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非比
大連市建設學校
關于“建筑識圖與構造”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
王非比
大連市建設學校
《建筑識圖與構造》是建筑工科類各專業必須學習的一門重要的技術基礎課,是一門既有系統理論又強調實踐的技術基礎課,但傳統的教學方法已不適應高職高專的教育特點。根據中職中專的教育特點,應注重學生專業實踐技能的培訓,以培養應用型專業人才為目的來滿足社會需求。因此要求建筑工科類各專業基礎課程不斷改進教學模式,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以及學生能力培養等方面進行一系列的改革。希望通過本文的分析,能為以后的實際教學起到一定的參考作用。
建筑識圖與構造;教學改革;思考
“建筑識圖與構造”是土建類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實際上是由“建筑制圖”和“房屋建筑學”兩門課程整合而成的。這種整合也是一次專業課程體系的小改革,是值得肯定的課程建設,促進了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的科學制訂。但各種版本的《建筑識圖與構造》都是以民用建筑構造和建筑識圖部分為重點,在一定程度上輕視了學生對投影知識的學習。而建筑制圖中的畫法幾何的一般知識主要是幫助學生建立空間概念和培養空間想象能力,這是學生識讀工程圖紙和掌握建筑構造的基礎,所以投影原理、投影規律和投影方法的學習也是十分重要的。那么,面對現狀,怎樣進行“建筑識圖與構造”這門課程的教學呢?本文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談談對這門課程教學改革的一些思考。
“建筑識圖與構造”既然是兩門課程的整合課程,又要在一個學年內完成該門課程的教學任務,那么在周學時分配上就不能簡單把它看成是一門課程,即“1+1=1”,而至少應該是“1<1+1≤2”。比如,如果“建筑制圖”和“房屋建筑學”的周學時各為4學時,那么,整合后的“建筑識圖與構造”的周學時就不能是4學時,而至少應是6~8學時。只要課程學時保證了,其中的投影知識部分的學時就不會過多地被擠占掉,任課教師才不會為了完成本課程重點知識章節的教學任務而隨意削減投影基本知識的教學時間,學生也就不會對投影知識淺嘗輒止,而是可以深入地學習,為后面的工程制圖和識圖以及建筑構造知識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投影的基本原理和分類是投影最基本的基礎知識,教材編者基本都是采用文字描述加簡圖示意,學生通過看書自學都能掌握這部分知識,所以教師就不必花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去講授,可以采用提問的方式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點的三面投影規律”要花點時間講講,因為它是學習線、面、體投影知識的基礎。線、面的投影應以特殊位置的線和面的投影規律為重點,因為建筑物的墻面、樓地面以及它們之間的交線大多是特殊位置面和特殊位置線。求作一般位置線的投影、傾角及實長,求作一般位置線與一般位置面的交點,求作兩個一般位置平面的交線等,不必花過多的精力去講解,因為這些知識沒有多大的實際意義。而分析兩直線的位置關系和平面截切立體則要花點時間好好講授,因為這能很好地訓練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常見幾何形體和平面立體的組合體的投影是投影知識的重點,建議多安排一點教學時間。兩立體相貫的知識不必計劃太多的時間,一是求作相貫線的過程相對較煩瑣,今后的作用也不太大;二是兩立體相貫其實也可以看成是組合體形式,只要學生把組合體的投影學好了,學習相貫體的投影是不成問題的。
3.1 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與發展創新能力
采用多媒體的教學形式,增大學習的信息量。多媒體課件視覺化的畫面及可視直觀形象的表達方式,可以生動地表達抽象而又無味的概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采用提問式教學,精講多練,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能力和自學能力,以學生為中心并不斷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和分析問題。采用提問式和啟發式教學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培養與發展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及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
3.2 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動手能力
從實際出發,以典型的建筑物(如學生學習的教學樓、學生居住的公寓)為案例,教師提出要解決的問題(用圖樣表達建筑物)或讓學生去找問題,這樣學生在學習中一直處于思維分析狀態,通過實際的課題訓練,使學生認識到學習這門課程的重要性以及知識的連貫性和系統性,并學會正確的圖樣表達。如我們表達建筑物是用什么(投影圖— —工程圖樣)來表達的,表達的內容是什么(建筑物的各個組成部分以及各個細部),有什么要求(功能要求、構造要求以及其他要求等),怎樣去表達,這就要求學生明確目的,刻苦訓練,加強實踐性環節,通過習題和作業的反復練習,具備一定的動手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方法上采用案例式、提問式和啟發式以及模塊式教學,在教學手段上采用現場和多媒體課件教學。圍繞案例展開的教學,教學生動具體、理論聯系實際,符合高職教育的特點,教授的內容針對性強,實用性強,容易理解便于掌握;提問式和啟發式的核心是調動學生思維活動的積極性,所以在講課時要經常提出一些問題,引導學生去分析、思考,最后解決問題。啟發式教學不僅在課堂講授時采用,課外輔導答疑也要采用,尤其是解答學生作業中的問題時,如果教師能啟發學生自己思考,自己找答案,那么學生以后解決類似問題就能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并養成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良好習慣。
總而言之,“建筑識圖與構造”這門課程教學任務重、時間緊、壓力大,面對一年級新生,如何激發學生對這門課程的學習興趣?如何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識圖能力和幫助學生掌握建筑物的構造知識?這對任課教師來說是一種挑戰,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對市場需求和針對授課對象,我們要不斷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勇于實踐,敢于創新,樂于思考,勤于總結,探究課程教學改革還在路上。
[1]于萍.論創新性《建筑識圖與房屋構造》課程教學改革[J].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05:101+103.
[2]占偉.關于“建筑識圖與構造”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5,11: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