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妮

“在實體經濟中,資本和技術密集型核心基礎工業的投資回報率比較低。因此,發展之路非常艱辛,需要獲得更大的支持力度。”日前,全國人大代表、TCL集團董事長兼CEO李東生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去年國家出臺的“減稅降費”政策,為我國大部分企業帶來了實惠。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主力軍,電子信息產業對調整產業結構、促進產業轉型、提升產業競爭力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其中,半導體芯片和半導體顯示產業是提振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競爭力最重要的基礎,但這兩個產業具有投資金額大、技術門檻高、回報周期長、資本回報率偏低等特點。對于企業而言,巨大的資金壓力往往導致新投建項目社會融資困難。李東生希望國家采取切實有效的綜合措施支持這些產業的發展。
過去幾年,中國企業投入大量資本到半導體芯片和顯示產業中,我國半導體芯片和顯示產業的競爭力和規模正在快速趕上國際領先水平。這兩個產業的資金投入規模巨大,比如兩個產業的單個項目總投資均超過500億元人民幣,其中資本金約占50%。此外,與韓國的三星、LG;日本的夏普、東芝半導體以及臺灣地區的臺積電、友達、群創等企業相比,中國大陸企業進入這兩個產業較晚,面臨著高昂的折舊攤銷成本,成本競爭力處于明顯劣勢。李東生認為,上述困境靠企業自身能力難以解決,在未來一段時間(至少5年),希望國家繼續出臺相關產業政策,如通過適當降低兩個產業的稅率等,扶持相關的企業發展。
截至目前,中國政府已發放三期國家專項建設基金,并在前兩期國家專項建設基金中,對經審批的項目給予低息資本金投入支持,緩解了企業在資本金籌備過程中的壓力。但從第三期國家專項建設基金開始,基金利息已按照銀行同期的貸款利率執行,使企業財務負擔較重。李東生建議,繼續執行國家對重大項目資本金投入政府財政貼息的政策。韓國為鼓勵本國企業對電子信息核心產業的投資發展,對相關產業新工廠設備投資的10%,直接抵減企業所得稅。李東生希望,國家出臺類似財稅政策,對相關產業的企業以稅后利潤再投資新項目,即利潤轉增資本部分,免除企業所得稅,并返還利潤再投資金額已繳納的企業所得稅。▲
環球時報2017-03-11