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姜樂
中國9日公布了本周第3份出乎市場意料的經濟數據。中國國家統計局9日發布2017年2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和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數據顯示,CPI環比下降0.2%,同比上漲0.8%;PPI環比上漲0.6%,同比上漲7.8%。
本周,中國外匯儲備在經歷了幾個月的下滑之后意外上升,同時3年來首次出現貿易逆差。美國《華爾街日報》分析稱,中國每年前兩個月的經濟數據會出現較大波動,因為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春節每年的時間略有不同,對消費和生產計劃都有影響。
1月份CPI升幅為2.5%,2月CPI這一關鍵的通脹指標低于此前市場預期的1.6%。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繩國慶分析稱,從環比看,2月份CPI下降主要受食品價格出現明顯回落和節后外出旅游人數減少,旅游相關服務價格出現回落的影響;從同比看,漲幅比上月回落1.7個百分點,主要由于去年2月份價格基數較高,導致今年2月份CPI同比漲幅較小。
在CPI意外走低的同時,PPI的增長卻達到2008年以來最高值。法新社評價稱,最新數據打破此前的預計值,展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強大需求驅動下的快速發展。
繩國慶表示,2月份的PPI仍屬于恢復性上漲。從同比看,2月份PPI上漲7.8%,漲幅比1月份擴大0.9個百分點,漲幅擴大主要受去年2月份價格大幅下降影響。在調查的40個工業大類行業中,33個行業產品價格同比上漲,其中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等主要工業領域漲幅都有明顯擴大。
彭博社援引經濟學家陳世淵的分析稱,這組新數據反映了中國國內需求旺盛。“關于石油和鐵礦價格的最新動態暗示著價格可能會下跌,但通貨再膨脹的趨勢代表了高企業利潤和低借貸成本,這對于中國經濟而言都是利好。”▲
環球時報2017-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