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舜 聶畢文清
貴州財經大學
貴陽花溪大學城舊物交換平臺構建研究
楊 舜 聶畢文清
貴州財經大學
隨著國家經濟的高速發展,人民生活水準也得到很大改善,隨著而來的沖動消費和閑置物品出現的機會也越來越多。在倡導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背景下,大學城針對大學生群體,構建舊物交換平臺,對于建設節約型校園,減輕資源浪費,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本文對在大學城構建舊物交換平臺的可行性進行分析,并提出大學舊物交換平臺的建設思路。
大學;二手;舊物交換;閑置物品
隨著我國經濟的穩定發展以及居民收入的不斷增長,消費品更新換代的已經達到空前的地步,人們參與消費的熱情也越來越高,隨著帶來了越來越多的閑置物品。就大學校園來說,根據2013年發布的《大學生藍皮書:中國大學生生活形態研究報告》,顯示當代大學生最重要的消費方式是信用卡消費和網上購物。在商品極大豐富的環境下,很多大學生都擁有數量不等的閑置物品,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诂F實問題解決的需求,我們認為在大學城內構建舊物交易平臺,具有重要的意義和相當的可行性。
2017年3月-2017年9月,筆者通過實地調查的方式,對貴州省貴陽市花溪大學城各高校進行在大學城構建舊物交換平臺的可行性調查分析。在各個高校隨機調查,每個大學分發《花溪大學城舊物交換平臺構建可行研究問卷》各150份,共900份,回收問卷711份,其中有效問卷653份。同時,通過對跳蚤市場和各種二手貨物交換平臺研究,進一步研究分析舊物交換平臺構建可能性。
在市場經濟高度發達,消費為王的時代,建立舊物交換平臺,其意義在于:第一,方便大學生將二手閑置物品出讓給更需要的人,不僅讓商品的使用價值得到充分發揮,也能夠節約資源,減輕工業大生產對環境帶來的不良影響;第二,舊物交換平臺不僅僅是閑置物品的交換,還涉及到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通過平臺加強學友之間聯系,也不無裨益;第三,對于每年畢業之際的小跳蚤市場,校方無從參與并進行引導作用,通過舊物交換平臺,有利于建設綠色型的校園環境,對我們國家節約型社會的實現,從實踐的角度貢獻一份力量。
我國電子商務在最近幾年來取得了突飛猛進的進步,無論是市場環境、金融安全、群體認可度、互聯網技術等,都進入了成熟系統化的發展階段?!盎ヂ摼W+”的時代來臨,為舊物交換模式提供了利好環境以及足夠的技術支持。目前,我國為數眾多的舊物交換平臺紛紛涌現,如咸魚網、轉轉網等等,換客們可以通過這些平臺進行免費搜索、交流和交換。
大學生的的消費水平隨著家庭收入的增長也逐漸提高。根據2015年騰訊針對大學生進行的《2015中國青年生活形態調查》報告,有接近九成的大學生接每月有至少兩次參與網上消費活動。而每年畢業之際,校園例風生水起的小跳蚤市場也證實了這一點,大量的閑置物品來自兩個方面:第一,是實效性比較強的學習用品,比如書本、考試用書、學習用品等等,這些隨著大學學業的完成,將變成閑置物品;第二,是沖動消費和盲目消費造成的閑置,校園里堆積如山的快遞包裹,以及校園快遞中心的飛速擴張,也證實了這一點。這些數量眾多的閑置物品為舊物交換平臺的正常運營提供充足的資源。
大學生這一群體與其他社會群體相比,整體社會屬性較小,他們普遍素質較高高,偏好知識、品味、責任、道德等因素,對于經濟利益不會太過苛刻分析,在特定情況下,他們能夠接受不等值交換。在面對傳統跳蚤市場時,一些大學生愿意交換自己的閑置物品,但可能對 “地攤交易”這一原始方式持有抵觸情緒,而舊物交換平臺基于正規的網站和店面,以大學生的“九成新舊物”為載體,很好的解決大學生擺地攤的窘境。
大學城舊物交換平臺是在大學生構建一個集物物交換,愛心捐贈,升級版跳蚤市場的交換平臺。在平臺實施初期,除了大學生的自發行為,還需要通過更廣泛的活動來擴大交換平臺影響力,促使平臺獲得源源不斷的生命力。
可以考慮的措施包括:第一,與校方深入溝通取得支持,將交易平臺構建與大學生創新創業結合起來,以在構建資源上獲得扶持,降低運營成本。第二,與公益機構合作實現愛心捐贈,深入開展社會捐贈扶持貧困生等公益活動,擴大平臺的影響力;與學校社團展開合作,進行營銷宣傳,鼓勵校園師生積極參與。采用靈活機動的交易方式,使平臺交易的持續性與周期性互相結合,有條不紊的開展。
[1]張新洲.大學生藍皮書:中國大學生生活形態研究報告(2013)[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
[2]王昊.大學校園二手商品交易市場的探討[J].中國市場,2016(18):30-31.
[3]呂慧超,劉冬妮.互聯網背景下校園二手物品的交易[J].企業文化旬刊,2016(4).
[4]師天浩.二手物品交易電商下一個風口[J].計算機應用文摘,2016(14):27.
[5]姜利釗,黃凱.大學生二手市場調查分析[J].報告時代金融,2016(12).
本文系貴州省高等學校貴州財經大學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大學生舊物交換服務平臺構建研究—以花溪大學城為例”(201610671038)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