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祥娟
天津市寧河區造甲鎮農村合作經濟經營管理站
試議農村經濟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劉祥娟
天津市寧河區造甲鎮農村合作經濟經營管理站
本文簡述了農村經濟管理的內容,對當前農村經濟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同時提出了加強農村經濟管理工作的對策,以供參考。
農村經濟管理;問題;對策
隨農村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傳統的農村經濟管理方式難以適應新時代農村經濟管理的現實需求。在此,經濟管理人員需要不斷創新管理模式,不斷擴大經濟管理范圍,大大提升農村經濟管理水平。
農村經濟管理工作內容多,涉及農村發展的各個領域,對于農村發展有著不可取代的作用。一般而言,農村經濟管理工作具體包括以下四個方面:一是經濟制度設計,即農村財務和資產的管理;二是對農村上地資源的合理優化配置; 三是制定具體可行的農村發展目標;四是對農村管理人員的培訓制度。
2.1 財務管理制度不健全,集體資產管理混亂
在財務管理過程中,存在著管理不透明、支出不公開,村民對村級財務不知情,財務審查制度缺失。在村級資產管理上,不能充分保障資產的安全性和合法性使用,為數不少的村級固定資產、集體資源等方面的承包租賃合同在為數不多人的掌控中存在著不少問題, 以至于承包租賃費出現了不應有的減少狀況。使民主監督、財務公開之類的工作流于形式,其開展的財務管理活動并沒有真正“對外開放”。
2.2 土地管理制度不完善
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在確保農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基礎上,加快土地流轉,從而實現農業規?;洜I,增加農民收入。但在實際的土地流轉過程中,一些鄉鎮政府管理松懈,政策宣傳不到位,很多農民缺乏土地流轉的自主性和積極性,使土地得不到集中利用,制約了經營規?;潭鹊奶岣摺I踔劣行┑胤竭€存在“撂荒”問題。一部分年輕人外出打工,導致部分零散地塊出現撂荒現象。
2.3 農村經濟管理法律法規不完善
農村經濟管理工作首先涉及到的就是管理行政執法職能的實現,既有農村土地經濟利益糾紛,又有財務監督審核、農村土地管理、農業結構調整等方方面面。但是由于現行的農村經濟管理制度法規不夠完善,導致經濟管理工作不能順利的開展,影響后續的經濟管理工作。導致農村經濟管理部門在行使職權時無法做到依法行政, 在發生諸如土地流轉合同糾紛、集體財務公開審計等問題時, 缺乏足夠的依據和舉措,導致管理效率不高。
2.4 農村經濟管理人員素質不高
農業從業者素質不高。農村地區沒有發達的經濟實力,更不具備相應的人才吸引力,以至于目前的農村經濟管理隊伍缺乏應有的文化程度,難以適應農業“市場化”“產業化”等方面要求。農村經濟管理是一項專業知識和實際經驗并重的工作,農村經濟管理人員不僅要有專業的財務、審計、管理等知識,還要有跟農民群眾打交道的能力。雖然鄉鎮政府都設立了專門的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并配備了專門的人員來管理農村財務,但農村經濟管理專業人員的素質不高,嚴重影響了農村經濟管理的規范化發展。
3.1 加強思想認識
在新一輪的農村改革過程中, 加強農村經濟管理意義重大。農業經濟結構調整在深入破題, 調整農業產能成為亮點。作為農村政策的執行者,基層管理人員要落實并到位,扎實推行,以便實現政策的常態化, 實現農村經濟的長期穩定發展。目前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維護農民群眾利益,調整農業生產結構,是發展生產保證經濟發展的根本任務, 這是我國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在這一背景下,各級農村經濟管理部門,要統一認識,從政治高度認識自己工作的重要性, 增加責任意識,強化思想認識。
3.2 建立和完善農村經濟管理體制,加強管理力度
隨著對“三農”問題的重視,財政投入也呈不斷增長的態勢,但仍無法滿足農村經濟的發展要求。要解決這些問題,國家必須一方面提高補貼比例,另一方面通過貼息貸款、小額放貸等形式,增加信貸投入的比例,讓農民有錢辦事。其次是化解債務,優化財務運行體制。三是要建立和完善監督管理機制。要推行村級財務的民主化運轉,發揮廣大村民對集體資產的監督管理作用,增加公開透明度,保障經濟管理職能更大限度的發揮,實現農村經費核算民主化管理,推動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
3.3 完善農村經濟管理相關法律法規,確保職能行使
在進行農村經濟管理時,會遇到一些問題,比如農村經濟財務的核算該以什么樣的標準進行,農民也會經常因為土地的問題大動干戈等等,這些問題的出現,管理者在進行管理時,并不能找到合理的相關的法律政策依據, 對這些問題的解決辦法都沒有提及,這就加大管理者在管理過程中的難度,嚴重的影響了管理部門的執法效果,達不到預期的作用。要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確保經濟管理工作落到實處。配套的法律法規是農村經濟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礎, 各級地方政府應根據本地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結合農民的意愿,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通過出臺相應的法規政策,來指導農村經濟的發展方向,致力于發展高效、綠色、集約的現代化新農業。以《農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規為綱,制定本地具體的、可執行的土地管理政策,提高土地利用率。出臺農村財務管理和審計管理辦法,確保農村經濟發展的有序進行。
3.4 加強農村經濟管理隊伍的建設
經濟管理部門作為管理階層,首先要不斷提高農民的文化水平。文化水平決定了土地經營者對農村經濟發展理念的認同與否。其次,要加大對農民技術水平的培訓。要加大對農民的素質提升,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新型農民,組建一支高素質、高能力的農村經濟管理隊伍。
綜上所述,在農村經濟不斷建設發展的社會背景下,農村經濟管理工作也開始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成為推動農村經濟建設過程中必須解決的問題。因此各地區農業局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加強對農村經濟管理工作的重視,希望可以有效改善當前農村經濟管理現狀,提升管理質量,為全面推進農村經濟發展貢獻一定的力量。
[1]譚占茹.農村經濟管理的現狀及其對策[J].農業與技術,2015(18):222-222.
[2]葉鄧軍.剖析農村經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為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提供有力支撐[J].吉林農業,2015(16):55-55.
[3]張慶.新形勢下農村經濟管理的突出問題及應對措施探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6,27(17):234-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