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理資本。心理資本是指個人在成長和發展的過程中所展示出來的一種積極的心理狀態,是超越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的一種能夠促進個人成長和提升績效的心理要素[1]。現階段在學術界,普遍把學者luthans等人劃分的心理資本觀點作為主流觀點。將自我效能、希望、樂觀、韌性四個因素作為心理資本的關鍵要素。
自我效能,又指自信,是個人對于成功的強烈信念。擁有自我效能的人通常會為自己設立一個相對較高的目標,并積極的挑戰自我,堅持不懈,努力的奮斗實現目標。通過自我效能的激勵,即使沒有人支持也能積極主動的展示自我。
希望,是指個體在完成任務目標的時候,充滿著期望,充滿希望的管理者是具有以遠大目標為導向,堅持不懈的將自己的決心、自己的希望傳達給下屬,從而達到激勵下屬的效果。
樂觀,是一種積極的心理狀態,擁有樂觀心態的人往往總是將生活、學習、工作中所發生的積極事件歸因于自身的努力。他們對于自己的優缺點,對于下屬的優缺點都有一個清晰的認知,促使下屬也保持一顆樂觀的心態,從而開發潛能,為企業做出巨大貢獻。
韌性,就是指從逆境、沖突、失敗、責任和壓力中迅速恢復的心理能力。
(二)工作績效。工作績效是關于對雇員們寄予的種種期望以及旨在促使雇員們提高工作績效的連續目標導向計劃的一種具體描述[2]。目前最流行的以及本學者普遍認可的就是任務績效、關系績效以及適應性績效三種劃分。
任務績效是指管理人員工作任務和人事活動的完成情況,通過和下屬之間進行積極的合作交流,來完成對下屬的組織、安排、分配工作。關系績效是指管理人員自發的行為,包括各種人際及意志行動,主要是指管理人員和其下屬的人際關系和溝通協調的能力。適應性績效是指管理人員面臨不可確定的問題的時候能夠積極主動的處理并及時解決難題,在這個過程中產生的效能就是適應性績效。
(一)自我效能對工作績效的影響。自我效能越強大的人,他的工作績效水平就越高。在進行工作的時候,管理人員把這種自我效能,也就是自信的程度投入到工作之中,不斷的進行自我激勵,努力實現目標。自我效能與工作績效中的任務績效有著密切的聯系,自我效能高的人往往能夠更主動積極的參與工作任務和認識活動,從而增加企業的內部活力,更好的完成工作。
(二)希望對工作績效的影響。有很多的相關實踐都證明管理人員的希望心理對任務績效、關系績效、適應性績效都有著正面積極的影響。充滿希望的管理人員能夠有效的執行企業內部的各種組織活動,不放棄,努力嘗試做到最后。并在工作的時候,能夠把這種積極的心態傳染給其他的工作人員,使之同樣保持著對于成功的期望,并把這種期望、目標帶到工作中去,從為企業創造更大的經濟價值和社會效益。
(三)樂觀對工作績效的影響。具有樂觀心理的管理者在面對困難的時候,仍然能夠積極主動的去面對,不會逃避自己的責任,對于能力比自己優秀的下屬,不是去嫉妒羨慕,而是懷著樂觀的心態去向他學習。樂觀的管理者,能夠敢于為自己,為下屬創造精神財富去更好的完成夢想。在工作壓力很大的時候,仍然能夠保持著樂觀,相信自己,相信別人,從而一同創造價值財富。
(四)韌性對工作績效的影響。心理資本中的韌性對工作績效的影響最為顯著。具有韌性的管理人員,在面對突發的情況的時候,能夠從容不迫的冷靜的去處理,同時能夠更好的推動自身與下屬的全面發展能力,積極的與他們進行溝通交流,使下屬逐漸的適應并能夠在最大的程度內實現自身的價值。
在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競爭不斷加強的現今社會,企業已經逐步認識到管理人員的心理資本對工作績效的積極意義,通過創作企業內部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不斷的提高管理人員的心理資本素質。本文通過研究心理資本中的自我效能、希望、樂觀、韌性對工作績效的影響,來更好的激勵管理人員,并吸引更多的優秀的管理人才,實現企業效益的最大化。
因此,需要企業開發管理人員的心理資本,通過提高管理人員的自我效能、增強樂觀和希望程度、不斷的開發韌性,來推動企業績效的增長,實現企業的長久發展。
[1]李解,孫養學.國有企業管理人員心理資本對工作績效影響研究[J].生產力研究,2012,(6):183-184,200.
[2]衛一驍.國有企業管理人員心理資本對工作績效影響分析[J].市場觀察,2016,(z1):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