語專業畢業生已不能完全適應社會的需求,只有借鑒新的教育思想指導當今大學英語專業教學,才能突破英語人才培養的尷尬局面?;诖?,本文將著重分析探討現代職業教育背景下大學英語課程的通識化教學,以期能為以后的實際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
現代職業教育;大學英語;通識化
通識教育(General Education)由古希臘的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發展而來。近代高等學校中的通識教育思想發韌于19世紀。博德學院(Bowdoin College)的帕卡德(A.S.Packard)教授首次將“General Education”與大學教育聯系起來。早在1829年,他就指出,通識教育要綜合古典、文學和科學,為專業學習做準備。近年來我國高等院校英語專業發展迅速,與此同時那些有著較強英語背景作為支撐的經管系、新聞系等其他專業也逐漸發展起來,并以其專業的優勢搶占了英語專業學生的就業市場,這樣過于專業化的英語專業該如何界定本專業就成了繼續發展將要面對的重大問題。學界從更為廣闊的角度來思索與研究英語專業教學改革的問題。胡文仲在其論文中提到,通識教育首先是要培養完全的人,而且其應當是非職業的,該教育主要構成是文史哲之類科目。在通識教育里,學生們必須閱讀大量經典名著作為積淀。通識教育的教學方式需要竭力培養學生自身的判斷與開創能力。因此,通識教育不僅可以扭轉以往高等學院英語專業過于專業化、將學生們培養成為某個行業從業工具的問題,還可以促使高等教育回到全方位培養高素質人才的根本上來。
2.1 拓展教學內容
推行興趣主導型的教學模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培養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摒棄灌輸式的英語教學模式,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習慣與個體差異。目前,國內高校的英語課程缺乏實用性,過分注重“讀寫”,忽略了“聽說”,從而促使部分擅長英語聽說的學生自信心受到打擊,所以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適當削弱語法、詞匯以及篇章分析內容在英語教學中的地位,從而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綜合英語能力的目的;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得益于計算機技術的高速發展,目前網絡教學設備在高校英語課堂中已經非常普及。網絡環境下,高校學生獲取英語知識的渠道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科學研究數據顯示,個體間存在著智力差異與理解能力差異,網絡教學設備的出現能夠使得那些理解能力稍強的學生學習到更多的英語知識,互聯網促使學生足不出戶也能與人們進行英語交流,有效地增強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并顯著提升其英語口語能力。網絡英語學習能夠實現難度梯度的合理設置,從而促使學習成績稍差的學生也能提升自信心、激發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如此能夠促使學生整體學習成績的提升,并幫助他們養成終身學習的良好習慣。
2.2 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
在現代的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摒棄原來的傳統的教學思想,不能僅僅是課堂上對學生進行英語專業知識的灌輸,灌輸式的教育不僅不能充分的關注到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還會降低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而是要做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引導學生進行對英語學習的探索。例如,可以充分的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利用網絡教學的方法實施英語的教學,讓學生在網絡的基礎上進行不限時間不限地點的學習。例如,教師可以安排聽力任務,讓學生自主去完成。另外注重課堂的具體構建,例如注重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視頻的播放上注意緊密貼合所學內容并且要具有一定的精神內涵,用時注意課堂教師與同學間的互動。另外,要注重學生學習情況的反饋,經常性的通過一些測試或者問答來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并且及時修改教學計劃。
2.3 在教學手段上注意靈活
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不斷發展,已經越來越多的運用到當前的英語教育上,現代教育給學生學習帶來了新途徑的同時也給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這就需要就是注重自己的教學方法,可以對不同學習水平,不同接受能力的學生進行分類,對他們實施不同難易程度內容的網絡教學。同時,在教學的手段上注意藥活潑有趣,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例如,可以經常性以辯論賽,演講或者表演節目等方式來展開教學內容,同時教師注意給學生發表自己意見的機會,尊重學生的意見,同學做朋友,在愉快民主的氛圍內展開英語學習。
2.4 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注重考核學生的聽說能力。近年來,新式網絡教學設備的出現為高??己藢W生英語聽說能力的工作提供了便利的條件。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由于設備與觀念等因素的限制,大學英語課堂輕聽說、重讀寫的現象非常嚴重,從而弱化了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全面發展。今天,教師可以通過網絡教學設備對學生進行分組式的聽說訓練,如此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聽說能力;注重促使學生形成發散式思維習慣。現階段,高校英語試卷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的考核內容較少,題目類型主要傾向于翻譯、寫作等,而上述題型過于死板,覆蓋面相對狹窄,無法考查學生對信息的加工能力與語言的組織能力。因此,應當在試卷中增加主觀型題目,讓學生充分發揮對知識的拓展能力,從而幫助學生形成發散性的思維習慣,這對于學生今后的職業生涯與個人生活而言大有裨益。
總而言之,大學英語教學是通識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通識教育視野下對大學英語教學提出改革不僅僅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英語素質,更與助于提升學生各方面的綜合素質,這就要求我們在以后的實際工作中必須對其實現進一步研究探討。
[1]馮新華.大學英語教師個人通識教育信念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2.
[2]郭朝陽.論通識教育與大學英語教師的可持續發展策略[J].教育教學論壇,2014,50:56-57.
[3]項娟娟.大學英語教學中反思意識的培養[D].中國石油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